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譯者按:本文是當下自在老師應湖心亭看雪客博主段佳松先生邀詢的一封回信,最早於2017年3月15日發表在湖心亭看雪客博客上。目前,湖心亭看雪客博客是新浪博客平臺上點擊量最大的佛學博客。

信中,老師簡明扼要地談了關於生死輪迴的本質,及法界運作的原理;慈悲點撥眾生斷惡修善,出離輪迴苦海。文章篇幅不長,但法理深邃,直指要害,可謂字字珠璣,用心良苦。而後經此文攝受接引,並與老師結緣的眾生無數,為利於更多具緣人士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老師文章的義理,以及當初撰文的苦心,進一步堅固修學道心,共同傳播光明。末學斗膽將老師的文言文淺譯成現代文體,以饗讀者。鑑於個人水平有限,如有不當之處,敬請老師及各位師兄及時指正。(滄海譯註)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原文:

謹附段君:

數年以前,曾與少秋、汪荃等人言及生死通論,前緣諸事。離別之後,少秋以為妙趣事整理成文,寄發與段君等諸生所知,一朝引發波瀾,五日之後我方知曉此事。

而今已歷五年有餘,期間結下諸生因緣。或病痛或劫難,或業盛或福衰。因緣數合故,未能一體而拔,甚為平仄。然世間一切覺像,以現化之力、外境之緣而解,乃不求根本之法。

今再逢段君邀詢,聊逢生老病死,及法界因緣輪轉。

道者常雲,生乃寄,死亦歸。然從何而生,死亦何往?因而彼道仍非根本,道為其用而非生滅之本。道者知其然,而佛覺了遍所以然。佛覺為根本之法。

世間諸生皆攝於心,心受於目,而目受於境,境乃人造,此為世間法人間道。若非際會因緣,必陷於迷、掙於惑,而或安於心。破世間法者自古亦有,何以解脫,何以究竟

,乃佛說經要。無奈迷執者眾,皆以法界為虛。

實法界以物界為虛。世俗以法界為虛者,視其無;僧寶以法界為虛空者,是其廣大;法界以物界為虛者,是以其不長久。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十數年來,諸識入夢,雖水化功德可解諸識生業之苦,諸業輪轉猶不能歇。地藏菩薩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亦是以此為根本大願。

末法時代,一決而然了卻諸生煩惱,尚無契緣。謹以段君邀詢,淺表生死輪轉,廣結善識。

世間有情,乃因緣所化。人本物生,而物不能生智,智由玄生,人謂魂魄,實是靈識。身體生物,以能聚識,以識體軀。軀存長久,乃由識決,識即前緣。前緣即過去緣、當下緣。

識聚前緣,若有惡業應緣而出,其人必先勢頹而後勢絕。猶如地成懸谷,水必侵之。屆時惡緣而至,過往冤親新勢驅之,其體必受劫難,以惡緣而論,或病痛,或因故亡身,不足以論。然既是亡身,靈識不滅,應緣而續。識之聚合皆是惡念,感召所見亦是惡趣,此是入惡道。

識所聚緣中,善緣充之,若有善業應緣而出,善緣者必承諸善識意念加持,勢盛而氣合。勢盛者,猶如旭日東出,邪不可犯亦無惡緣感召。聚善識者,多有福報資糧,不召惡業,更添福輪。善緣應盡,又無惡緣相應者,壽必善終之。識之聚合皆為善識,感召所見亦是善趣,此是善道。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修行乃為脫離輪迴之道,諸緣不結,修空靈識,無緣而出,無緣而來,不入物身。即不入惡道,不入善道,乃法界大自在,心受願力必受接引,如佛曰極樂境。一切造化,皆是因果,因果而成諸道世界,心起一念,必有一緣生,因果造六道,此係輪迴世界,佛曰婆娑

諸法師宣講法界極樂淨土境,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然極樂之境已無衣食眼耳鼻舌身意之緣,何來衣食豐盈,目及光垢琉璃之說?乃諸法師依濁世眾生之剛強,教化方便之故。法界十方世界,千萬億須彌境,皆殊勝無礙,今時雖有文字,亦不能盡,縱傾無限博大智慧宣講法界殊勝,亦難窺法境一二。

