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父子爲何被後世口誅筆伐?他們都做過哪些爲人不齒之事?

文史磚家


毫無疑問,在中國歷史上,司馬懿父子都有驕人的歷史功績,這是不容抹殺的,但其汙點也是非常明顯的。以至於晉明帝聽王導講完其祖上所作所為時都感到羞愧,把臉埋覆在床上說:“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這也是司馬懿父子謗滿天下的原因。

司馬懿——從“譽流於天下”到前忠而後亂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是輔佐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重臣。他善謀奇策,斬孟達,拒諸葛,為魏國立下了不世之功。司馬懿還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但是,魏明帝臨終之時,將年僅八歲的齊王太子曹芳託孤給司馬懿和曹爽。二者開始爭權奪利。後司馬懿表面裝病,實際上也在暗中佈置,於嘉平元年,利用曹爽陪同魏帝離洛陽掃墓之際起事。滅了曹爽,並滅其三族。後又夷了對此,李世民評道:“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為惑。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

司馬師——從累有大功到擅行廢立

司馬師沉著堅強,且有雄才大略,與夏侯玄、何晏齊名。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去世,作為長子的司馬師成為撫軍大將軍,執掌魏國軍政大權,嘉平四年(252年),升為大將軍。嘉平五年(253年)五月,吳國20萬大軍攻打“合肥新城”。司馬師採取深溝高壘、以逸待勞的方法抵抗吳軍。幾個月後,吳因糧盡退兵,在歸途中被埋伏在合榆鎮的魏兵殺得慘敗。

但是,司馬師大權獨攬,駕空曹芳。254年二月,曹芳打算廢除司馬師,欲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劃洩露,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夷滅三族,廢張皇后,魏國一時陷於混亂。不久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貶曹芳為齊王。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繼續掌握大權。對此,有人評價:“師為大臣,當除國難,又為人子,當卒父業。哀聲未絕而便罷息,為臣不忠,為子不孝”。“ 司馬師滔天作逆,廢害二主,辛、癸、高、莽,惡不足喻”。

司馬昭——從曹魏功臣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了。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公元255年,其兄司馬師因病去世,司馬昭繼其位。司馬昭手握大權,把持朝政。曹髦見威權日去,國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憂慮。

公元260年五月,曹髦企圖誘殺司馬昭,但被告密。事情洩露後,曹髦率領左右進攻司馬昭所在的府邸。太子舍人成濟刺殺曹髦。事後,司馬昭為避軾君罪名,將成濟兄弟亂箭射殺。對此,羅貫中寫道:“假意投身強哭屍,公然弒主待推誰?欲誅成濟瞞天下,天下人人已盡知。”


夏後殷鑑


別被《虎嘯龍吟》糊弄了,歷史上真正的司馬懿殘忍毒辣超出你想象

都知道《虎嘯龍吟》中,司馬懿已經被塑造成一位忠於大魏,心無旁騖從無篡位之念的不二賢臣。在呵呵的同時,筆者覺得還是有必要讓大家瞭解一下“冢虎"的真實毒辣面目,和電視劇相比,戲劇性的顛覆保準讓你目瞪口呆。

遼東屠城築京觀

剛開始很奇怪,《虎嘯龍吟》竟然把司馬懿徵遼東的事情一筆帶過,多好的渲染司馬懿主角光環的機會啊。後來一想,原來是因為司馬懿在遼東的屠城和築京觀,這些殘暴行為不太和諧了。

史書記載,司馬懿攻破公孫淵的都城襄平後,下令屠殺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屍體,築造京觀。“京觀”亦名“武軍”,即用泥土夯實屍骸,在路邊築成高臺,目的是顯耀武功,震懾他方。

而後他又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要知道整個遼東戰後只收了四萬戶人口,估計襄平城的人口幾乎都被殘忍的司馬懿屠殺殆盡了。

滅曹爽三族

首先說曹爽並沒有威脅司馬懿的生命,只是奪權而已,罪不至於死吧。歷代的最壞的奸臣,對待政敵不過是讓對方貶官最多處死對手一人。

再看看司馬懿是怎麼做的,高平陵政變中,司馬懿先是欺騙曹爽他們只是奪權,不會傷害他們性命。得手後,露出猙獰本來面目,將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張當等所有人的三族全部屠殺,嬰兒和已經出嫁的女子全部沒有放過,總共屠殺人數超過七千多人!

