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拯救剁手黨!帶你看看超市打折的那些套路!

生活中有個常見現象,那就是每到節假日,超市賣場就會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商家們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推出五花八門的促銷,什麼“一件9折、兩件8折”啊、“滿99減50,限時搶購”啊、“買一贈一”啊。面對鋪天蓋地的折扣商品,眼花繚亂的我們要是沒有火眼金睛,就很容易被各種套路迷惑。

不過回頭想想,商家到底為什麼這麼做?打折不僅降低了商品價格,而且還添了很多麻煩,就比如要貼廣告、換價籤、重新擺放貨品等等。

今天拯救剁手黨!帶你看看超市打折的那些套路!

其實是你想多了,別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當你為買到超值的商品而沾沾自喜時,殊不知,每一個超市都是一個獵場,你以為你是獵手,其實你才是真正的獵物!

我們總是天真地認為自己的消費行為都是經過理性思考的,就像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說的那樣:每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做出的經濟行為,都是想要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覺得就算自己看到了“特價”、“限時搶購”這樣的字眼,也不會受到影響,該買什麼還是買什麼。

然而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還是很誠實地躁動了!因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就形成了這樣的天性:儲藏有限供應的物品,特別是有限的食物,可以帶來生理上的快感!換句話說,“特價”這種促銷會刺激你體內的多巴胺分泌,再想保持理性的人,也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激素水平!所以後來誕生的行為經濟學就修正了“理性人假設”,認為人只具有有限的理性

今天拯救剁手黨!帶你看看超市打折的那些套路!

相信大家也有類似的經歷,明明去超市前已經想好了買什麼,結果逛著逛著,就忍不住越買越多。就這樣,儘管打折促銷讓商品價格降低了,可商家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薄利多銷,總利潤反而增加了。

而且,商家的心機還遠遠不止於此。高手會在促銷廣告牌的商品價簽上刪掉“元”“¥人民幣”等金錢符號和字眼,只突出一個單純的數字價格,這樣會從心理上減少商品和錢的邏輯關聯。根據《時代週刊》的統計,同樣的一款罐頭,使用“$"美元符號標價時,每103個顧客才會有1個人購買,而改用純數字的價籤,每14個顧客就有1個人購買。

不僅這樣,狡猾的商家還會對不同商品進行輪流打折,目的就是想要讓你記混淆,挑花眼!比如今天是這款酸奶打折,明天是那款牛奶降價。你以為自己每次都能趕上實惠,剁手剁得準,卻沒想過商家的刀磨得更狠!他們發現,要是固定幾款商品降價打折,那顧客就能形成固有印象,可是如果採用輪流打折,傻傻的顧客就會形成“這家商店賣什麼都便宜”的錯覺!

所以啊,看似讓利大酬賓,其實是商家們煞費苦心,只為了讓你心甘情願地掏出錢包。插播一個省錢妙招,那就是去商超之前列一張購物清單,能避免越買越多!

今天拯救剁手黨!帶你看看超市打折的那些套路!

既然完全理性的購物並不存在,我們不如就隨性一些。像著名的行為經濟學學家,同時也是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理查德·泰勒,在被問到將會如何花費獎金時,他就回答說,自己會盡最大的努力,以最不理性的方式把這筆錢花光!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如果能從消費中獲得心理和生理的滿足,劃不划算又如何?花錢買快樂,也很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