今受段君邀詢,略述生死輪轉。人之亡者,其因有二。一者惡業應緣而出,勢絕而禍至。二者福業之報已無緣續,善終之。血肉之軀以能聚識,身死能消識亦歸原,識乃靈識者,人曰魂魄。其識無形,乃以玄生,法界應身。佛曰四大分解,地、水、風、火,其實所解,乃與識決。四大為空,識於其中,是為眾生。四大離去,識即出離,是為法生。

眾生皆謂靈識法生之身有形,是以同勢而應,心識所受所致並非目觀。人之其亡,待血肉枯竭,瞬息體色之變,識出而法生,法生者物界無礙,無處不通,無音不曉,無形不具。因而法性中陰之識,仍可充盈受覺,此時聞法,乃曰超度,實與受善識無異。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靈識出離,將觀自性,或觀前緣,或覺法性。法身成熟,由識覺所引或見光明,或見善緣,或見崢嶸,或見魍魎,一切所見皆由識造。依所見而生性往,是為投生婆娑故。

人之新生,先識不落,故而人之初,數命已定。人曰前世因,今世果是爾。

法界宙宇,須彌無二,皆由識造。今時簡述,以告諸生,善惡有數,待有果出。廣結善緣,心識有入,可得善道。或修滅萬緣不墮輪迴,性入法界無二自在,證無上光明果。

祈告諸生,廖以微言,以撥有情。

2017年 3月 15 日 14:00

於途中暫作停留 ,廖以復詢。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譯文:

敬寄段先生:

幾年前,我曾經和少秋、汪荃等人談到關於生死的觀點,以及過去因緣等事情。分手之後,少秋把這些當作很有趣的事情整理成文字,寄給段先生等人知悉。一時間竟引起了風波,五天後我才獲知這件事情。

現在事情已經過去五年多了,這期間我又與很多眾生結下了因緣。這些人或是身受病痛,或是身歷劫難,或是業果熾盛,或是福報衰微;鑑於因緣聚合等種種原因,沒能一一為他們拔除苦厄,也導致各自的狀況很是起伏不定。然而眾生在人世間所覺受到的一切苦相,僅僅依靠佛菩薩化現的力量,或是藉助外界事物的助緣來解決,都不是根本的解脫方法。

現在我再次受段先生邀約諮詢,姑且粗略談下關於生老病死,以及法界的因緣輪轉的一些原理。

道家常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是暫時寄居而已,死亡才是真正迴歸家園。然而,人從哪裡出生,死後又將要到哪裡去?道家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因此他們的理論還不是最究竟的道理。道家所講的是由於生滅這種現象所起的作用,而不是生滅的本身。道家只是瞭解事物的表面現象,而佛家卻能覺悟並遍知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因此,佛家所覺悟的才是最徹底、最圓滿的真理。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人世間的眾生都被心識統攝控制,心識被眼睛所影響,眼睛又被外界事物所影響,而外境則是由人心造作出來的,這是人世間的規律與法則。如果不是因緣和合,世人註定會陷入迷茫的苦海,在困惑的風浪中掙扎,偶爾才能獲得內心片刻的安寧。突破世間法則的人自古就有,如何解脫,如何才能到達最圓滿的境界,這是佛陀在經典中演說的核心義理。遺憾的是,世上執迷不悟的人實在太多了,都認為法界是虛幻的。

實際上法界也是將物質世界定義為虛妄的。世俗之人認為法界是虛幻的,是覺得它虛無縹緲;修行的僧眾認為法界虛空,則是因為法界廣大無邊;法界將物質世界定義為虛妄,是因為它不能長久存在,一切事物都在無常變化之中。

十幾年來,眾多的靈識進入我的夢境,儘管我用化現為清水的發願(水化功德:參考佛教加持灌頂的見解,水行於空則為雨,水藏於蔬果則為汁,水付諸金石則成解藥,水融於慈悲則為加持,水付諸祈願則生願力。)能夠化解在受業時感受的苦楚,但眾生業力的輪迴流轉還是不能因此停歇。地藏王菩薩曾誓言大願,地獄一日不空,便一日不成佛,也正是將解脫眾生輪迴之苦作為最根本的大願力。

