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影視人如果把飯碗當神明,可能作品的水平就不是現在這樣

張黎:影視人如果把飯碗當神明,可能作品的水平就不是現在這樣

張黎

從時代的角度看藝術,這裡是磨時藝見。

張黎是國內知名電視劇導演,曾憑藉《人間正道是滄桑》《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作品而廣為人知,他的最新導演作品《武動乾坤》也在熱播之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黎就分享了他對影視創作的看法。

張黎:影視人如果把飯碗當神明,可能作品的水平就不是現在這樣

張黎導演作品:《武動乾坤》

張黎說,在影視圈內外經常會說,某個創作者有某種固定的風格。但是他認為,“風格”是一個貶義詞,因為一旦有了風格,創作者就無法改變,容易固化。比如,齊白石到60歲的時候,突然要改畫風就會很痛苦,因為他那時畫一張畫可以賣很多錢。但是到了90歲,齊白石卻成功地改變了風格,這就是他對生命的挑戰。

張黎:影視人如果把飯碗當神明,可能作品的水平就不是現在這樣

張黎導演作品:《人間正道是滄桑》

所以,張黎覺得,創作者就是要和自己對著幹,對自己狠一些,因為創造不是複製而來的。就算創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一以貫之的,但是表達方式也要有些變化。

張黎:影視人如果把飯碗當神明,可能作品的水平就不是現在這樣

張黎導演作品:《人間正道是滄桑》

此外,張黎還認為,如果人們把電影奉為神明的話,就要更注重電影的純淨度,也就是它本身的特質。就像知名導演蘭曉龍曾經說過,飯碗是自己的神明,如果做影視行業的人,能把自己的飯碗當成神明的話,可能作品的平均水平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張黎:影視人如果把飯碗當神明,可能作品的水平就不是現在這樣

張黎導演作品:《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

但是張黎也表示,如果都把飯碗奉為神明,又可能全都會餓死。所以,“把電影奉為神明”只是一個可以去企及卻不可能實現的理想。雖然換個角度來看,是一個挺悲觀的想法,但是當人們對一個行業產生敬畏之心時,它就成為了一種學問。

以上內容由磨時藝見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磨時藝見,每晚9點,準時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