2019考研必背·肖秀荣1000题史纲考点浓缩(多选部分)

2019考研必背·肖秀荣1000题史纲考点浓缩(多选部分)

肖秀荣1000题史纲考点浓缩(多选部分)

下面帮大家整理肖1000题史纲考点浓缩版本(多选部分)马原、毛中特、思修之后的几天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记得点赞哦~

肖秀荣1000题史纲考点浓缩(多选部分)

说明:

下面的知识点是根据1000题里面考察的考点整合版本,大家可以浏览,如果发现自己有问题的知识点,请迅速回归《精讲精练》由点到面的巩固复习,大家加油!

1、工人阶级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2、小资产阶级虽然提法中有“资产阶级”,但并不是资产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5、关于帝国主义列强不能共同瓜分中国实行直接殖民统治的原因:(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①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

②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夺取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

③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不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6、《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7、农民阶段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多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单纯的农民战争对反帝反封建斗争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8、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激进。

9、百日维新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西学,废除八股,但并没有废除科举制度。

注:科举制度是清政府与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后,于1906年起正式废除的。

10、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

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

11、维新派自身的三个方面局限性:

①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

②在经济上,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思想上,他们虽然学习西学,却仍要打折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12、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13、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实行民主共和是后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14、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概括的同盟会纲领的三大主义的内容,实际上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中包含着民主主义的内容。

15、辛亥革命没有同农民结成联盟。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显得相当单薄。

16、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打开了禁锢思想进步的阀门,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改革。

17、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③五四运动成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十月革命后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

18、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①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②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③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9、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表现在:

①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②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③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④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

21、中国共产党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但不是统一战线的领导者。

22、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23、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剿灭”红军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中保存下来的力量,是党和红军的极为宝贵的精华。

24、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②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25、要注意区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与抗日根据地政权构成“三三制”中的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不要混淆了。

26、学风问题:就是对待马克思注意的态度问题,即党的思想线路问题。

27、七大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2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①第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而且,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②第二,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③第三,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④第四,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并未创建联合国和建设战后国际新秩序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①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粹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顽强奋战和巨大的牺牲,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从此,再也没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横行肆虐。

②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③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0、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战役主要是由国民党领导的军队组织的。

31、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这些方面 ,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

3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制定、颁布。

3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34、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发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并没有结束美国在东方的霸权。

35、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①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②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③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④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36、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党的十四大的决定。

37、十七大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但不是作为指导思想十八大才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发送1000题 领取完整背诵版

2019考研必背·肖秀荣1000题史纲考点浓缩(多选部分)

2019李林考研密训私信回复 李林

2019考研必背·肖秀荣1000题史纲考点浓缩(多选部分)

考研网课私信回复网课获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