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的夏天,有樹、有雨、有清涼,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

成語中的夏天,有樹、有雨、有清涼,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

烈日炎炎, 酷熱難耐。 我們在吹著空調,吃著西瓜,窩在家裡的時候,不妨和孩子讀一讀經典成語故事,從成語中感受夏天的清涼,感受生活的美好。

/夏雨/

夏天的雨,不似春雨的嬌羞溫柔,不似秋雨的慷慨悽苦,它來則興致勃勃、氣勢滂沱,去則心滿意足、豔陽高照。夏天的雨落在身上,使人感到涼爽,也給炎熱的夏季帶來一絲清涼。

成語中的夏天,有樹、有雨、有清涼,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

夏雨雨人

【釋義】成語出自漢·劉向《說苑·貴德》。夏天的雨落到人身上,使人感到涼爽。比喻及時給人教育和幫助。

【近義】春風風人 春風化雨

【反義】落井下石 雪上加霜

【成語故事】孟簡子曾經擔任過樑國和魏國的丞相,後來因為獲罪逃到了齊國。齊國的國相管仲迎接孟簡子,並問他:“你任梁國、魏國的丞相時,有多少門客?”孟簡子回答說:“大約有三千人。”管仲又問:“那現在有多少人跟隨你來呢?”孟簡子答只有三個人。管仲問其原因,孟簡子說:“其中一個人的父親死了,沒有錢安葬,我幫他安葬了;一個人是他的母親死了,沒錢安葬,我幫他安葬了;還有一人的兄弟招惹了官司,我幫了他。”管仲聽後,自省沒有能像孟簡子一樣及時給人以幫助,說:“我不能像春天的風吹在人身上,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我一定會有麻煩的。”

【成語接龍】夏雨雨人——人情世故——故弄玄虛——虛張聲勢——勢在必行——行不顧言——言歸於好——好心好意——意料之外——外柔內剛——剛愎(bì)自用

/荷花/

夏日裡的荷花,一枝枝亭亭玉立,像一個個披著輕紗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依立,嬌羞欲語。夏風吹過,荷香陣陣沁人心脾,給人帶來清涼之意。而人們之所以愛蓮,更是因為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

成語中的夏天,有樹、有雨、有清涼,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

出淤泥而不染

【釋義】成語出自宋·周敦頤《愛蓮說》。淤泥:水底的汙泥;染:沾。從汙泥中生長出來,而不被汙泥所汙染。常用於形容荷花。

【近義】潔身自好 涅而不緇(zī)

【反義】同流合汙 沆瀣(xiè)一氣

【成語故事】清代鄧顯鶴在《周子全書》中記載,嘉祐六年(1061年)至治平元年(1064年),周敦頤在虔州任通判。他為人清廉正直,淡泊名利,平生酷愛蓮花,在軍衙東側挖了一個池塘,全部種植蓮花。每當茶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散文《愛蓮說》。他認為菊花像人間的隱士,牡丹像人間的達官顯貴,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則像人間的君子。

【成語接龍】出淤泥而不染——染舊作新——新仇舊恨——恨之入骨——骨肉之情——情真意切——切膚之痛——痛不欲生——生死與共——共相唇齒

/竹林/

夏天的竹林鬱郁蒼蒼、重重疊疊,那綠竹林的枝葉猶如一頂碧綠色的華蓋,遮住了太陽、白雲、藍天,給大地投下了一片陰涼。若要畫竹,心中先要有竹林的形象,而心中的竹林更加給人一種安靜祥和的景象。

成語中的夏天,有樹、有雨、有清涼,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

胸有成竹

【釋義】成語出自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yún dāng)谷偃竹記》。在畫竹子之前,心裡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經考慮周全。