淮南三叛殺人如麻

高平陵之後,支持曹魏反對司馬懿的勢力開始發動叛亂,遭到了司馬氏的血腥鎮壓。首先是鎮守淮南的曹魏元老王凌反叛,結果王淩、令狐愚等人被司馬懿誅滅三族,曹操的兒子曹彪亦被賜死,據說總共牽連三千多人被害!

司馬後世子孫以司馬懿為恥

晉明帝時,王導在旁侍坐。明帝問起前世所以取得天下之事,王導就陳述司馬懿殺曹爽,以及司馬昭殺高貴鄉公的事情。明帝把臉貼在床上說:“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晉的天下豈能長遠呢!” 司馬懿的所作所為,連自家的後世子孫都深以這樣的祖先為恥,其他任何為司馬懿洗白的話其實都不用說了。

唐太宗《晉書》痛罵司馬懿 《晉書.宣帝本紀》結尾,有一篇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寫下的對司馬懿的評論。隨便從裡面節選幾句話,看看”天可汗“對於電視劇塑造的”白蓮花“司馬懿都有什麼評價。 ”

把狡詐之心裝扮成忠誠的樣子,在危難之中求得平安。“ ”既然承受了臨終前的重託,卻沒有以身相報。天子身在京城之外,而城內興起戰事,君主的墓土未乾,立刻就相互誅殺,忠貞大臣的行為,難道如此!“ ”雖然能在當時隱瞞過去,但最終還是在後世受到嗤笑。也就如掩耳盜鈴,以為眾人聽不見;專心致志想偷盜錢財,認為集市之人都看不見。所以說貪戀於眼前定會丟失掉長遠的,沉溺於利一定會損害名聲。如果不想損己利人,就一定會損人利己。“”何況以並未完成晉的基業,逼迫尚有餘運的魏國。“


集賢院居士


司馬懿父子的所作所為,其實跟其他篡權謀國者大致相同,之所以被單獨拎出來批判,只因為他們在篡權過程中,做了四件令後世極為不齒之事,即對政敵動輒夷滅三族、摧殘名士、毫無政治誠信,以及公然弒君。


對政敵動輒夷滅三族。政治鬥爭是男人間玩的“死亡遊戲”,失敗者要認賭服輸。但對於獲勝者來講,如果還沒到萬不得已的地步,很少會在處決對手後,還要株連他的家族。漢朝以“孝”道治理天下,政治人物大多能秉持“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的觀念,在擊敗對手後,就算不能保全其整個家族,但至少要為其留後,使其不至於斷嗣絕種。這規則,即使連曹操這樣的好殺之人都懂。



但在司馬懿父子看來,以上規則就是“婦人之仁”,就是個屁。司馬懿父子對待政敵一向果於殺戮、毫不手軟,動輒對政敵夷滅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而且不分主從、親疏,直殺得對手人頭滾滾、斷子絕孫。不僅如此,即使是身邊最親近的人(如司馬師的髮妻夏侯徽),一旦被發覺有可能阻礙其實施陰謀,司馬懿父子也會無情地予以剷除。後世的政治鬥爭之所以沒有底線,正因司馬懿父子開了“先河”。


摧殘名士,鉗制言論。正所謂“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如果天下的賢士都被殺光了,或者因為對死亡充滿恐懼而不敢發聲,那麼國家的局勢就會危峻萬分,稍有不慎便會亡國。所以善於治國者,必定要為國家保留住賢士,保留住“讀書人的種子”,不僅讓他們活著,還要讓他們發聲,就算他們說的不中聽,也就能忍則忍。這些賢士在兩漢三國期間便是“名士”。



