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進學解》是韓愈的職場謀略?一定多讀幾遍,有益人生

名篇《進學解》是韓愈職場謀略?

名篇《進學解》是韓愈的職場謀略?一定多讀幾遍,有益人生

一個人在職場的狀態決定了整個人生的狀態。

前職場時代是讀書時代,就算考個牛津哈佛也不能定調。後職場時代是退休階段,雖然說夕陽發餘熱,但你在人們心目中的成就還是定格在退休前的職位上。混到發訃告時,上面還要印著生前的職場位置。

如果在一個位置上待上十年,卻無升遷跡象,眼看著自己老得頭髮白、牙齒落,咋辦?且看唐代韓愈的職場突圍術。

十年不得升遷

韓愈進入職場前就不順,19歲開始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次,失敗三次,到第四屆才考上,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復讀三屆。考上進士了,好呀。別急,進士還只是一個幹部身份,要戴個烏紗帽,吏部那裡還有一撥考試。韓愈同學又是連考三次,失敗三次。考不上就找關係,給宰相寫信,連寫三封,封封無迴音。寫信不行,咱就登門。登門三次,次次吃閉門羹。此路不通,還是繼續考試吧。頂著個光桿進士的身份一直熬到32歲,才通過吏部的選拔考試,好歹是個正式幹部,正式進入職場了。

總不升職 身體變衰

別急,豆腐還熱著呢,性急是吃不了的。初入職場更加鬱悶。34歲時,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個幹部,卻不是官,是大唐帝國高等院校的老師,搞理論工作和上課的。中間下過地方,鬧過矛盾,到四十來歲,還是被調回學校教書,一眨眼45歲了,還在這個位置上待著。

45歲在當時是什麼概念?在這個年齡,韓愈的頭髮已經白了,牙齒一顆一顆掉落,衰象阻都阻不住。那時候醫療條件不發達,雖然大家吃的都是無汙染食品,可是在四五十歲這個年紀上死的人一大把。唐太宗那麼好的生活條件,也就活了52歲。

心懷壯志的韓愈教授,還在天天夾著講義去給學生上課混飯吃。說不定哪天掛了,他的職場位置就定格在國子監博士這個框框裡了。壓力大呀,得想法子了。

職場突圍:一起精心策劃的教學事件

這是唐元和八年,也就是公元813年的某一個清晨。國子監的同學們做完早操,吃完早飯,開始集中受訓。

業精於勤荒於嬉

韓愈教授正兒八經訓話了,他首先說了一句格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接著就開始給大家鼓氣:同學們,你們碰上了好時代,咱們政府生怕各位畢業找不到工作,只要大家有一技之長,政府就會想方設法給你安排一個位置,所以你們要努力,只擔心自己學不到真本事,而不要擔心政府看不到你的真本事。聽明白了嗎?

按往常的理解,學生們接下來應該就是一聲“明白”,立正稍息,解散,上課。那天的氣氛卻有些詭異。程序有點亂,不按常規進行。

戲劇性的一幕上演了。忽然人群中有一個學生對韓教授的訓話嗤之以鼻。

他居然嘲笑韓老師:“得了吧,韓教授,您就甭忽悠同學們了(原文是:先生欺餘哉!)。跟您學習研究這麼多年了,您那點事情我們還不清楚嗎?老師您嘴巴里念念叨叨儒家經典沒消停過,兩個手哆哆嗦嗦翻閱諸子百家沒歇過。凡是我中華優秀文化的綱要和奧妙您都進行了總結,晚上見您的房間裡燈光沒熄過呢,您做學問可真不是一般的勤奮。您又不遺餘力地批判歪理邪說,弘揚我儒家正氣,在思想理論戰線上可謂力挽狂瀾,您在捍衛儒家主流方面可謂不辭辛勞。您又富有文采,自古至今各個大家的功力都被您的吸功大法給吸收了,文章寫得又性感又奔放,可以說是我們大唐帝國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您年少時勇敢有為,如今舉止得體,謙虛謹慎。老師您的素質是沒得說了。可是您這樣的高素質卻沒讓您混上高位置。您瞧瞧您現在的處境,在單位,領導不喜歡你,在家裡,朋友不理睬你。老婆捱餓。兒女挨凍。韓教授,你可別生氣,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您就是一頭大尾巴狼,往前走,就踩著自己下巴,往後走,就踩著自己的尾巴,進退都不容易。可憐您人還不到50歲,頭頂禿了,牙齒缺了,一副狼狽樣。您還好意思教訓我們嗎?”