【近義】心知肚明 成竹於胸

【反義】不知所措 張皇失措

【成語故事】北宋有一個叫文與可的畫家,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為了畫好竹子,文與可每天都在竹林裡觀察竹子的形態,一年四季,不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他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狀態,竹節的長短粗細,竹葉的形態、顏色、疏密程度。他把竹子的每一個形態細節都記在心裡,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情況下會有什麼不同,他都一清二楚。所以每次作畫的時候,文與可都顯得十分從容,畫出的竹子也十分傳神。晁(cháo)補之稱讚說:“與可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成語接龍】胸有成竹——竹報平安——安居樂業——業精於勤——勤儉持家——家長裡短——短兵相接——接二連三——三人成虎——虎落平陽——陽春白雪

/蟬鳴/

“知了……知了……知了……”夏日傍晚,太陽下山,伴著微微涼爽的夏風,耳畔迴盪著蟬鳴。蟬生於夏天,終於夏天,它用脫殼證明成長、蛻變,用鳴叫詮釋夏天的酷熱,也用鳴叫告訴人們它曾經來過的每一個夏天。

成語中的夏天,有樹、有雨、有清涼,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

金蟬脫殼

【釋義】成語出自元·馬致遠《任風子》第四折。蟬從幼蟲變為成蟲時蛻去原來的外殼。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設法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察覺。

【近義】瞞天過海 緩兵之計

【反義】甕中捉鱉 腹背受敵

【成語故事】南宋時期,宋軍和來犯的金軍屢次作戰。一次戰役中,宋將畢再遇與金軍對壘,金軍人數眾多,雙方實力懸殊。畢再遇為保存實力,決定先行撤退。為避免金軍追擊,畢再遇暗中指揮軍隊撤退,下令士兵敲響戰鼓,一時間戰鼓隆隆。金軍以為宋軍正在排兵佈陣,不敢輕易行動。幾天後,戰鼓聲開始減弱,金軍以為宋軍已經疲乏,時機成熟,於是攻進宋營,卻發現營帳空無一人,宋軍早已撤退了,鼓聲是由一群被捆在鼓下面的羊因痛苦掙扎而撞擊鼓面發出的。

【成語接龍】金蟬脫殼(qiào)——翹*(qiáo)足企首——首屈一指——指鹿為馬——馬到成功——功成名就——就事論事——事不過三——三人成虎——虎口拔牙——牙牙學語* 沒有以“殼”開頭或同音的成語,故用“翹”(qiáo)接續。

/瓜果、梅子/

夏天是瓜果、梅子成熟的季節。夏天裡最讓人難忘的味道,就是將洗淨的瓜果、梅子浸入冰涼的冷水中,待浸涼後,吃上一口,酸酸甜甜,冰涼解渴,清涼愜意,暑氣全無,而這就是夏天的味道。

成語中的夏天,有樹、有雨、有清涼,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

望梅止渴

【釋義】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原意是人想起夏日梅子的酸味就會流口水,因而止渴。後比喻無法實現願望,就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近義】畫餅充飢 紙上談兵

【反義】名副其實 實事求是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曹操率兵攻打宛城。天氣炎熱,將士們長途跋涉,口渴難耐,但所帶的水已經喝完了,路上找不到取水之地,最近的水源也還有很遠的距離。士兵們沒有水喝,消極懈怠,行軍緩慢。曹操擔心這樣下去,會貽誤戰機。他想到梅子可以用來解渴,而眼下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就對將士們說:“前面有一大片梅林,裡邊的梅子應該已經熟了,我們加快趕路,很快就可以吃到梅子了。”將士們聽到有梅子,不禁口齒生津,士氣大振,很快就趕到了有水源的地方。

【成語接龍】望梅止渴——渴者易飲——飲恨而終——終其天年——年華垂暮——暮去朝來——來者可追——追本溯源——源源不斷——斷章取義——義正詞嚴

瓜田李下

成語中的夏天,有樹、有雨、有清涼,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

【釋義】成語出自三國魏·曹植《君子行》。指容易惹嫌疑的場合。就像經過瓜田,最好不要彎下身子提鞋,避免別人懷疑摘瓜;走到李子樹下,不要抬起手整理帽子,免得讓人懷疑摘李子。