末法時代,想要一下子斷滅眾生煩惱,還沒有契合的機緣。這次也只是因為段先生邀約諮詢,才慎重而粗淺地談一點關於生死輪迴的見解,用以廣泛結交善知識。

世間一切有情眾生,都是因緣聚合的化現。人體本來由物質構成,但物質並不能產生心識。心識是從玄妙法體之中產生的,人們稱之為靈魂,實際上就是靈識。身體生成了物質形態,以此能與靈識聚合,通過靈識指揮身體。身體能維持的時間長短,由靈識決定。靈識就是前緣。前緣即是過去的因緣、當下的因緣。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靈識聚合著過去的因緣,倘若惡的業力順應緣起呈現,那麼這個人必然首先出現頹敗的勢象,並且最後勢定將徹底敗亡。這就如同地勢已經成為深谷,水流必然會順勢注入其中一樣。到那時惡的因緣現前,過去的冤親債主被這個新的勢象吸引而來,這個人的身體一定會遭受劫難,從惡業果報的角度來說,就會出現疾病傷痛,或是因故死亡等情況,無法一一詳說。然而即使身體死亡,靈識卻並沒有湮滅,仍然會隨著因緣相續不斷。靈識所聚合的如果全是不善的念頭,感召見到的就都是不好的去處,這就是墜落惡道了。

如果靈識所聚合的因緣中,倘若充滿著善的因緣,一旦有善的業力順應因緣呈現,具足善緣的人一定會得到善念的加持,他的勢則旺盛且氣運和合。勢旺盛的人,就像東昇的朝陽,邪氣不能侵犯,也不會感召到惡的因緣。靈識集聚著善念的人,大多擁有福德果報的善根功德,不會感召不好的業力,還能夠不斷增添福報。善的因緣應報完畢,又沒有惡的因緣相續應報,壽命結束之時一定能以好的狀態面對。靈識所聚合的全是善的念頭,感召見到的也都是好的去處,這就是進入善道了。

修行是脫離輪迴苦海的途徑,各種因緣互不牽引,靈識修持到虛空境界,沒有內在因緣呈現,沒有外在因緣感召而來,也不再進入物質軀體。不進入善道,也不進入惡道,這是法界大自在的至高境界,識心受願力加持,一定會得到(佛菩薩)接引,如同佛陀所說的極樂世界。萬物創造和演化,都是因果相續,因果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世界,識心產生一個念頭,就會有一種因緣出現,因果創造了六道,這是輪迴不斷的世界,佛陀稱之為娑婆世界。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法師們宣講的法界極樂淨土世界,想要衣服就能得到衣服,想要食物就能得到食物,然而極樂世界已經沒有衣食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緣的攀附,又哪裡來的衣食豐盛,以及滿眼清淨琉璃的說法?這是法師們根據五濁惡世眾生習氣剛強的根性,為了教化方便採取的方法。無邊無量的大千世界,都極其超絕稀有,圓融自在。現在雖然有文字記述,也不能詳盡說明。即使傾盡無限博大的智慧來宣講法界無與倫比的勝景,也很難窺探到法界的一丁點事實真相。

如今應段先生的約詢,簡要講一講生死輪迴。人的死亡,原因有兩個。一是人的惡業果報隨著因緣呈現,氣勢衰滅而災禍來臨。二是人的福德果報已經沒有因緣相續,生命獲得好的歸宿。血肉構成的軀體能夠聚合心識,身體死亡,心識也迴歸到之前的狀態。心識就是靈識,世俗人稱作魂魄。這個靈識沒有形態,它從幽玄奧妙的法界中產生,是法界的應化身。佛陀說四大分解,即是地、火、水、風的分解,其實所講的分解,就是與靈識分離。四大都是虛妄不實的,靈識就存在這虛妄之中,這是眾生的生命形態。四大離散之後,靈識隨即出離物質軀體,成了法生身的形態。