兩漢期間,皇帝、權臣即使再討厭名士,其報復手段也就止於禁錮而已。然而自司馬懿父子上臺後,不僅對敢於反對他們的名士痛下殺手,就連稍有異議或腹誹心謗之人,同樣也會舉起屠刀,直殺得名士鉗口、重足屏息才滿意。魏末晉初名士群體中,之所以會盛行放浪形骸、消極避世的現象,原因便是司馬懿父子實施“白色恐怖”、動輒誅殺名士所致,這後遺症一直延續南北朝才結束。


毫不講政治誠信。在政治鬥爭的“死亡遊戲”當中,雖然講究誠信看上去有些迂腐、荒唐,但既然信誓旦旦地承諾了某事,就要切實遵守。儘管這承諾是形式上的,儘管可以“秋後算賬”,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個時間差,“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比如曹操,在這一點上便做得很好。



但在司馬懿父子眼中,講究政治誠信?無異於痴人說夢!父子三人一向以食言自肥、出爾反爾著稱,毫不講遊戲規則,連起碼的政治誠信都沒有,視違背諾言、出賣“戰友”為兒戲,甚至都不屑於偽裝。例如,四朝元老蔣濟、王凌先後被司馬懿當猴耍,前者勸降曹爽,後者主動歸降,但結果無一例外被司馬懿誆騙,蔣濟最終羞愧氣鬱而死,王凌自殺後被誅滅三族。司馬懿父子視承諾當屁,也難怪後世對他們萬分鄙夷。


公然弒殺皇帝。人臣之罪,莫大於弒君叛國。兩漢之間權臣為數並不少,間或也出現過暗害皇帝的事件,但無一例外都是在暗中進行,從不敢光明正大地搞。例如霍光疑似毒殺漢昭帝、王莽毒殺漢平帝、梁冀毒殺漢質帝、董卓鴆殺漢少帝事件,全部是在偷偷摸摸地完成,天下人即使有猜測疑慮,也難以抓住確鑿的把柄。



但到了司馬懿父子這裡,這套暗中弒君的行為,他們根本不屑一顧,既然要弒君,便要光明正大地殺,即使天下人看不慣,他們也毫不在乎。魏帝曹髦因不滿司馬昭專政,率衛士討伐逆賊,結果在南闕遭遇司馬昭軍隊的攔截。按照以往權臣的做法,就算是有弒君之心,也要先行廢黜,然後藉故暗殺。然而司馬昭竟然指使賈充當場弒君,令天下大駭。然而司馬家即使開此先例,後世權臣依然鮮有效仿者,更可見司馬家行為之卑劣。


司馬懿父子陰鷙狠毒、奸詐虛偽,為了上位做出的恁多卑鄙事,實在是令人不忍細觀,甚至連晉明帝在聽聞祖上的事蹟後,也羞愧萬分,直言司馬家的江山難保。如此卑劣齷齪的父子“三人檔”,在後世遭遇如潮般的口誅筆伐,難道不應該嗎?


文史磚家


司馬氏食君之祿卻不忠君之事,晉朝雖然完成了短暫的大一統,但是帶來了“五胡十六國”更大的混亂。

司馬懿之功

其實這種事沒什麼大驚小怪,宋太祖趙匡胤不是攢了後周柴氏的天下嗎。

司馬懿可以說是為曹魏立過大功的,尤其是在關隴阻擋蜀國的北伐,生生熬死了諸葛亮,隨後又平定遼東,魏明帝死時被委以託孤重任。

事情進展到這裡,一切都非常正常,司馬懿也是能臣,重臣,忠臣的樣子,甚至在輔佐魏帝曹芳初期,他還告訴皇帝要簡樸,要以國為重。

司馬氏之所以遭到詬病,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高平陵之變,背信棄義,殺伐太重

高平陵之變可以看作曹爽和司馬懿爭奪魏國政權的一場鬥爭,最終司馬懿大獲全勝。這本是一場宮廷政變,奪權是最終目的,但是司馬懿不但讓蔣濟騙了曹爽,背信棄義。而且對待已經束手就擒的對手痛下殺手,和曹爽有關的一併大臣不但被殺而且都被夷滅三族。

