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再小,也不能沒有咖啡店

提起咖啡館,你能想到什麼?也許是《六弄咖啡館》裡小綠和心蕊的青春愛情,也許是《等一個人咖啡》裡思螢藏在心底的那份等待,亦或是《第36個故事》裡朵兒開咖啡館的執著夢想。如今,在奔波忙碌的現代社會,咖啡店不僅是城市人的第三空間,更成為了我們的精神寄託。

渭南再小,也不能沒有咖啡店

國際咖啡組織(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的《中國咖啡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年人均消費咖啡不到十杯,和歐洲及北美人均消費水平差距相當巨大。看到這裡,作為渭南人的你可以想一想,去年自己喝了幾杯咖啡。但在最近幾年,中國的咖啡市場每年都有兩位數的增長。以星爸爸為例,雖然目前在中國已經擁有3124家門店,但仍以每年超過500家的開店速度擴張。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咖啡這個世界排名第一的飲品。也許這個趨勢在渭南還不是很明顯,但隨著90後及00後踏上社會舞臺,渭南很快將不可避免地開始咖啡城市化,星巴克來渭南那天不遠了。

渭南再小,也不能沒有咖啡店

去年年初,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在雁塔區調研時說:“西安現在40多家星巴克,這肯定是不夠的,400家還差不多。”當他得知經開區的星巴克門店數量僅有6家時,說:“這個數量,加個零都遠遠不夠。”王永康書記的一番話,顯示了一座城市對於開放和商業活力的渴求,媒體將其總結為“星巴克算法”。的確,咖啡店的數量成為了衡量一個地區商業與消費活躍程度的指標。上海擁有5296家咖啡店,渭南有幾家?也許,咖啡店數量的差距就是渭南與上海的差距。

渭南再小,也不能沒有咖啡店

最近幾年,渭南的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業餘生活除了吃吃喝喝,還可以唱唱K看看電影,週末還能去周邊人造景區逛一逛。不用提北上廣,同樣的時間,離我們最近的城市西安,咖啡店裡坐滿了人,看書、學習、工作、交談,這種現象似乎已經成為城市的固有標籤。渭南再小,也不能沒有咖啡店。

渭南再小,也不能沒有咖啡店

知乎上有一條高贊回答對咖啡店是這樣定義的:它有點吵,卻並不喧鬧;人很多,卻彼此獨立;擁有著濃厚的現代社會的煙火氣息,但你卻篤定地知道不會受到干擾;它提供給你一種觀察的機會:你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人,但你知道無需跟他們發生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