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有奇峽,最美在沿河

雄、奇、險、秀、俊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烏江,古稱黔江、枳江、涪水,源於貴州高原,自西南向東北奔騰於大婁山系和武陵山脈之間,全長1050公里,流經黔渝46個縣、市,至涪陵注入長江。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烏江的山有劍門之雄,三峽之壯,峨嵋之秀。遠山神秘,近山雄奇,溝壑清幽、秀麗。烏江的水,碧若琉璃,暢遊烏江,有船在江上行,人在畫中游之感。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烏江流經沿河自治縣境132公里,從南至北由夾石峽、黎芝峽、銀童峽、土坨峽、王坨峽五個峽段的洗心泉、珍珠洞、佛指山、望夫崖、人字瀑、白龍過江等30餘個主要景點組成。峽內奇峰對峙,巖壑幽深,纖道絕壁,怪石嵯峨,銀泉飛瀑,古樹多姿,驚濤拍岸,灘險浪急,山重水複,猶如畫屏,故烏江山峽又稱之為“烏江百里畫廊”。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黎芝峽

黎芝峽距沿河縣城10公里,從黑獺入峽,至思渠鎮出峽,全長13.34公里。

《嘉靖思南府志》載:“灘右有黎芝光焉”。“ 黎芝光”指的是右岸飛瀑高掛,晴天從峽頂透過樹枝灑下一縷縷陽光,在水霧中折射出五彩光環的景象,故名黎芝峽。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黎芝峽集烏江山峽萬千風光於一身,峽內時而驚濤駭浪,時而波光粼粼;江流左衝右突,轉瞬峰迴路轉;兩岸奇峰突兀,泉流飛濺;崖壁或墨綠、或赤橙,五彩繽紛;崖石嶙峋,或似書卷,或似蛛網,千姿百態。俯瞰江流,白浪滔滔;仰視群峰,雲蒸霞蔚。其粗獷與凝重,奇異與絢爛,恍若置身人間仙景。古人詩云:

碧雲飛馳穿崇山,峭壁奇峰峙兩岸。

古樹叢中猿聲啼,天高雲低鷹旋盤。

船劈巨流越礁石,人乘疾風過險灘。

黎芝峽有數不清的勝景:千年烏楊樹、草帽石、美女峰、天門石、三星洞、劍劈巖、牛肝、馬肺、仙女望夫、人字瀑、佛指山、上天石、香爐石、靈牌石、百絲坨、飛龍過江、太白天書崖等等,處處都有迷人的風景和動人的故事。

土坨峽

鯉魚池至洪渡峽段叫土坨峽,全長16.75公里。山高、水深、谷幽,奇峰峻嶺間,獼猴常結隊成群攀藤附葛,或臨江戲水,或聲聲長啼;江岸峭壁,無數青峰直插雲天,仰望“迢遙翠影接雲齊”,俯瞰“眼底洪流一線低”,平視“山青水秀入畫屏”。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峽內有一蠻王洞,洞頂峻嶺齊雲,洞下烏江奔騰。傳說三國時期“蠻王”孟獲連結諸夷反漢,雲集“蠻兵”於涪陵、龔灘一帶,諸葛亮率眾親征,施行“夷和”政策,七縱七擒孟獲,終使孟獲誠心歸服,免除了廣大夷民的的刀兵之苦。後人為紀念孟獲,在此建廟塑像,並安置住持僧,常年膜拜。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洞外巖壁上,清代書畫家孫竹雅題書的“驚濤拍岸”四個大字,筆鋒健遒。清末,當地一落第秀才作《遊蠻王》律詩一首:

上一層樓又一樓,目空兩岸氣橫秋。

波濤滾滾魚龍化,山徑幽幽草木柔。

洞口風狂鳴鐵馬,灘頭霧密起沙鷗。

笑他亂石頑如我,甘臥江心讓水流。

民國31年,一雲遊僧人在蠻王洞口石壁書寫一篇梵文,用漢字書寫上款:“無上金剛大曼荼羅”。落款:“那楚釀左書”。文中內容卻全是藏文字符,至今無人破譯。由此說明,蠻王洞的香火曾極為旺盛,連藏傳佛教的信徒都來朝拜。

