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掀起跑路潮,這時候才知道公募基金有多「靠譜」

最近頻頻聽到一個詞——金融難民,這個詞兒是怎麼來的,就是最近P2P出事之後來的。兩個月前,他們還被成為P2P投資者,如今卻被稱為金融難民。這一切源於最近的P2P跑路潮。

從6月以來,兩月時間,已經有170餘家P2P出現問題,要麼是提現困難,要麼是老闆跑路。

有的投資者就感慨,果然到這時候,才知道公募基金有多靠譜。

一、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P2P會跑路?

1、非法集資

去查找P2P背景、老闆是非常不好查的,有的連個影都找不到。具體做什麼的,什麼學校畢業、工作經歷,全沒有。就算是有老闆信息,也是比較含糊簡單。

我國P2P發展比較快,但是行業缺少監管,比較混亂,有些人就動了歪腦筋,建立一個P2P投資理財平臺,打著P2P理財的旗號,推出個高收益的活動來儘快吸金。然而,一旦本身財務風險控制等問題導致入不敷出時,就會出現無法如期返還投資人的資金,出現資金鍊斷裂。

2、搞資金池

很多P2P平臺不使用第三方託管機構,投資人的錢放入於平臺關聯的資金池中,再由平臺借給借款人,從而使資金的流向不透明。

所以最新的網貸監管措施明確規定,P2P平臺只能是中介平臺,不得建立資金池,這就需要資金接受第三方託管。

3、風控不嚴

P2P平臺多由自身為借款人做擔保,由於審核機制、風控能力等的缺乏,往往不能確保借款人的信譽問題,最後會導致壞賬問題出來,平臺資金鍊斷裂。

另一方面,P2P平臺沒有第三方託管機構,沒有一個獨立的第三方監管機構,來監視資金的流向。從而使資金流向不透明,最後很容易出現問題。

二、為什麼說公募基金很“靠譜”呢?

1、股東背景強大

我們先來看一段文字,這是公募基金成立公司的條件,公募牌照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股東主要股東來自於銀行、券商、上市公司或外國投資公司等,一般都是要大公司才符合條件。

(一)有符合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章程;

(二)註冊資本不低於一億元人民幣,且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

(三)主要股東應當具有經營金融業務或者管理金融機構的良好業績、良好的財務狀況和社會信譽,資產規模達到國務院規定的標準,最近三年沒有違法記錄;

(四)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人員達到法定人數;

(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具備相應的任職條件;

(六)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安全防範設施和與基金管理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

(七)有良好的內部治理結構、完善的內部稽核監控制度、風險控制制度;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2、運作透明

公募基金髮展20年來,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機制,運作比較透明。

不僅股東背景、高管信息都可以在基金合同中看到,並且基金投資策略、費率等都是公開透明的,在基金公告中都可以查的到。

運作期間,基金還會發布定期運作報告,定期公佈基金的運作情況,包括重倉情況、投資策略等。

3、團隊更專業

公募基金對管理團隊的要求比較高,大多由頂尖金融院校畢業生組成,在專業能力上有一定保障。

大家去公募官網基金頁面下面,都可以看到現任基金經理的個人簡介,一般他/她的工作經歷、投資情況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比如下面這位是華寶紅利基金的基金經理。

P2P掀起跑路潮,這時候才知道公募基金有多“靠譜”

4、資金有保障

這點是和P2P很不一樣的一個點,公募基金必須有託管機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規定,基金資產必須由獨立於基金管理人的基金託管人保管,基金託管人只能由依法設立並取得基金託管資格的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擔任。而P2P卻自己搞個平臺,沒有嚴格的託管平臺監督。

此外,公募基金還有一個優點,產品多、選擇空間多,可以為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提供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

當然公募基金也不是萬能的,並不能保證投資者絕對賺錢,存在投資風險。老巴認為,很多時候公募基金只是給大家提供了投資工具。具體怎麼用,一方面看管理人,另一方面還得看投資人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