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引領中國城市發展?

摘要

中國城市崛起,未來已非簡單誰引領誰,因為大家都在跟未來賽跑。不過,具有引領型氣質的城市將自帶三種能力,面向未來,充當先鋒,共生共榮。


誰將引領中國城市發展?


01

中國城市發展格局進入調整期

今年6月份,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在北京共同發佈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顯示,2017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北京、天津、蘇州、南京、武漢。深圳繼續碾壓香港、上海,排在榜首。

而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人口大遷移,在2017年已發生根本性轉折,其中,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常住人口齊刷刷地減少,而同樣身為一線城市的廣州、深圳,過去三年人口強勢增長,且未來仍有較為充足的增長空間,特別是深圳,在寬鬆的落戶政策驅動下,依然是吸引人口持續流入地。

與此同時,從經濟規模來看,深圳也大有趕超上海之勢。前兩年深圳還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老三,2017年就以近2.2萬億GDP反超廣州,直逼香港。2017年上海GDP增速6.9%,是第一個衝破3萬億的中國城市,但深圳增速(8.8%)更快,以致滬深GDP之差已從2004年的兩倍逐年縮窄為1.36倍。若以過去五年平均增速——上海7%、深圳9%測算,到2035年深圳就將超過上海。

而無論是年初備受關注的滬杭誰環誰的爭論,還是深圳直追上海,都還只是中國過去若干年形成的城市格局處於變化調整中的典型縮影。

伴隨這一進程,中國城市發展將呈現什麼樣的格局?誰又將引領城市發展?


誰將引領中國城市發展?


02

中國城市未來發展充滿無限可能

21世紀最受全球矚目的,除了美國的高科技,就是中國的城市化。因為中國城市化率從1949年僅10.64%增長到19.99%用了30年,再增長10%花了20年,1999年後僅10年暴增15.7%,2009年迄今八年增長11.93%,到2017年城市化率已到58.52%。若按新世紀以來年均1%的增速發展,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也將達77%左右。未來城市將成為人口主要承載地。

據專家測算,若對標美國83%的城市化率,未來20年中國城市將增加3-4億人口,形成兩位數的特大都市圈和城市群。要知道,相比日澳60%,當下中國的大城市率(即百萬以上城市人口占比)僅為23.8%。21世紀前十年大城市增加46個,特大城市新增4個,超大城市(千萬人口以上)則增加了重慶、深圳和天津三個市。

中國大城市正崛起,自2006年上海、2008年北京、2010年廣州相繼“入萬億”,2011年輪到深圳、天津、蘇州、重慶,2014年武漢、成都,2015年杭州,2016年南京、青島,到2017年算上長沙和無錫,中國的萬億城市俱樂部成員增至14個。

尤其2017年上海晉級三萬億,廣州、深圳入圍兩萬億,據預測2019年前天津、重慶和蘇州都將跨入兩萬億,中國的頂級城市可以說是富可敵國。

據俄媒測算,上海堪比荷蘭,相當於全球第18大經濟體,北京媲美瑞士,深圳比肩瑞典,天津與波蘭、長沙與葡萄牙、重慶與泰國的經濟體量相當,就連廣東二線城市佛山都達到希臘的水平。照此發展,或將真應了“2035全球城市經濟實力排行榜”的預言——上海將取代巴黎,位列第五;未來中國將有7個城市上榜全球前20大城市,足見未來20年中國城市化的巨大潛力。


誰將引領中國城市發展?


03

世界城市發展規律與中國城市的非典型發展

正所謂,超級大國必有世界級領袖城市,引領其城市發展。當初英國崛起,倫敦成為世界的中心;之後美國崛起,世界中心轉移到紐約;輪到日本崛起,有了東京的輝煌;迄今這三個城市分別引領著英倫城市群、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多年“穩如泰山”。

如今中國崛起,三十多年就趕上西方三百年,自然也需與之匹配的城市群與領袖城市。

只不過,相較於英美日等城市的水到渠成,中國城市恰恰因壓縮時空的速成而更復雜,不單政府經營城市導致造城運動如火如荼,卻未料城市沒了靈魂,而且,城市才剛做大,就面臨大城市病;還未做強,又不得不考慮都市圈;尚未跨過大城市病,已然與西方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線思考未來。