公然弒君

自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奪取了曹魏大權,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繼之,行廢立之事。

司馬昭時期魏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欲奮力一搏,司馬昭手下公然弒君“濟即抽戈前刺帝,殞於車下。”歷史上弒君之事不少,但都是在暗中進行,像司馬昭公然弒君,影響非常惡略,公然違背了傳統的儒家忠君的思想。

曹髦被殺後朝中曹氏宗室實力被消滅殆盡,司馬氏取而代之只是時間問題。

帶來了更大的分裂

三分歸晉後,司馬氏完成了大一統,結束了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可是西晉僅僅統一了37年,就由於王室內亂,將中國帶入了更大的分裂,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而且在中國歷史上晉朝也是混亂,孱弱,荒誕的代名詞。

基於以上原因,司馬氏在後世遭到了一致口誅筆伐,尤其是他們弒君篡國的做法明顯有違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禮教道德標準。


一點點歷史


“津城沐雨”總結了六條原因,歡迎大家積極評閱。

第一,罔顧君恩。

司馬懿父子得到曹魏皇帝的信任,委以重任,但是最終發動兵變,奪取政權,辜負了曹魏對司馬家族的信任。



第二,曹魏不昏。

曹魏幾代國君都不算是昏君,曹魏的統治得到世人的認可,使北方地區百姓富足,外不受屈辱,曹魏的皇帝都可以說是明君。

第三,陰謀篡權。

歷朝歷代篡權,大多是憑藉實力,做出貢獻,眾望所歸,但是司馬懿父子篡奪曹魏政權,更多的是陰謀詭計和欺詐,這種方式為世人所不恥。



第四,公然弒君。

歷朝歷代出於臣子,不敢輕易犯上,即使不得已而為之,也不會明目張膽,但是司馬家族卻敢公然弒君,令世人駭然。



第五,司馬家族的晉朝沒有帶來盛世,卻是動亂與屈辱。

以往朝代更替,大多會帶來初期盛世局面,或者經濟上的繁榮,或者軍事上的死強大,或者疆土擴充,但是晉取代曹魏後,卻引來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給漢人帶來史無前例的災難。




第六,殘害名士。

以往朝代對待讀書人都是很尊重,不輕易滅士,但是晉朝因為得權不正,對士人大加殘害,文化灰暗,使天下士人敢怒不敢言。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喜歡歷史的右上角點擊關注哦。


津城沐雨


司馬家被噴跟司馬懿這兩代關係不大,主要問題是司馬炎。三國時期個個都是歪招一堆,司馬懿這點事不值得口誅筆伐,但是司馬家奪天下後,司馬炎的分封導致八王之亂,接下來五胡亂華,給整個民族帶來的災難應該說是歷史上最大最慘的。在這個基礎上,司馬懿被罵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從劉備說起,劉備就是把想當皇帝擺明面上的。第一點,漢正統皇帝被人逮著當傀儡,劉備如果真的是想匡扶漢室,各種名頭都行,但他偏偏以皇室後裔出道。這個身份忽悠老百姓可以,當時的各大世家,高層都知道是什麼情況,沒幾個人認。

第二點,封禪。這個詞不用解釋太多,應該都懂。劉備兩個兒子劉封劉禪。

第三點,漢獻帝沒死的時候,曹家稱帝。真要匡扶漢室,最合邏輯的做法無非就是救皇帝,以他為正統。但是劉備火急火燎的稱帝了,還編出一個漢獻帝已死的假消息。這個時候吳都沒人稱帝,他號稱忠於漢室,結果稱帝比吳還快。

所以說司馬懿被噴,跟他司馬家奪江山真沒半點關係,那個時期想奪江山的人多了去了,是因為司馬家沒有治好天下反而導致了災難,讓天下受罪,這才把他做的事扣上帽子。如果司馬家把晉治理得跟唐一樣富有,誰會說什麼竊國,陰險這類的話,都誇他有頭腦去了。

