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酒,不要为了顾客,而是要站在顾客角度去思考

www.caixuefei.com

情绪营销 |酒庄经济

卖酒,不要为了顾客,而是要站在顾客角度去思考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中国早已摆脱了物质匮乏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品类丰富,应有尽有,但是伴随着整个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出于对房子、医疗、教育等不确定性成本的担忧,很大程度上从心理层面抑制了个人的消费欲望,同时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随着整个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不断放大,人们不会轻易的打开钱包来购买酒类消费品。我们必需深刻的认识到,对于中国酒类消费,实际上中国顾客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中国人是更有钱了,但的确是更不敢花钱了。

卖酒,不要为了顾客,而是要站在顾客角度去思考

现代整个社会信息超载,结果就是,人们情绪调动变得越来越难,也就是越来越理性,同时又越来越极端,疯狂与阴郁可能只是一秒之间。也正是因为丰富的物质与信息让人们的日常消费品采购出现了“信息堵塞”与“选择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才会出现所谓的“名酒效应”,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购买名酒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采购风险,既解决了面子心理问题,也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

没有人愿意在喝酒上多想一秒,因为大家太忙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酒水应该怎么样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象白牛二那样做“性价比”之王?还是象飞天茅台那样做“奢侈品之王”,抑或是象大多数酒水那样,坚持进行“次高端”占位?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人酒水的消费行为并不是越来越多元,而是越来越统一,之所以看上去多元的原因是曾经中国酒水受到产能、物流与信息流通等影响,还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与局部的资源稀缺,但是现在:

互联网推平了世界。

卖酒,不要为了顾客,而是要站在顾客角度去思考

当代社会,每一个人是信息制造者,同时也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我们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影响。

试问一下?哪一家酒企现在不是在受困于传统渠道与终端的漩涡,何况酒企所依赖的分销体系与终端业态自身也是危机重重。

在没有用的领域做到极致是没有意义的!我的朋友酒和尚经常教育我。

目之所及,众多的酒企还在推广自家产品“绵柔”“低度”;身之所见,众多酒企还在强调渠道占有,终端壁垒。

请问,当代社会,对于中国酒水消费而言,哪款酒是消费者真正关心的,哪个壁垒是真的存在的?

人们总是喜欢把世界想象成自己相信的模样。——酒和尚

顾客喝得少了,所以要喝好的,于是推出中高端产品,顾客觉得酒难喝,所以要做低度口感。这些都是看似“为了消费者”,本质还是“为了自己”,还是原始的“厂家思维”!不换观念就换酒,中国的酒水消费者已经用钞票做出了选择。

什么是真正的用户思维,总结起来很简单:

你是消费者,你自己买不买!

作为中国酒水厂家首先就要理解“消费动机”问题,可惜的是对于中国酒而言,原先所有基于产品卖点的利益诉求都在逐渐失效,酒包装好不好,酒价格贵不贵,酒好不好喝?伴随着酿造技术的进步、社会审美的趋同以及选择的便捷提升,同质化时代的消费者真的关心酒水的这些特质吗?(看看满大街的SUV!)

不远的将来,大多数酒都会一样酒质过硬,包装精美,甘爽绵柔。哪家酒喝了还上头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我这里真的不是吐槽“喝老白干不上头”。

卖酒,不要为了顾客,而是要站在顾客角度去思考

对于酒类消费,我坚持认为当代消费者购买的动机来源于“认同感与带领感”,而这又来源于“参与感”,其核心就是“体验感”

未来,没有体验,没有消费!

有的朋友已经注意到了我去年开始在研究“情绪营销”与“酒庄经济”,归根结底就是在学习中国酒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解决了“关联”才能够产生“关系”,才能够形成“互动”,最终完成“体验”与“消费”。

这也是我强烈呼吁中国酒企都要设置“顾客价值部”的原因。欢迎参阅我前一篇文章:

中国酒水“新营销时代”已经到来!

申明:本文所有观点皆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工作室立场。

推广 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