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酒,不要爲了顧客,而是要站在顧客角度去思考

www.caixuefei.com

情緒營銷 |酒莊經濟

賣酒,不要為了顧客,而是要站在顧客角度去思考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中國早已擺脫了物質匱乏的時代,我們所處的時代品類豐富,應有盡有,但是伴隨著整個經濟環境的持續低迷,出於對房子、醫療、教育等不確定性成本的擔憂,很大程度上從心理層面抑制了個人的消費慾望,同時人們對於健康的需求隨著整個社會老齡化的進程不斷放大,人們不會輕易的打開錢包來購買酒類消費品。我們必需深刻的認識到,對於中國酒類消費,實際上中國顧客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中國人是更有錢了,但的確是更不敢花錢了。

賣酒,不要為了顧客,而是要站在顧客角度去思考

現代整個社會信息超載,結果就是,人們情緒調動變得越來越難,也就是越來越理性,同時又越來越極端,瘋狂與陰鬱可能只是一秒之間。也正是因為豐富的物質與信息讓人們的日常消費品採購出現了“信息堵塞”與“選擇障礙”,在一定程度上才會出現所謂的“名酒效應”,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購買名酒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採購風險,既解決了面子心理問題,也解決了產品質量問題。

沒有人願意在喝酒上多想一秒,因為大家太忙了。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酒水應該怎麼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象白牛二那樣做“性價比”之王?還是象飛天茅臺那樣做“奢侈品之王”,抑或是象大多數酒水那樣,堅持進行“次高端”佔位?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中國人酒水的消費行為並不是越來越多元,而是越來越統一,之所以看上去多元的原因是曾經中國酒水受到產能、物流與信息流通等影響,還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與局部的資源稀缺,但是現在:

互聯網推平了世界。

賣酒,不要為了顧客,而是要站在顧客角度去思考

當代社會,每一個人是信息製造者,同時也是傳播者,也是接受者,我們影響別人的同時也在被別人影響。

試問一下?哪一家酒企現在不是在受困於傳統渠道與終端的漩渦,何況酒企所依賴的分銷體系與終端業態自身也是危機重重。

在沒有用的領域做到極致是沒有意義的!我的朋友酒和尚經常教育我。

目之所及,眾多的酒企還在推廣自家產品“綿柔”“低度”;身之所見,眾多酒企還在強調渠道佔有,終端壁壘。

請問,當代社會,對於中國酒水消費而言,哪款酒是消費者真正關心的,哪個壁壘是真的存在的?

人們總是喜歡把世界想象成自己相信的模樣。——酒和尚

顧客喝得少了,所以要喝好的,於是推出中高端產品,顧客覺得酒難喝,所以要做低度口感。這些都是看似“為了消費者”,本質還是“為了自己”,還是原始的“廠家思維”!不換觀念就換酒,中國的酒水消費者已經用鈔票做出了選擇。

什麼是真正的用戶思維,總結起來很簡單:

你是消費者,你自己買不買!

作為中國酒水廠家首先就要理解“消費動機”問題,可惜的是對於中國酒而言,原先所有基於產品賣點的利益訴求都在逐漸失效,酒包裝好不好,酒價格貴不貴,酒好不好喝?伴隨著釀造技術的進步、社會審美的趨同以及選擇的便捷提升,同質化時代的消費者真的關心酒水的這些特質嗎?(看看滿大街的SUV!)

不遠的將來,大多數酒都會一樣酒質過硬,包裝精美,甘爽綿柔。哪家酒喝了還上頭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我這裡真的不是吐槽“喝老白乾不上頭”。

賣酒,不要為了顧客,而是要站在顧客角度去思考

對於酒類消費,我堅持認為當代消費者購買的動機來源於“認同感與帶領感”,而這又來源於“參與感”,其核心就是“體驗感”

未來,沒有體驗,沒有消費!

有的朋友已經注意到了我去年開始在研究“情緒營銷”與“酒莊經濟”,歸根結底就是在學習中國酒與中國人之間的“關係”,只有解決了“關聯”才能夠產生“關係”,才能夠形成“互動”,最終完成“體驗”與“消費”。

這也是我強烈呼籲中國酒企都要設置“顧客價值部”的原因。歡迎參閱我前一篇文章:

中國酒水“新營銷時代”已經到來!

申明:本文所有觀點皆是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工作室立場。

推廣 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