歷史無法迴轉,既然司馬家得了天下卻沒治理好,噴他也無可厚非。搞政治搞軍事的,沒有誰是幼稚的,天真爛漫的那些人第一波露個臉就死了,剩下繼續角逐的,哪個不是心狠手辣。


向上才不遺憾


歷朝歷代的士族在政治鬥爭中都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曹操家族在奪權與改朝的時期得罪了不少士族,但是在普通人與中小士族中名望還是很高的。



司馬家族在篡權過程中,得罪很多文士,這些文人墨客持才自傲,目中無人,又喜歡摻和政治得以出名,他們自然不會放過司馬家族的每一份黑材料,誇大其詞,造謠皆有可能。


司馬家族丟掉中原,這是中原後世歷代士族不可原諒的,也不理解的,所以,他們給晉朝的評價很低,更別指望,他們對司馬家族有什麼高度好評的文獻!

而且,東晉並沒有強大的實力,憑著長江天險,偏安江南。晉元帝司馬睿原時期,由於江南很少受中原的戰亂影響,財富充裕。許多中原世族離開中原,南遷避難,意與南方大族合作,取得他們的支持。但是南,北大族之間,時常發生衝突,內亂頻生,導致東晉政權並不穩定。

不少人懷疑晉元帝的能力,認為晉元帝勢力單薄,從自身利益考慮,他們獲得不了什麼好處,所以,大部分的名士對晉是失望悲觀的。


莫小邪



史事顯微鏡


不忠不義,不仁不孝,當然是會被後人口誅筆伐。

翻看中國千年歷史,不乏有逆臣叛將弒君奪位之人,但為什麼司馬懿父子的奪位會被世人唾棄,那是因為曹魏之君並非昏君,曹魏之朝並非衰亡。

在往常的影視劇中,尤其是近期的幾個電視劇,都把司馬懿父子的謀反,描繪成被曹家歷代欺壓,到了曹芳時期,忍無可忍的才被逼謀反,把司馬懿描述成了正義的形象,雖然司馬懿的故事很傳奇,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縱觀司馬懿家族,為漢代世家大族,世代忠於劉漢,司馬懿其父司馬防就為漢室死忠,司馬懿也受其影響,對曹魏的政權並無好感,雖被曹操所迫才出仕,但經歷了曹魏四朝的司馬懿,不會不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含義,並且曹丕曹睿如此重用器重司馬懿,也待司馬懿不薄,並非《大軍事》電視劇中如此極端的逼迫司馬懿,最為後人唾棄的主要還是司馬懿的無義和無信,無義則是,司馬懿誅殺曹爽後,作為一個男人,竟然開始欺負起了孤兒寡母,此為世人所鄙視,而其後代司馬師司馬昭也是如此,更為狠毒的是居然在公開場合做弒君這樣大逆不道之死;而其無信,則是政變之時,用承諾來利用眾多曹魏大臣來支持他,而政變之後,則不兌現承諾,而對對曹家趕盡殺絕,大失人性,本懲罰曹爽乃正義之事,而司馬懿卻為私心專權,毫無誠信。這樣的父子怎能不讓古代世人所鄙視,而現在則是因為五胡亂華讓人更加鄙視司馬懿父子,曹魏被奪權之時為鼎盛時期,而晉朝的建立,則讓這個時期毀於一旦。這也印證了明帝司馬紹在聽聞司馬懿創業之事後,掩面痛苦,羞愧不已,大呼晉祚不長。


曹小翔xixi


曹氏雖然得罪了不少士族,但是在寒族和中小士族中名望還是很高的。司馬氏在篡權過程中,開罪了很多文士。他們自然不會放過司馬懿父子的每一份黑材料。

更重要的是晉廷丟掉了中原,偏安江左,這是後世歷代士人不可原諒的,他們給晉朝的評價都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