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80平米小店,如何通過知識社羣打敗平台電商?

依託知識社群,做好粉絲沉澱和客戶沉澱,自建流量池。

1. 流量會往一邊傾斜蓄成池

商圈是流量池、商業地產是流量池、大型超市是流量池、電商(外賣)平臺也是流量池,只是池子有大有小。

大的平臺像是天貓、京東、美團、小紅書等,都是集成小店家的模式,平臺變成了流量導入者(各種造節)、流量分發者;

請看清目前的現象:

在天貓經營比較好的品牌,幾乎都被連鎖店給佔領;

商場較好的地段,也都被知名的連鎖品牌提前佔領;

外賣App上,比較佔優勢的頁面也被連鎖餐飲佔領。

2、建立社交圈:知識社群和招商社群,自建流量池

  • 知識社群—波總打造紳士學院官方自媒體,吸引粉絲,邀請粉絲進入紳士學院,試聽形象設計微課。
  • 知識社群—波總讓私人訂製的老客戶加入紳士學院,免費學習全套58課時《形象設計微課》

備註:波總企業的紳士學院社群,通過粉絲沉澱和客戶沉澱,打造擁有6萬人鐵桿粉絲。

請為你的鐵桿粉絲量身設計一套價值模型,幫助鐵桿粉絲創造價值

所謂“超級用戶”,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粉絲用戶”、“忠實用戶”、“鐵桿粉絲”、“死忠粉”......

陳博認為,要找到最好的商業模式,首先要找到“忠實用戶”。

為什麼企業需要“用戶思維”來設計新的商業模式?

1、用戶可以帶來極高的價值

只要抓那住10%的超級用戶,就能實現70%的飛速增長。

亞馬遜的會員年消費金額是1300美元,比普通用戶整整高出一倍;

COSTCO靠超級用戶盈利26.8億美元,如果沒有他們,每年還會虧損1000萬美元;

這一系列數字都印證了“超級用戶”對企業的商業價值:花得起錢、願意花錢、經常花錢。

本質上,超級用戶就是幫企業做加法的那個人。

2、曾經的商業模式無法挖掘用戶的潛在價值

之前的一些商業模式有個很明顯的弊端:對所有的用戶一視同仁,無法挖掘用戶的潛在價值並將其最大化。

企業不知道自己所面對的用戶是超級用戶還是普通用戶,是能帶來持續的消費,還是隻是偶然消費。

即使後來有大數據的支持,企業可以更精準地投放廣告,但大數據分析出來的用戶是否為企業的目標人群,仍然難以判斷。

這種對超級用戶和普通用戶一視同仁的商業模式,雖然可以實現穩定的收入,但若想從特定的用戶群體中獲得更多的價值,就很不容易實現了。

陳博老師的五部曲新零售模式+消費投資場景的價值幣token模式,更好解決了現有商業模式無法挖掘用戶價值的痛點。

一家80平米小店,如何通過知識社群打敗平臺電商?

3、流量紅利已過,獲客成本太高

“曾經的互聯網,那是一個伊甸園一樣的時代。到處是飛禽走獸,到處是食物。大量的人口,正在湧入互聯網,那個時代用流量思維,也還合理;但是隨著流量越來越貴,我們不得不走出伊甸園,那種伸伸手就能在樹上摘果子的時代,再也不會回來了。”

陳博人為不是流量少了,是流量分散了,因此企業需要用好的內容和知識社群,把流量沉澱下來。

一家80平米小店,如何通過知識社群打敗平臺電商?

事實上,QQ群、陌陌、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社交工具,以及快手抖音、知乎、百度貼吧、小紅書等信息發佈平臺也是流量池創建地。潘老師通過玩抖音,打造單車學習社群。

透過平臺或自建小社群,以地區(城市)為主導而成的流量池更具有凝聚力,正是本地生活圈服務的最好機會。

如何找到“鐵桿粉絲”呢?

