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神龕中隱藏的大學問,濃縮了儒家思想的精華!你知道嗎?

儒家文化作為中華主流文化,其在歷史上長期佔據主導地位,影響深遠。即使到了21世紀的今天,依然對中國人民的價值觀產生重要影響,除了在書本中學到儒家思想,而有一樣東西在中國農村每家每戶家裡都能見到,那就是神龕上的“天地君親師位”,是傳統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價值觀念取向,其濃縮了儒家文化的精華。

農村神龕中隱藏的大學問,濃縮了儒家思想的精華!你知道嗎?

天地君親師位

在書法上,“天地君親師”五個字的寫法也很考究,‘天地’二字寫得寬大,取天寬地闊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必須完全封閉,表明君王一言九鼎,口不亂開;‘親’(親)字中的‘目’不能封嚴,即親不閉目;‘師’字不寫左邊上方之短撇,謂師不當撇(撇開)。此外,還有所謂‘人不奪天,地不離土,君不離口,親不閉目,師不掉巾’的說法”。這種寫法形象地體現出中國漢字深刻的象徵意義,同時這種象徵意義也表露出儒家倫理的深刻影響,充分體現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價值觀,這也與儒家思想中“仁”“孝”觀念不謀而合。 很顯然,“天地君親師”五個字完美濃縮了儒家思想的精華。

農村神龕中隱藏的大學問,濃縮了儒家思想的精華!你知道嗎?

儒家思想的精華

人們焚香祭拜“天地君親師”牌位的現象逐漸成為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那麼這是怎麼形成的呢?“天地君親師”的思想最早見於《國語》。東漢,在《太平經》中也出現了關於“天地君父師”的說法。到了北宋,“天地君親師”正式出現。直到明朝,崇奉“天地君親師”才在民間普遍流行起來。清朝的雍正帝第一次以國家的名義,這種風俗在官方的認可下終於定型。

農村神龕中隱藏的大學問,濃縮了儒家思想的精華!你知道嗎?

《國語》封面

“天地君親師”的價值體系濃縮了儒家思想的精華,其倡導的價值觀也是正面的,其直到現在依然受到推崇,可以說對當今社會也有很大的參考借鑑意義。不過,其中的“君”,代表的是封建帝王,這是其中的糟粕,應該摒棄,如今已經逐漸改為“天地國親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