王坨峽

王坨峽從洪渡至小旁灘,全長7.6公里。此峽江面時寬時窄,像一串葫蘆相聯。江流時急時緩,似人之喜怒無常。兩岸樹林,蓊蓊鬱鬱;色彩亮麗的崖壁,在綠蔭中時隱時現,圖案斑駁參差,是水彩的又一畫廊景緻。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侯渡坪景區

侯渡坪景區位於黎芝峽段佛指山頂端,離霸王谷景區約有一公里,距沿河縣城有30多公里,屬思渠鎮馮家莊村。可沿326國道到官舟鎮再經562縣道到達。

2009年10月,沿河自治縣在後渡坪舉辦了第四屆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文化旅遊節,投入300多萬元修建了旅遊專線公路、旅遊便道、簡易碼頭以及停車場、觀景護欄、公廁和標識系統等。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佇立侯渡坪觀景點,周邊青松相擁,腳下懸崖生風,烏江一線奔騰,對岸溝壑縱橫,美景不勝收,餘味永留存。

佇立侯渡坪觀景點,鳥瞰烏江峽谷蜿蜒奔湧,近看石筍雲端高聳,耳聞百鳥爭鳴,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霸王谷

霸王谷景區位於烏江西岸,與烏江黎芝峽緊緊相鄰,從人字瀑旁往西2公里可至。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霸王谷景區山形極為奇異,酷似楚漢相爭時期的歷史人物,佈局場景幾乎包攬了楚漢相爭時期發生的所有大事。西楚霸王、虞姬、范增、虞子期、桓楚、八千子弟、劉邦、張良、韓信、蕭何、周勃、樊噲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演繹楚漢相爭時期追韓信、劉邦拜將、暗渡陳倉、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等悲壯歷史場景。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霸王谷景區是對喀斯特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理想場所。

夾石峽

夾石峽從德江縣的新灘至沿河的淇灘古鎮,全長43公里,是烏江百里畫廊最長的一段。夾石峽東岸的石壁上有一株生長500多年的古樹,樹根沿壁而下,尋縫覓隙,緊裹岩石,似攬入懷,夾石因此而得名。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夾石峽雲天一線,幽深水長,猿啼鳶飛,山水形態怪異。晚清詩人張日侖有詩云:

磷磷怪石滿江盤,怒浪如花滾雪團。

百尺游龍拖匹練,一群飛鳥過危灘。

片帆東下風聲壯,大火西流水氣寒。

遙望市門斜照裡,黃童白叟舉頭看。

峽谷中有七里子等九處險灘,處處風濤怒吼,令人心驚膽顫。岸邊有木魚洞、燕子巖、洗心泉等奇觀。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峽尾為淇灘古鎮,小鎮依山傍水,多明清建築“四合天井”和青石板街。曾是通往德江、思南、秀山等縣的咽喉要道,為兵家爭佔之地。

銀童峽

銀童峽在思渠至毛渡之間,全長8.26公里,該峽因銀童子灘而得名。

峽內有銀童子和張公子兩座險灘。

銀童子灘,江面窄狹,灘流較長,驚濤拍岸,聲若雷鳴。在此,前人留下:“渡從流水梯雲上,翠浪連翻卷入迷。”可見銀童子灘的險要。

張公子灘,江面寬闊,江流曲折如弓,峰迴岸轉,奇絕壯觀,有如銀童與張公迷藏嬉戲。前人詩云:“洪流難禁水雲忙,又轉輕舟過峽鄉,關塞重登毛渡口,銀童應笑張公狂。”

乌江有奇峡,最美在沿河

峽中有一挑石、唐代務州故城遺址等景點。一挑石,為兩巨石並排立於江岸,石高約5米,似一挑擔子,俗稱一挑石。沿張公子灘西岸穿越山洞,即為思渠鎮荷葉村,是唐代務州治所,城分東西兩門,現遺址猶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