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對夢的解析

首先,認為夢是由軀體的刺激引發的。列子曾說:“藉帶而寢則夢蛇,飛鳥銜發則夢飛。”東漢哲學家王符指出: “陰雨之夢,使人厭迷;陽旱之夢,使人亂離;大寒之夢,使人怨悲;大風之夢,使人飄飛。”《黃帝內經》之《靈樞》中提出“淫邪發夢”的理論,一是“正邪從外襲內,而未有定舍”,是指人在睡眠中遭受自然界正常或異常的(氣候)刺激(寒、暑、雷、風、雨),而這些刺激又非人體腑臟所需,因而引發腑臟的應變反應,誘發夢象活動。

中醫理論對夢的解析

二是正邪之氣“反淫於藏府(腑臟),不得定處,與營衛俱行”,則指外部刺激在人體內擾亂了營衛之氣的正常運行“而魂魄飛揚,使人臥不得安而喜夢。” 魂魄係指人體器官的陰陽精氣或各臟器的精神能量。“正邪”之氣的侵入,令安居在五臟中的陰陽精氣飛揚起來而“魂不守舍”,形成相應的夢象。這一現象其實反映了夢的實質——心靈深處潛意識的活動,其中人的臟腑即是潛意識的活動場所。

其次是機體內部的刺激(包括各臟腑的生理活動、機體的陰陽失調和病變髒腑的影響等)引發的夢境。如“甚飽則夢予(按:飽食者多夢見招待他人用膳),甚飢則夢取(飢腸轆轆者則夢吃食或向人索食)。”宋代詩人黃庭堅曾有詩云:“渴人多夢飲,飢人多夢餐。如何春來時,閤眼到東川。”現代夢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現象,如有一女青年為減肥而堅持十餘日節食,其間天天夜裡夢見自己大口大口地嚼食香腸。

中醫理論對夢的解析

從人體臟腑陰陽氣血運行情況看,如果臟腑陰陽失衡,則會出現與病情相近的夢境。“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盛則夢大水恐懼,陰盛則夢大頭燔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素問·脈要精微論》)臟腑氣盛氣虛而發夢:“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借藉借藉,得其時,則夢見兵戰。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素問·方盛衰論》)至於腰椎勞損,則會夢見受傷的蛇。

其三,人的精神情志因素的起伏也會致夢(情志為內臟的精神屬性),諸如“精念存想”、“精化往復”、“心弱”、“情溢”所發生的夢。其中“精念存想”致夢繫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精化往復”而發夢,此之“夢鳥而厲(戾)乎天,夢魚而沒(潛)於淵。”(《莊子·大宗師》)人嚮往天高任鳥飛,水深憑魚躍的悠閒逍遙,自然情之所化,而為魚鳥之夢。所謂“心弱”“情溢”而發夢,是指過度的情感變化而造成的夢境。

中醫理論對夢的解析

總之,夢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基本作用在於建立一種心理上補嘗性平衡,確保生理和心理的自我調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