人們都說靈識的法生之身具有形態,這是用人身類同的形態來相應認知,是心識覺受所現,並不是通過眼睛所見。人體死亡後,等到血肉乾枯衰竭,瞬息之間身體色澤發生變化,靈識即出離軀體並隨之變成法生之身。法生之身在物質世界自在無礙,沒有任何地方不能通行,沒有任何聲音不能識別,沒有任何形態不能具備。因而法性中陰身的意識,仍然充滿感受和知覺,這時聽到佛法,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超度,實際上與人活著時得到善知識的加持與助緣沒有任何差別。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靈識出離軀體之後,將會觀照到本心自性,可能會觀照到過去的因緣,或者覺照到法性本體。法身成熟之後,通過心識覺受的牽引,可能會看到光明,或者見到善的因緣,也可能會看到高峻的山嶺,或者見到鬼怪,這一切所見到的景象全都是心識造作幻現。法身根據所看到的境界產生慾望並前往,這便是眾生投生娑婆世界的因由。

人剛剛出生時,過去的心識並沒有脫落,因此人剛生下來時,數命已經註定(譯者注:數命已定的意義不是宿命論的觀點,它的意義在於過去的所做緣起一定會在未來成熟,這個成熟的現象會貫穿人整個生命,多數人會被這個現量的成熟結合人自身的自相續所牽引,併產生喜怒哀樂貪嗔痴慢疑的習性。但是如果我們當下認識到生死輪迴的因果原理,生出從習性相續中出離的願望,這種緣起成熟就沒有太大意義,我們將用超越的眼光和覺受來感知一切,你已經在解脫之中。所以數命已定的意義在於只要過去種下種子,未來一定會成熟。但是如果當下認識到並從相續邏輯中解脫,你就從數命已定的現象中超越了。)人們說前生的因緣,今生的果報,正是如此。

法界宇宙萬物,即使高大無比如同須彌山,也都一樣是由心識造作而成。今天簡要闡述,以之告知世間芸芸眾生,善果與惡報都有定數,只等機緣一到就會有果報顯現。一個人如果能夠廣泛結交善緣,其靈識之中就會有善緣植入,最終可以投生到善道。或是通過努力修行斷滅各種因緣相續,不再墮落生死輪迴,自性就可以融入自在無倫的法界,並證悟到至高無上的光明佛果。

祈願並告知諸位,勉強以我輕微之言,希望對世間一切有情眾生有所啟發。

2017年 3月 15 日 14:00

在旅途中稍作停歇,暫且草草答覆諮詢。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譯文註解:

①因緣:佛學術語,因果,具足說是因緣果報。

②現化:佛學術語,指佛菩薩在人間顯現的化身。

③外境:佛學術語,指外界事物,或者外在環境。

④法界:佛學術語,通常泛指宇宙萬有一切事物的現象及其本質,包括了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在內的一切世界。

⑤心:文中的心指識心,佛學術語,常指六識或八識之心王。

⑥究竟:佛學術語,形容至高無上的境界,或者對事物徹底極盡的意思。

⑦能:佛學術語,指能動的主體。“能”與“所”相對, 相當於說主客觀。如“能緣”指認識主體及其能動作用,“所緣”指認識對象。

⑧勢:文中可粗淺理解一種人身綜合呈現的氣勢或信息能量場,包括精氣神在內,或者是超越這些的體現。

⑨因果:佛學術語,指因緣和果報。因是能造作、產生一定後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產生的結果。有因必有果的因果理論是佛學輪迴解脫理論的基礎。

⑩六道:佛學術語,世間眾生因造作善不善諸業而有業報受身,此業報受身有六個去處,被稱為六道。六道是佛根據業報身所受福報大小劃分的。分別為: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⑪娑婆:佛學術語,指娑婆世界,即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包括三界六道在內。

⑫四大:佛學術語,通常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

⑬法性中陰:佛學術語,人死亡斷氣後,第八意識脫離軀殼,到轉世投胎之前的歷程稱為中陰身。中陰身將經歷臨終中陰、實相中陰(法性中陰)和受生中陰三個階段。

⑭超度:佛學術語,通常指通過誦經、供施等使鬼魂脫離苦難。

附:原博文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2xb9b.html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一封關於生死輪迴的覆信

一切佈施中,法佈施為最。轉發一篇智慧和正見的文章就是在踐行法佈施,它可能觸動一個人,改變他的人生,從此朝著光明前行。感恩您的隨手點贊和轉發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