這番話的意思就是:先生您的訓話沒有說服力,您的遭遇沒有說服力,在職場上做得好不等於混得好。

事件分析:借別人的嘴巴發自己的牢騷

很常規的一場先生訓話,卻讓一個學生的毒舌給攪黃了。讀書都讀到中央太學的地步了,素質那是相當的高,文采邏輯沒得說,句句中的,字字穿心,將先生的矛和盾擺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不過,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分析,去發現這番毒舌之言,裡頭奧妙大得很。好,讓我們暫停一下這場鬧劇,再回放一下現場錄音,進行取證分析。

名篇《進學解》是韓愈的職場謀略?一定多讀幾遍,有益人生

韓愈回駁:低調錶態 很知足沒有怨言

韓愈先生訓話被這麼攪了一通,該怎麼應答呢?他很低調地發表一番講話:“同學,你過來,聽我說。高明的工匠建房,楠木也用,廢柴也用;高明的醫生治病,瀉藥也用,人參也用;高明的宰相治國,愚材也用,賢才也用。你們的韓老師就是廢柴,就是瀉藥,就是愚才。可是我這樣無德無能的傢伙還月月有工資發,不種地有飯吃,不織布有衣穿,好歹也是國家工作人員。能力這麼差,可老闆不解僱我,還給我發工資。我在同事面前吃點白眼,下放一兩次,那是我應該的。”

總之就是:我對政府,對組織,對老闆,沒意見,我知足。這話,又是一番講究。你替我抱怨,如果跟著應和只會有失朝廷教員風範,我迂迴一槍,用謙虛謹慎的姿態發表講話,表明我個人並不介意。這樣好啊,牢騷的話我沒講,卻讓大家聽到了,可又沒失風度。

這是一起精心策劃的教學事件。可能在某一次課後,或者在晚自習後,韓愈教授將一個死黨學生叫出來,吩咐明天早上訓話時你就如此如此照著我的話去做。至於牢騷的話,先生我已經準備好了,你找個沒人的地方好好記熟了。

當然,以上是我本人杜撰的,但通過這次對話引起上頭人事部門對他職位的重視,那是沒錯的。

事件後續:當年就得到提拔並乾得很好

太學是朝廷的文化機構、輿論陣地,喊句話,上頭的人還是聽得到的。果然,沒過多久,韓愈老師被提拔了:當年就從高校調出來,去給朝廷修史。別小看修史,這在當時是要害部門,相關工作是宰相主持的。在工作過程中和宰相一個飯堂用餐,寒暄幾句還是有機會的。第二年,又當考工郎中,專門負責文武官員的績效考評,是個有實權的職務。到第三年,當了中書舍人,專門負責給皇帝寫聖旨,起草文件,這下就能參與中央機密事務了。

發了牢騷得到提拔,還得讓上頭的人覺得提拔你是多麼的正確。韓愈老師不負眾望,幹了幾票好業務。

發牢騷後的第4年,朝廷委任裴度平定淮西叛軍,韓愈任參謀長,在此次勝利的軍事行動中出謀劃策,韓老師不只會教書,還會打仗。

發牢騷後的第6年,勇敢地上書皇帝勸諫迎佛骨事件,被下放潮州,又在短期內橫掃一切害人蟲:鱷魚,並開啟當地的文化事業。

發牢騷後的第8年,韓愈老師升為大唐帝國副國防部長(兵部侍郎),後來單槍匹馬深入鎮州叛軍軍營內,面對一幫赳赳武夫的刀槍,痛斥叛軍首領,維護了中央政府的尊嚴。

職場啟發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既然入了這個場子,用淡泊名利來掩蓋自己長期得不到提拔的事實是沒用的。如果長期上不去,你又不方便發牢騷,咋辦?文學家韓愈這個法子似乎可以一用。

孤軍突圍不如借師突圍

你可以讓周圍的人替你發牢騷,替你說話。怎麼替你說話?你自己要幹得確實不錯,而且人緣也好,讓大家都替你內疚,久而久之,這些情緒總會傳到老闆那裡去。有些話,別人說總比自己說好。

突圍之後要有佳績

提拔後就要真的幹幾票好業務,讓老闆覺得以前沒有提拔你真的是一個錯誤,而千萬不能讓老闆覺得現在提拔你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突圍之後另闢戰場

在提拔後,要幹得出色還有一個法子。

你以前沒有得到重視,可能是你的工作性質不容易引起重視。例如韓愈從事的是理論教學工作,在亂世的中唐難以引起重視和喝彩。那麼你可以另闢蹊徑,做另一件能出彩的業務。

奇文欣賞

以上的教學事件被韓愈寫成了一篇文章,名曰《進學解》。或者,當時的太學根本沒有發生這麼一起事件,只是韓愈寫了一部類似於紀實的小說,其實就是一份生動精彩的提拔申請書。

到如今,《進學解》的申請書功能已經退化,它的文學色彩卻越來越濃厚。

這篇文的妙處就在於借別人的嘴巴,處處發自己的牢騷;輪到自己發言了,卻無半句牢騷,處處替不公平的職場維護,真的是維護嗎?不是,是讓職場上的老闆慚愧。這個就是講反話的藝術。喜歡寫文章的,可以學著點。

文中金句:

原文:

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牴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翻譯:對記事文一定提取要點,對言論文一定探索旨意。知識越多越好,大小通吃。白天讀書晚上點燈繼續。年頭到年尾,勤學不斷。先生學習真用功。抵制、批駁異端,排斥佛道,彌補不足,闡發奧妙。尋找失傳的思想,獨自廣泛搜求並繼承。在文化思想上力挽狂瀾,創建正道。

名篇《進學解》是韓愈的職場謀略?一定多讀幾遍,有益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