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彩禮攀比成風

娶媳婦等於花錢,這是人們都心知肚明的,作為年輕一代,娶媳婦的代價就是房子、車子、票子、鑽戒、金首飾。這裡小編整理了一份各地娶媳婦彩禮錢價目表,來看看你所在城市娶老婆成本排名幾何吧!

過去,那是重男輕女,家家戶戶都想要一個兒子,然而,在現在,誰都知道生個女兒就好比做一項投資,投資期限大約20年,到期收益各地不盡相同,高收益地區可達到上百萬,低收益地區也能有三五萬的回報。

雖然現在很多地方都規定了彩禮不能高於2萬,但是也要有實在的東西啊,房啊,車啊!好了 我們看下價目表吧。

農村彩禮攀比成風

農村彩禮攀比成風

三斤三兩到底是多少錢?

根據有關信息顯示,100元的RMB(新版)一張的重量為1.1克左右,一斤=500克,500除以1.1=454.5張,454*100=4萬5千四百元,就以每斤45000來計算吧,3斤3兩也就是3.3市斤。

農村彩禮攀比成風

3.3乘以45000,約等於150000,也就是15萬元。

說到農村彩禮偏高這個話題,作為在農村有著二十多年生活經歷,親眼目睹很多現狀的人,鍾情三農不得不多說兩句了。

農村高價彩禮令人憂!


農村彩禮攀比成風

彩禮,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尤指戀中男方給女方的聘禮或禮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彩禮就像訂金,若女方反悔,彩禮要如數退還男方;若男方反悔,則彩禮一般不退。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禮的多少,一般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經濟狀況而定。

上個世紀70年代,男女搞對象側重的是家庭成分、是人品,要求“三大員(元)”,即說話像播音員、走路像運動員、每月工資一百元。到了八九十年代,彩禮開始有所抬頭,逐漸變為“蹬蹬、轉轉、聽聽、看看”,也就是所謂的縫紉機、自行車、錄音機、電視機。再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三金”:金戒指、金項鍊、金耳環。

現在,這種情況則是愈演愈烈,以至於變成什麼“起步價十萬元”“新三金”(一百元鈔票三斤重)、“一動不動”(汽車、樓房)、“萬紫千紅一片綠”(一萬張五元鈔票、一千張百元大鈔、一片五十元鈔票),等等。

造成高價彩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前些年農村重男輕女,造成了今天男女青年比例的失調。

農村彩禮攀比成風

二是現在年輕人大都出外打工,農村女孩子普遍嫁到了條件比較好的外地,使得當地的女孩子越來越少,彩禮也就越來越高。

三是大家的攀比心理,一般人索要高價彩禮的原因在於掙面子,不願意被大家笑話和小瞧。當這種心理形成氣候時,誰家的女孩子不要高價彩禮就會顯得特殊,也將會被別人小瞧,這是一種畸形的婚姻觀念。

還有一些情況比較特別:家庭中有一兒一女,當兒子被女方索要高價彩禮時,父母只好從女兒身上把這筆錢賺來。此外,農村彩禮的一路走高,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越來越多的農民外出打工,也由此獲取了比從前更高的收入,這使得農村青年男女對婚姻的期望值大大提高,也為索要高價彩禮提供了一定的現實可能性。

高價彩禮,對於多數農民家庭而言,無疑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天價彩禮的泛濫,只會惡化農村社會風氣,加劇家庭矛盾,影響農村和諧穩定。也易婚後誘發“閃離”和索回彩禮等案件。

高價彩禮,確實成了廣大農村一種新的陋習,一種無法忽視的不良社會現象,讓人難以承受。高價彩禮,與移風易俗新風尚格格不入,更與當前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背道而馳。為了杜絕這種不良風氣,各地陸續都出臺了一些政策干預,給農村彩禮限高,以此來整頓亂象。

在雲南省就有這麼一個規定,農村隨禮人均不得超過一百元,一桌的費用最高是200元,宴請的賓客桌數必須控制在20桌之內。

農村彩禮攀比成風

而陝西則規定彩禮最高限額1萬元,對於賓客的要求最多是150人。河南地區農村的婚宴最高消費是6萬元,如果是二婚,那麼酒席就不允許再辦了。這些規定一出,不少人拍手叫好,但是也有部分人卻是滿腹牢騷。

農村彩禮攀比成風

有位農村大娘就說了,她有一兒一女,家裡也沒有什麼積蓄,兒子能不能結婚就指望著女兒的彩禮了,現在國家又對彩禮限高了,辛辛苦苦把女兒養這麼大,最後嫁給別人還拿不到什麼彩禮錢,就跟白送人了一樣,心裡很不是滋味。那麼對於農村彩禮限高問題,你是怎麼樣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