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溪老石橋(宗濂橋)藏有鎮橋之寶……

蘆溪老石橋亦稱宗濂橋,全橋長68米,寬7.3米,四墩五拱結構,全部由方塊形麻石砌成,東西橫跨袁河水面,整座橋顯得雄偉壯觀,樸實厚重,是蘆溪人民的驕傲,也是江南小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蘆溪老石橋(宗濂橋)藏有鎮橋之寶……

而真正的宗濂橋是在石橋下游十多米處的一座石墩木質結構的木橋,為紀念週敦頤先生(號濂溪先生,曾任蘆溪監稅官),故起名宗濂橋,橋始建何時,無從考證。

由於當年宗濂橋是木質結構,每年都被洪水毀壞,壞了又修,修了又壞,直到1935年,蘆溪人民才開始籌資造橋。這在當時確實是一件驚人之舉。

偽政府無能,全靠地方百姓捐資。捐資上至高坑、萍鄉、湘東,下至宜春、清江等地,可見當時決心之大,募捐場面可想而知。

據張維弦老人回憶:“當時漢冶萍公司在高樓衝裡面訂做一批方塊石料用於建造礦井巷道,運至蘆溪馬路邊,很久無人問津,後不知什麼原因,把這批石料用於建造石橋,這真是開端良好。”

蘆溪老石橋(宗濂橋)藏有鎮橋之寶……

在石橋建設中,多數工程技術人員都是湖南人,老石匠柳華林就參加了整個造橋工程,但由於資金緊缺,曾經多次停工數年,最後由蘆溪吉慶堂藥店捐出資金,才使得石橋全面完工,於1943年正式竣工。

石橋建成後,竣工慶典熱鬧非凡,東西兩岸百姓齊聚,人山人海,敲鑼打鼓,響銃齊鳴。

為使慶典活動更有特色,在石橋面上中間,事先留好一塊石板,石橋下面放有“鎮橋之寶”(什麼寶物不清楚),慶典中把石板蓋好,封好。再請來一位德高望重的林先生,首先試過橋。

慶典儀式後,石橋正式通行。石橋建成後,無形中結束了宗濂橋的歷史使命,久而久之,老石橋也就稱宗濂橋了。

到了解放初期,百業待興,工農業生產突飛猛進,時至1957年,省政府撥專款恢復萍清公路(萍鄉—清江)全線通車,蘆溪也要修復一座公路木橋。由於當時蘆溪中學已建成,如果修復當時的公路木橋,就意味著汽車要經過蘆中操場。

鑑於此情,在當時公社書記敖有順的主持決策下,決定改道:汽車從老石橋上面通行。於是石橋兩頭被填埋,從此失去應有的古樸風味。

蘆溪老石橋(宗濂橋)藏有鎮橋之寶……

宗濂橋夜景

而今,袁河兩岸,煥然一新,隨著袁河路的修通,石橋西橋頭恢復原貌,重現光彩。1995年,老石橋被市文物保護局列為重點保護文物,同時,我們也期待石橋東頭橋早日重見天日。

蘆溪老石橋(宗濂橋)藏有鎮橋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