【近義】瓜李之嫌 正冠納履

【反義】光明磊落 正大光明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北齊的袁聿(yù)修,學識淵博,為官清廉,從不收取別人贈送的任何財物,連百姓的一杯酒都沒有喝過。一次,去外地考察的袁聿修路過兗(yǎn)州時,遇到了他的老朋友邢邵。老友相見,千言萬語,臨別的時候,邢邵想送給袁聿修一匹本地生產的白色絲綢。久未相見的老友送一件小禮物做紀念,本沒什麼,但袁聿修還是婉言拒絕了,因為此次出門是為了公務考察,要儘量避嫌,不惹人猜疑。就像經過瓜田,最好不要彎下身子提鞋,避免別人懷疑摘瓜;走到李子樹下,不要抬起手整理帽子,免得讓人懷疑摘李子。

【成語接龍】瓜田李下——下車伊始——始料未及——及時行樂——樂此不疲——疲於奔命——命中註定——定亂扶衰——衰草連天——天馬行空——空中樓閣

/魚兒/

夏天路過河邊,清澈的河水一眼見底。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來游去,彷彿河水外的炎熱與它無關。看著水中的魚,好想像它一樣,在清涼的水中游來游去,消除身上的炎熱暑氣,但這只是想想而已……

成語中的夏天,有樹、有雨、有清涼,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

臨淵羨魚

【釋義】成語出自《淮南子·說林訓》。站在水邊想得到水裡的魚,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空有願望,而無實際行動。

【近義】坐而論道 紙上談兵

【反義】退而結網 身體力行

【成語故事】漢武帝向天下求治國之道,儒學家董仲舒上書說:漢朝得到天下以來,一直想要好好治理,但時至今日都沒有真正做到。究其原因,就在於政治制度在該改變的時候而沒有改變。就像古人所說,站在岸邊想得到水裡的魚,不如回家去結網。要想治理好國家,必須實行正確的政治制度這一根本。漢武帝對董仲舒提出的想法深以為然,為其以後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奠定了基礎。

【成語接龍】臨淵羨魚——魚躍龍門——門無雜賓——賓至如歸——歸全反真——真才實學——學富五車——車載斗量——量長較短——短兵相接——接連不斷

/太陽/

夏天之所以炎熱是因為驕陽似火,照射著大地。傳說古時候天上有九個太陽,熱得人們無法忍受,因此人們都害怕太陽,直到後來才有了后羿射日的故事。太陽不僅是太陽,還可以形容人,形容這個人像太陽一樣讓人心生畏懼。

成語中的夏天,有樹、有雨、有清涼,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

夏日可畏

【釋義】成語出自《左傳·文公七年》。像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讓人心生畏懼。比喻為人嚴厲,讓人敬畏。

【近義】聲色俱厲 疾言厲色

【反義】冬日可愛 冬日夏雲

【成語故事】趙衰(cuī)和趙盾父子都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卿大夫。父親趙衰為人低調,不計較個人得失,曾跟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在途中多次協助晉文公擺脫危險,是輔佐晉文公稱霸的五賢士之一。兒子趙盾是晉國的第一位權臣,掌管軍事大權,權傾朝野,一生侍奉了三朝,維護了晉文公開創的霸業。賈季形容他們父子,趙衰像冬天的太陽,讓人感到溫暖;趙盾像夏天的太陽,讓人心生畏懼。

【成語接龍】夏日可畏——畏首畏尾——尾大不掉——掉以輕心——心猿意馬——馬首是瞻(zhān)——瞻前顧後——後顧之憂——憂勞成疾——疾風勁草——草長(zhǎng)鶯飛

成語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精華,也是現代漢語中詞彙的精品。短短几個漢字,往往包涵了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典故、一個道理、一個哲理,它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更進一步的感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每當夏天孩子看見太陽、荷花、竹林、魚兒,聽見蟬鳴,吃到瓜果、梅子,都會想起相應的成語,記起成語背後蘊藏的歷史故事和典故,並從中習得為人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