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欲墜的小劇場,年邁的老年觀衆,川劇草台班子前景何在?


地方戲曲是一個地方特有的文化遺存,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不可再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的地方戲曲,構成了我國千姿百態、萬紫千紅的文藝百花園。這些在民間堅持演出的川劇草臺班子,在沒有良好的演出環境下拿著微薄收入仍然堅持演出,是不是應該支持?圖為2017年7月,天氣炎熱,四川彭鎮青雲老街,街道旁有一間破舊的小劇場。

劇場裡坐著一幫年邁的老年觀眾,這裡是他們唯一的娛樂場所,只有來到這裡才能給他們帶來歡樂。李婆婆每天下午都會到這裡來,老人每次都會花三元錢在這裡聽戲,是這裡的老觀眾了,她每天下午都會在這裡消磨二個小時的時光。

隨著社會的發展,民間川劇草臺班子越來越不景氣,後勁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川劇草臺班子的演員早早的在“小劇場”化妝間化妝,這裡的環境,低矮悶熱,化妝間旁邊就是廁所,臭味也會飄進化妝間裡。

當前,許多地方戲曲都面臨著劇團投入不足、設備陳舊、演出市場不斷萎縮、人才隊伍青黃不接,劇種數量不斷減少等困難與問題,發展前景不容樂觀,更別說這種自發組織起來的草臺班子了,如何生存下去的確是一個大問題!圖為女演員小紅在後臺化妝間化妝。

在以戲養人都難以為繼的情況下,拿出更多的錢去打磨精品,顯然是有難度的。圖為演員小五和李君君在穿戲服,邊穿邊聊:對今天來的觀眾多少不抱任何希望。

民間劇團都是靠演出收入來維持生存。這樣就導致了許多劇團沒有排練室,設備設施陳舊無力更新,創作經費少,劇團基礎條件差,演出市場小,缺乏持續生存能力和擴大生產的能力。圖為劇場“化妝間”女演員小紅穿好戲服在演出前的後臺整理物品。

還有一種事人才斷層,影響持續發展。地方戲曲劇種創作人才緊缺,劇團演出隊伍不穩定、人才青黃不接是普遍現象。圖為一位老年觀眾津津有味的看戲,邊看戲邊抽菸。

他們主要在鄉村集市、廟會演出。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地方戲曲在農村表演的次數越來越少,而受眾又主要在中老年群體,因此普遍演出質量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劇團發展日漸衰落,劇目也越來越少。圖為後臺堆放著雜亂物品,化好妝的老生演員老演員王叔坐的走廊的凳子上耐心等待上臺表演。

演員小紅坐在舞臺旁觀看臺上其他演員演出,她是劇中的主角,每天辛苦的演出,每個月才有二千元收入。

男主角阿杰剛唱完一段戲,坐在化妝間休息,等待下一場演出。

“小劇場”外就是水果攤,旁邊放著今天的演出牌:下午2:00演出川劇傳統劇目《揮淚斬養父》。

“小劇場”就在街邊,演出一半時間,演員小五就跑到“劇場”外和賣水果的李嫂聊天,真可謂“場內場外皆是戲”!

舞臺旁只有兩位樂師伴奏,舞臺上演員認真表演,舞臺下坐著零星幾位老年觀眾觀看錶演。

低矮昏暗的劇場裡,臺上,川劇草臺班子演員認認真真的演戲,臺下,有的老年觀眾昏昏欲睡。

希望地方政府要積極引導和扶持地方戲曲演出市場,對優質劇目演出採取政府採購的補貼政策,不斷培育演出市場,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擴大地方戲曲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圖為搖搖欲墜的“劇場”就在巷子裡,平時街坊鄰居們都會跑過來關照一下他們的演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