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時進食減肥法靠譜嗎?專家告訴你真相

原標題:八小時進食減肥法,靠譜不靠譜?

最近,減肥圈特別流行一種方法——8小時進食法。所謂8小時進食法,就是一天當中只有8小時吃東西,其它時間不吃。這是“輕斷食”的一種形式,屬於“日間斷食”。就是把吃東西的時間集中到一起,讓一天當中有16個小時不吃東西。

部分研究者認為,由於身體較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身體會增強“自噬作用”,血糖也保持較低水平,會讓人不容易發胖,而且有利於控制高血脂。

八小時進食減肥法靠譜嗎?專家告訴你真相

8小時吃兩頓,哪一頓不吃?

不過,問題馬上就來了:一天中只有8小時進食,到底什麼時候吃呢?顯然8小時吃三頓飯不太可能,那麼只吃兩餐的話,是省略早餐,還是省略晚餐呢?

大部分人的選擇是:省略早餐,因為早餐本來就吃得不多。甚至很多人說,我原本早上就經常不吃早餐的。而對於那些原來吃早餐的人來說,也找到了從此放棄早餐的理由:最近某國外專家說了,吃早餐不利於健康,會升高血糖,而且古人本來就是不吃早餐的,他們就是一日兩餐。

古人為什麼可以只吃兩餐?

聽起來好像是挺有道理的。但是,讓我們來仔細推敲一下。為什麼古人可以只吃兩餐,省略掉早餐,現代人就要改成三餐呢?

除了食物比從前充足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首先,古代是農耕生活,自給自足,沒有家用電器,沒有方便的早餐攤點和加工食品。做個飯需要砍柴燒火挑水,太費時間。種田的老百姓來不及六七點做出早飯,要下地的人就趁早上還不太餓的時候趕緊下地幹活兒;在家做飯的人把飯菜做好,已經差不多中午了,從地裡回來的人就吃午飯了。其次,因為古人沒有燈,沒有電腦手機,早睡早起。中午吃一餐之後,下午五六點再吃一次晚餐,就足夠了,睡覺之前也不會餓。

想效仿古人?沒那麼簡單

現代社會則不然。首先,有了各種烹調電器,有了各種加工食品,吃早餐就成為可能了。吃了早餐,上午工作時精神會更好,否則大多數人到了十點之後就感覺飢餓,血糖下降,工作學習效率降低。儘管有專家號稱自己不吃早餐很愉快,但研究數據表明,不吃早餐的人認知能力和學習成績的確低於好好吃早餐的人。早上增加食物之後,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有顯著改善。要知道健康研究是根據大部分人的情況來提出的推薦意見,不是根據少數個例情況。即便是某個專家的個人體驗,也不一定適合大多數人。

其次,現代社會人們工作很忙,如果吃完午飯後不再進食,一直堅持到晚上11點後,休息之前肯定會覺得飢餓難耐。所謂“過午不食”一定要建立在早睡覺的基礎上,否則就必須吃晚餐了。

只吃午餐和晚餐,不利於控制血糖

看來,晚餐是沒法省掉了,那省略早餐是否科學呢?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只吃午餐和晚餐,晚餐時間充裕,難免會將更多的熱量轉移到晚餐上,從而影響到血糖控制。

一項英國學者的研究發現,同樣一份含澱粉的餐食,早上8點吃和晚上8點吃,餐後血糖反應是不一樣的(Gibbs M,2014)。同樣的人,同樣的食物,放在晚上吃,血糖反應明顯高於早上吃。即便吃的是低血糖反應的食物,選擇晚上吃血糖上升的幅度也更大。

此後,澳大利亞學者做的相關研究繼續深挖早晚進食差異,發現了一件更糟糕的事:晚上人們分泌胰島素的節奏變慢:開頭跟不上,後期卻下不去。也就是說,吃了澱粉類食物之後,本來應當讓胰島素趕緊出動,把血糖降下來,把葡萄糖送到該去的地方。結果胰島素懶洋洋地不肯按時出動,而它遲到的結果,就是血糖峰繼續上升。最後,終於到來的胰島素卻沒能把血糖有效地降下去,於是胰島素水平居高不下。

這說明什麼?對健康人來說,晚上的胰島素敏感性也比早上降低了。對糖尿病人而言,結果會更加糟糕: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不利於控制血糖峰值,而長時間的高胰島素水平又不利於預防後期的飢餓低血糖。夜間低血糖又容易引起糖異生作用,早起反而容易高血糖。因此,早上不吃早飯,食物放到晚上吃,或者一天只吃兩餐飯,對於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來說,是不靠譜的。糖尿病患者是需要少量多餐才能平穩血糖的。由於每個人血糖控制能力不一樣,生活節奏也不同,不必採用同樣的進食模式。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這種不吃早餐、一日兩餐的方法不適合血糖控制能力弱的人,容易導致餐後高血糖和餐前低血糖。

人們總是容易被那些“么蛾子”所蠱惑,以為世界上會有一種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長久奏效的減肥法。可惜,這種夢想一次一次被事實所擊穿。(範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