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亮寄語魯班學院:傳承與創新並重,重點更要在創新

6月6日下午,魯班學院戰略升級暨高端家族私宅全案設計系統發佈會在深圳藍楹灣酒店舉行。魯班學院院長、陳飛傑香港設計事務所創始人、東方人居全案領域創導者陳飛傑先生、中國環境藝術教育開創者、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吳家驊教授、“東方的達芬奇”、人類生態修復學創始人朱仁民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工學博士彭亮教授、廣州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河教授、當代著名造園師、《匠說構造》等系列傳統傢俱叢書編著者喬子龍老師、極尚建築事務所創始人倪陽博士等業界重量級嘉賓出席活動,並以“明勢·論道·優術”為主題,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建築設計行業高效賦能平臺論壇。

本次活動上,騰訊家居記者採訪到了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工學博士、五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彭亮教授,聆聽他對魯班學院和匠心精神的獨特觀點。

彭亮寄语鲁班学院:传承与创新并重,重点更要在创新

圖中為彭亮教授,左一為陳飛傑老師,右一為王河教授

記者:彭老師您好,首先想請問您對魯班學院的印象是怎樣的?

彭亮:魯班學院是一個非常有社會公益性和行業責任心的平臺,我也是很早就在魯班學院授課,那是前年,我們在四川標榜國際學院辦了第一期魯班學院的傢俱設計培訓班,當時主要是來自中西部地區的一些企業的企業家、設計總監和設計師。

魯班學院由陳飛傑老師的設計公司發起創辦,我覺得這體現了一個設計師的情懷,也體現了陳飛傑老師作為一個行業知名設計師,對行業人才培養的關注。我本身是高校的老師,我覺得他這種情懷是基於對行業的貢獻和對人才的培養,考慮到我們國家在應用型技術人才、工匠型人才方面“後繼無人”需要傳承,他出於這種社會責任心來做這件事,所以我們都非常願意支持他。

記者:對於從教育培訓領域來傳承匠心方面,您有什麼樣的看法?

彭亮:對於中國的製造業來說,我們傳承匠心應該說是迫在眉睫,因為我們本來是一個有匠心傳統、有工匠傳統的國家,但在進入到近當代以來,我們的工匠精神慢慢缺失,工匠的文脈也在斷流,這有很多是歷史上的原因。中國近代以來,明末清初一直到民國,到解放後,我們都很注重學習西方的文明,引進西方的科技,但對我們自己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悠久的手工藝傳統和工匠精神,卻是有點斷流。

記者:魯班學院現在在倡導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傳承,您剛才也談到目前我們在傳承匠心方面做得還不夠,那您對魯班學院有什麼期待,希望它能帶來哪些方面的進步呢?

彭亮:魯班學院一方面是想傳承魯班為代表的中國工匠精神,同時,以我跟陳飛傑老師幾年來的接觸看,魯班學院也在創新更多設計思想。因為在當今的中國,我們一方面是要傳承,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創新,所以我覺得魯班學院未來更多的是傳承與創新並重,而且可能要更加註重創新。我們現在發揚的魯班工匠精神,有時還不是完全指傳統意義上農業文明時期的工匠,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到數字化時代,支持基礎文明的這種科技創新,藝術、美學、時尚領域的當代工匠,這些都更需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去創新。

記者:我們也看到魯班學院從以前單點式的分享比如舉辦行業交流,到現在做了一個系統的戰略升級,更注重為行業賦能,您怎麼看這種變化?

彭亮:魯班學院的定位,從過去著重培訓人才,慢慢再往行業的頂層設計、戰略設計,到成為智庫,逐步發揮出了它更大的作用。今天也看到新課程的發佈,是一個整合的全案設計系統的課程。以及年初推出的“學學造木”,這樣基於東方生活方式的設計創新,是在推動中國傢俱行業、室內設計行業和建築行業的平臺創新和系統創新,是一種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

記者: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