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汪仔亮相《我是未來》2應聘「家庭醫生」 入駐「未來科技館」

昨晚,湖南衛視正在熱播的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節目《我是未來》第二季迎來了三位高科技小夥伴現場“求職”,其中應聘家庭醫生崗位的搜狗汪仔,憑藉連續答對多道高難度考題的精彩表現,獲得專業醫生及現場觀眾一致認可,更以91%的科技霸屏指數成為本期的“入館館藏”,汪仔背後搭載的搜狗數字家庭醫生也正式對外亮相。


搜狗汪仔亮相《我是未來》2應聘“家庭醫生” 入駐“未來科技館”


(圖:搜狗汪仔亮相《我是未來》第二季)

在節目中,搜狗公司首席科學家許靜芳博士,向現場觀眾揭秘了這位家庭醫生應聘者的身世。汪仔是搜狗自主研發的一款人工智能機器人,不止能聽會說、擅思考,最近還獲得了新能力,能夠承擔起“家庭醫生”的部分工作。

聽聞搜狗汪仔的來歷後,擔任《我是未來》節目“科技管理員”的內地脫口秀演員池子調皮的向汪仔發問:“我這個人有個‘症狀’,就是一直想躺著,你說這是什麼問題?”汪仔則早已“看穿一切”,打趣回答道:“你怕是得了懶病吧”,機智的回答引得臺下小朋友笑聲不斷。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搜狗汪仔就以對答如流、聰明萌趣的獨特魅力,迅速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芳心。

然而,要入駐“未來科技館”,搜狗汪仔還需通過“特別考官”的專業考核及現場觀眾的投票。《我是未來》節目組專門請來了來自四川大涼山健美鄉的鄉村醫生馬麗,對汪仔進行了兩輪嚴格考核。搜狗汪仔需在與馬麗的對話過程中,根據馬麗的描述去推測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如果兩道問題都答對,搜狗汪仔則通過本次考核。

馬麗從自己過往經手的實際病例中挑選了兩道難題來考驗搜狗汪仔。第一個案例的症狀是“頭痛”,搜狗汪仔在連續詢問了患者的性別、年齡、頭疼出現的最早時間、痛感特點等問題後,立即判斷出患者最有可能患有的三種疾病分別是“偏頭痛”“腦血管病”“血管性頭疼”,其中患“偏頭痛”的概率最大。搜狗汪仔給出的結果與馬麗醫生的判斷完全相同,成功通過第一關。


搜狗汪仔亮相《我是未來》2應聘“家庭醫生” 入駐“未來科技館”


(圖:馬麗醫生通過經手的實際病例現場考察搜狗汪仔)

第二道考題,則需要搜狗汪仔通過掃描一張皮膚病的圖片去判斷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同樣,搜狗汪仔快速給出了“患者可能同時患有痱子和溼疹”的判斷結果,並現場為觀眾科普了兩種疾病的區別。搜狗汪仔的表現驚豔了現場觀眾,連從醫17年的馬麗醫生也不禁直呼:“有點被嚇到了,完全正確,太厲害了!”

搜狗汪仔的精彩表現,還引得現場一位專業醫生追加了一道“附加題”。來自上海第十人民醫院心血管科的張醫生,拿出他當天門診時遇到的一個“心血管”相關案例來考察搜狗汪仔。在多輪對話後,搜狗汪仔通過主要症狀為“背痛”,伴隨症狀為“胸悶”、既往病史為“糖尿病”等重要線索,不僅判斷出此位患者50%的概率患有疾病“心絞痛”,還推薦患者到心血管科就診。這一診斷結果被張醫生表揚是“救命的策略,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少患者會首先到骨科就診,從而耽誤了救治時間。”

事實上,在《我是未來》第二季節目中大放異彩的搜狗汪仔,搭載的正是搜狗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打造的一款產品——搜狗數字家庭醫生。搜狗數字家庭醫生能夠藉助技術力量解決家庭醫生部分工作,旨在讓每個家庭都有7*24小時服務的家庭醫生。搜狗數字家庭醫生目前已能提供醫療健康知識科普、智能導醫分診及健康管理等多樣化服務。

此次搜狗汪仔成功應聘“家庭醫生”,正是搜狗數字家庭醫生髮揮了它在智能分診和智能皮膚病識別上的能力。搜狗智能分診功能背後有上百部醫學著作和上千萬醫學專業論文作為數據支撐,憑藉這些數據建立起自己的醫學知識體系,此外還通過大數據學習真實醫生問診數據,掌握了醫生分診的思考路徑,可模擬醫生問診過程與用戶進行智能對話,根據用戶身體症狀描述,判斷其可能患有的疾病並推薦就診科室。

而通過分析寶寶患處皮膚圖片,成功判斷出病例裡的寶寶溼疹和痱子都有,背後則依賴於搜狗領先的圖像識別技術。基於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搜狗智能皮膚病識別應用全卷積多尺度圖像分割識別技術,實現了皮膚病特徵的有效提取,能夠支持15種常見的皮膚病識別,包括痤瘡、蕁麻疹等,特別針對小兒多發的溼疹、痱子,識別準確率達到90%,能夠為用戶提供寶寶最可能患有的皮膚病類型結果。

最終,搜狗汪仔憑藉精彩表現,獲得了91%的科技霸屏指數,成功入駐“未來科技館”成為“館藏”。在目睹了搜狗汪仔的現場表現之後,馬麗醫生感嘆道,“搜狗數字家庭醫生不僅能給醫生減輕負擔,還可以幫助更多缺乏醫學知識的人。”

對於推出數字家庭醫生的初衷,許靜芳博士表示,“對於用戶來說,數字家庭醫生能夠幫助大家獲取醫療健康科普知識,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如在遇到身體不適時,還可通過數字家庭醫生的輔助判斷,做出及時、準確的就醫決策,減少因不懂專業醫療知識而造成的病情延誤;對於醫生來說,搜狗數字家庭醫生希望利用技術力量去減輕工作壓力,讓機器來做簡單的工作,讓醫生去解決真正的疑難雜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