首先,學會利用數據,找到、分析你的超級用戶。

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數據,再加上社會化媒體、各類應用的各種數據,發現跟企業接觸最頻繁的那些用戶,將他們從普通用戶中找出來進行分類。

除了通過數據發現鐵桿粉絲,我們還可以通過數據對用戶進行分析,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其次,要保證做到的就是對用戶需求的敏銳觀察。

比如雷神,其第一批產品上市時,有個別的產品出現屏幕亮點,受到了部分用戶的投訴。

其實,只要將屏幕亮點數控制在三個以內是符合國家標準的。然而,雷神並沒有拿著國家標準去與用戶爭辯,而是通過社交媒體跟目標用戶交流,發現用戶寧願多花錢也不願意忍受屏幕亮點。

於是,雷神將每檯筆記本的售價提高了幾百元,在業內第一個實現了無亮點屏幕,並主動為12名用戶免費更換了無亮點屏幕。

普通用戶進化成超級用戶的契機就發生在雷神與用戶之間的價值交互上。

此外,還要為超級用戶賦予身份認同的優越感。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成功的產品背後總有一條鄙視鏈:網易雲音樂的用戶看不起用QQ、酷我、酷狗等其他播放器的,蘋果手機用戶看不起用OV的,玩知乎的用戶看不起玩微博的......

為用戶建立差異化的身份認同,並通過產品和服務為用戶帶來優越感,可以給予用戶一個清晰的身份標籤界定,也可以幫助形成用戶與品牌之間更加牢固的信任感和歸屬感。

流量思維時代,渴望吸引新用戶;超級用戶時代,服務好已有用戶。在“社交新媒體時代”,企業一定要學會擁抱用戶運營,瞭解怎麼樣來賦能自己,持續變現。

在社交新媒體時代,內容營銷和內容社交是渴望打造社群粉絲經濟企業必須考慮兩點問題:一是做好知識內容的產出,二是讓粉絲參與知識內容的價值變現。

一家80平米小店,如何通過知識社群打敗平臺電商?

實體店通過知識社群,如何玩出新高度?

1、做好知識內容體系的產出和運營

  • 視頻+語音+直播 微課體系,粉絲加入社群,客戶加入社群,都可以進行系統學習。
  • 文案+文章+短視頻的內容體系,可以潛在目標客戶群體成為你的粉絲,通過私信功能邀請粉絲試聽微課,加入知識社群。

2、新媒體運營+知識社群運營,快速吸粉

內容為本,流量為王。吸引潛在目標人群成為你的社群粉絲,必須擁有好的內容,同時要懂得知識社群和新媒體實操運營技能,才能快速吸粉,比如相互約稿快速吸粉,比如微課輸入快速吸粉,比如資源疊加和產品組合,快速吸粉。

3、知識社群+粉絲裂變營銷機制,讓你鐵桿粉絲成為你的分銷合夥人。

在社交新媒體時代,知識社群不再只是運營方一方的資源,是運營方和粉絲共同的資源,因此運營方一定打造粉絲裂變營銷機制,讓你的鐵桿粉絲成為你的分銷合夥人,並且擁有利他思維。

  • 依託知識社群,運營方可幫助你的粉絲做好知識付費價值變現‘;
  • 粉絲獎勵計劃,運營方可每年拿出一定比例年終分紅,獎勵給你的分銷合夥人;
  • 專題孵化計劃 ,運營方要把每位分銷合夥人當成你的合夥人,為他們提供新媒體實操運營技能培訓。

4.線上社群優惠活動和線下粉絲主題活動,讓粉絲對社群產生依賴性。

建立社群氛圍的四個核心:

1. 人群篩選,就是審核人群進入的條件。可以是支付的意願,也可以是分享的精神,或是對口的經驗與知識,藉此提高社群氛圍素質。

2. 違約成本,信息、資源和融洽交流的人群,都可視為社群資產;而氛圍的破壞者,將失去社群裡繼續提供的價值。

3. 獎勵計劃,無論多大的社群裡,願意分享和幫助的都是少數人,你應該把握這些資產,及早明確正向反饋的機制。任何與社群議題相關的共享與交流、提供信息和資源的人,都應該獲得獎勵與階級提升。

4. 及時響應,人性會隨時“預防”自己有疑問了要找誰。及時回覆“您等等,我來查看一下”的響應,都會比機器給人的感受要好。

總之,一句話,讓粉絲加入知識社群,可以享受優惠,獲得更有價值的內容,同時創造價值,並且得到身份的認同感。

撰稿人:陳博(chentaiting18) 職創學院 創始人 《商業模式梳理工具》圖書作者,歡迎大家加入職創聯盟企業家社群,跟陳博一起學習和研究商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