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養老服務提升|湖南長沙:「千戶計劃」免費爲特困老人改造居家環境

點擊標題下「漢中市社會救助」可快速關注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湖南长沙:“千户计划”免费为特困老人改造居家环境

“過去只能扶牆走,現在牆上有扶手,抓得更緊,走得更穩。”在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豐園社區的一間廉租房裡,83歲的低保戶易奶奶日子更加舒坦,“即便我一人在家,兒子也放心了。”

7月初,長沙啟動“千戶計劃”,免費對城區1000戶特困老人的居家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易奶奶的家被納入其中,改造後,衛生間內牆安上抓杆,外牆裝了扶手,還配備了移動式坐便器、浴凳和防滑墊等。

“千戶計劃”具體是怎麼進行適老化改造的?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湖南长沙:“千户计划”免费为特困老人改造居家环境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湖南长沙:“千户计划”免费为特困老人改造居家环境

今年5月,79歲、患有白內障的丁奶奶,洗完澡後滑了一跤,傷了尾椎骨,住院治療20多天。至今,她仍未完全康復,還需依靠助行器行走。

“母親摔跤前,我從沒意識到家裡有安全隱患。”丁奶奶的兒子彭先生說。

彭先生患有小兒麻痺症,幹不了重活。家裡條件困難,他和母親成為低保戶,住進廉租房。近幾年,彭先生不再外出打工,每天在家看護年邁的丁奶奶,“想讓母親過得舒服點,把家裡的設施改一改。可拿不出什麼錢,也不知道咋改。”

針對彭先生這種情況,長沙市啟動適老化改造“千戶計劃”項目,今年將優先為1000戶城區特困老人家庭消除居家障礙和安全隱患,覆蓋長沙10個縣市區。

“老人身體機能下降,房屋功能無法滿足生活需求,甚至造成安全隱患。不少特困老人仍需居家養老,適老化改造十分迫切。”長沙市民政局局長、長沙慈善會副會長陳昌佳說。

據他介紹,“千戶計劃”兜底保障低保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等特困老人的居家養老生活,計劃用5年時間分期分批推進,每年惠及1000戶家庭。項目採取政府主導、慈善籌資、社會參與模式,由長沙慈善會、市老齡辦、各縣市區老齡辦共同組織實施。

8月初,丁奶奶等人成為第一批享受適老化改造的特困老人。一個扶手、一條浴凳、一塊防滑墊,解決了過去每天都要經歷的煩心事,老人們表示“心裡暖極了”。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湖南长沙:“千户计划”免费为特困老人改造居家环境

“馮叔叔,市裡免費給困難老人改造居家環境,您報名嗎?”6月底,社區民政專幹來到低保戶馮國勝家,向他介紹“千戶計劃”。

“怎麼改?真的不用掏錢?”馮國勝來了興趣。瞭解到工作人員會上門測量、徵求意見,且全程零費用,老馮欣喜地報了名。

老馮和母親劉奶奶住在長沙市開福區文昌閣社區的一棟老舊住宅。劉奶奶今年84歲,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走兩步就胸悶氣短、喘得厲害。年逾六十的老馮身體也不好,今年因為腦梗住了3次院。即便是這樣,他們也從未想過搬進養老院,“幾十年來住在這裡,早就習慣了。”

本次適老化改造,重點集中在室內小臺階無障礙改造、衛浴地面加設防滑貼或防滑墊、安裝扶手或抓杆、安裝蹲便器蓋板和掛式浴凳等。根據每個縣市區的不同情況,長沙市老齡辦分配了相應的名額,由縣市區老齡辦發動社區,組織符合條件的對象自願報名。

“經過篩選,我們確定人員名單,此後的改造工程就交給專業的養老服務公司。”長沙市老齡辦主任郭華說,長沙慈善會對“千戶計劃”公開招標,有多家公司報名投標。

“公司要求員工上門走訪勘察,瞭解老人的自理能力、共同生活的家人情況,測量衛生間面積、門檻高度、地面溼滑度等,評估改造空間,製作施工圖紙。”中標成為服務商的湖南康樂年華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其總經理袁雲犁表示。

康樂年華員工羅鵬飛上門勘察,瞭解到馮國勝曾兩次滑倒在廁所,便計劃為他家增設防滑墊和牆壁扶手,“扶手離地面大約70釐米,老人個頭不高,用起來正合適。”

考慮到劉奶奶上廁所蹲不下、起不來,小羅決定為她配備可移動的坐便椅和穩當的四腳柺杖。“晚上起夜,坐在椅子上就能上廁所,比跑衛生間方便得多。即使要去衛生間,拄著柺杖也更安全。”劉奶奶說。

據袁雲犁介紹,定好改造方案、畫好施工圖紙,還需老人或家人簽字同意。方案由社區、街道和縣市區老齡辦層層審核後,方能動工改造。

目前,老馮家的施工方案已獲批,很快就將實施改造。

关注养老服务提升|湖南长沙:“千户计划”免费为特困老人改造居家环境

長沙市民政局副局長、長沙慈善會秘書長範鳳芝介紹:“除了長沙慈善會每年從慈善基金中安排200萬元,兜底實施‘千戶計劃’項目外,還將通過網絡眾籌、愛心企業冠名捐贈等渠道向社會籌集資金。簽訂合同時,明確每戶改造標準不超過2000元,精準對接困難群體居家養老的基本需要,避免為改而改、大修大建。”

長沙慈善會設立專賬,專款專用。同時,在長沙慈善會官網和微信公眾平臺,項目進展和執行情況及時對外公佈,接受社會監督。預計10月老年節前,“千戶計劃”適老化改造將全部完成。

值得關注的是,項目啟動後,許多符合條件的困難老人沒有報名。一打聽,才知道他們心存疑慮,“不想改、不敢改”的觀念很普遍。“老人居家風險意識比較缺乏,適老化改造又是新鮮事物。擔心打亂原有生活節奏,許多老人不願改造居家環境。”郭華分析道。

對此,各縣市區老齡辦組織街道、社區加大宣傳力度,改變老人和家庭的舊觀念。市老齡辦要求服務商溝通到位,充分尊重老人意見,以良好的服務和改造效果,打消他們的顧慮。

“入戶測量時,我們會請老人提供房屋的水電圖佈局,據此設計改造方案,儘量避免對原有設施的破壞。若是老人無法提供,改造施工時又損壞了水電,我們將第一時間免費修復。”康樂年華“千戶計劃”項目經理何旭說。

截至去年底,長沙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138.13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17.44%。九成以上的老人居家養老,獨居現象也很普遍。此外,城市裡現存的老舊住宅主要建設於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分佈在中心城區,許多老年人就生活在這些老舊房屋裡。

陳昌佳呼籲,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同時,創新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投融資體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形式更多、品質更高的居家養老服務。“在硬環境改造的前提下,還要增加對老人精神層面的細緻服務。”陳昌佳補充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