這就註定,中國城市一登上世界舞臺,將以量變引發質變,顛覆原有城市崛起規律。因為相比英日島國只有一個城市群,美國曆經東海岸到西海岸發展,崛起兩個城市群,中國則僅在沿海先富中就出世了三個——且不說,2016年北京、天津城市圈GDP總額1.14萬億美元,接近澳大利亞;僅珠三角就以1.89萬億美元GDP超過巴西,更別提,長三角城市群GDP高達2.17萬億美元,幾乎等同於整個印度!若以GDP論英雄,中國城市群當仁不讓。

可論領導力,長三角等自身一體化都在行政壁壘、同室操戈下舉步維艱,又何談引領?而且,即便上海GDP高於北京,也不意味上海領導力就強於北京。

若進一步從區域看,北京毫無疑問是京津冀的領頭羊,可正因北京太強,虹吸周邊以致出現環北京貧困帶,如此力壓群芳,難道就領導有方?顯然,GDP並不代表領導力,而領導力也絕非恃強凌弱,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城市領導力?


誰將引領中國城市發展?


04

引領型城市的領導力特徵

國際經驗顯示,幾乎每個城市群都會有一兩個“領頭羊”或多箇中心城市,比如歐洲西北部城市群就以巴黎為中心,德國萊因-魯爾城市群則是最典型的多中心齊頭並進。在城市群中,GDP反映城市實力,但綜合實力僅是基礎——畢竟,中小城市及小城鎮只有被專業分工的份,惟有特大城市才有資格說引領,而超大城市的核心功能就在領導力。領導力,簡言之,就是憑什麼引領他人、引人跟隨?

放之城市,有時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等先天因素決定一座城市的底色,大上海、大武漢就勝在得天獨厚的地緣;更不乏發展時機、努力程度與人為戰略等後天條件,當初香港作為面向海外的跳板崛起,可如今中國都融入世界了,香港的領導優勢自然不再。

若從更大區域看,引領型城市的城市領導力絕不是對資源的攫取能力,而是一種集聚和反哺相結合的,與周邊城市和諧發展,共同推動經濟共生和革新的巨大擴張力。

作為區域核心,京滬等要考慮的絕非城市自身利益,而需站在城市群全局看自己能貢獻什麼、承擔什麼、又能引領什麼。倫敦之於英倫城市群貢獻的正是其話語權和集聚力,巴黎更是引領了全球的時尚潮流。

因此,引領型城市的領導力,不止於GDP等硬實力,更在影響力等軟實力;不在局部輸贏,而在全盤佈局;不在內部利益之爭,而在外部創造格局,能否立於全球視野,從國家戰略出發,以未來引領今天。


誰將引領中國城市發展?


05

引領型城市的三大能力

只不過,在今天超複雜、未來超迷茫之下,城市發展已非簡單誰引領誰,因為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和未來賽跑。以此看21世紀的城市領導力,或取決於三大能力:

科創力

後危機時代,創新要素從地理帶向全球城市集聚。伴隨大量科學城、科技園區崛起,全球大城市都在比拼科創。誰走在科技前沿,誰就能卡位新經濟,率先產業轉型,在新格局中先入為主,成為未來引領者。

體驗力

托夫勒上世紀70年代就已預言,人類社會在經歷產品經濟、商品經濟和服務經濟後將進入體驗經濟時代。

不管是時尚文化,還是旅遊商業,娛樂體驗都已在電影院、遊樂場之外生根發芽,因為當下消費的核心已從溫飽到體驗,就連互聯網都全面步入體驗時代。

照馬雲所說,20世紀拼智商,21世紀拼情商。體驗將是精神消費的肥田沃土,城市說到底就是經營人的慾望,才有了一個博物館(古根海姆)拯救一座城市(畢爾巴鄂)的奇蹟。城市若從人的慾望把握人性,也就抓住了未來紅利。

智慧力

因為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而且伴隨知識分子掉下神壇,未來最稀缺的是智慧分子。而各種國際國內會議將集聚各領域前沿的專家學者,或出謀劃策或指點迷津,創造新火花、新商機等。

因此,一座城市想要創新引領,就看誰能吸引更多更強“大腦”集聚,在智慧碰撞與實踐中離未來更近點。

顯然,21世紀城市領導力的核心在面向未來,充當先鋒,共生共榮。儘管紐約等世界領袖城市,無不具備經濟總量大、資源流動快、世界影響力等共性和不同要素集聚產生的個性,並由市場自發形成領導力。

但21世紀當中國城市崛起,並由點到面,走向城市群、都市圈發展,勢必在資源要素洗牌和城市再定位中體現中國特色,或在大政府與大市場的勾兌中,更多強調方向、責任、格局與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