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個老人生了幾個孩子,幾個孩子卻養活不了一個老人?

張三16888888


關於這個話題,先讓我說一件真實的事件的。

一個遠方親戚,1930年出生的,在邊遠的農村生活,這輩子一共生了10個孩子,除了一個兒子小時候疏於管理溺水身亡,其他都長大成人成家立室娶妻生子,雖然不富裕,但這個大家族也是其樂融融。

直到老人和妻子年老之際,身體發生了各種問題。在疾病面前,問題才凸顯出它隱藏的真面目,爆發了。

老人的治療,進進出出在醫院躺了近乎半年,孩子這麼多,怎麼都不好意思請護工照顧,會被人笑話的,在農村養這麼多,當年最殷切的期盼本來就有一部分是用來養老時候派上用場的,現在自己80多歲高齡躺在醫院了,如果孩子都不管,請護工照顧,估計老人也想自己先嚥氣。


於是,就在半年中,如此大的家族,每個孩子都有孩子,甚至有了孫子,按照道理照顧一兩個老人,即使是生病,也不成問題的。但結果是,讓人非常寒心的。

先是孩子多,父母本身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以至於現在如何照顧自己的父親,是插管治療搶救還是回家靜靜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人多力量大,但分歧更大。甚至有孩子覺得父親本來對自己就不好,現在自己家庭都顧不上,提出不想照顧的。


問題演變成,核心不是照顧重病的父親,而是家庭紛爭!簡直如電視劇一樣,一天一個劇情,他們完全忘記了,可能在自己父親最後的時光,重要的是陪他說上幾句話,因為這時間是越來越少的。

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句響噹噹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卻都有各自的不幸。

曾經,我們也信奉,“一家有老,如有一寶”的觀念,如今老人卻成了一種累贅。我舉的例子雖然有點極端,但在養活一個老人這個問題上,家庭糾紛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加上各種婆媳關係不和的糾纏,就更復雜了。

其次,政府的醫療保障不夠完善,遇上大病沒有醫保,幾乎要掏空一個家庭的全部家底。現在家庭又非常重視孩子教育,投入非常大,在老人和小孩面前,理性都會讓人把錢留給有未來的孩子。


最後,現在的中年人啊,活得其實非常憋屈。這幾年油膩中年男,枸杞保溫杯,華為高管被裁員跳樓自殺……一波又一波的中年危機像一地雞毛到處亂飛,讓人疲憊到崩潰。

所以,為什麼幾個孩子也養活不了一個老人,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望深處看,更是一個社會問題。每個人都需要面對,需要反思。


超級爸爸


心理學上有個經典的案例,1964年,美國《紐約時報》曾報道,紐約某小區,一名男性在半小時內反覆襲擊一名女性,並致其死亡,在這個過程中,將近40人聽到了受害女性的呼喊呼救,但是沒有一個人報警。(後來澄清了是有圍觀群眾報警的

這起案件由於性質惡劣,影響很大,不僅在美國的輿論界引發討論,也引起了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他們把這種現象稱

責任分散效應,意思即:由於有他人在場,會導致個體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所需承擔的責任會相應減少。說簡單點就是,大家會不約而同的抱著“即使我不管,也會有其他人管”的念頭。

同樣的,這個效應也可以解讀兒女多卻養不起老人的情況,大哥想“二弟會管”,三弟想“上有長,怎麼也輪不到我啊”,么女想“哥哥這麼多,我一個出嫁女管什麼管”,大家都這麼想,推來推去,當然養不活一個老人了。

我身邊不少這樣的例子,爺爺奶奶的同族兄弟好友,年齡跟他們一般大,80多歲的人了,現在這個物價,幾個兒女一個月給老人家200塊的生活費,病了摔了躺在床上好久,沒一個兒女拉去醫院,說起來都心酸。

所以,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兒女多了也不防老啊....


甜甜圈伐木累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一對父母可以生養幾個孩子,幾個孩子卻養不了一個老人,這樣的情況很普遍,很多時候都不禁為這樣的老人家感到非常難過。說說我身邊例子再試著分析一下原因。

1、李爺爺農村人,三個兒女,老大是兒子,另外倆女兒,兒子十歲時過繼給了別人,爺爺的老伴去世比較早。兒子在城裡,兩個女兒一個嫁外地一個本地,之前老人身體硬朗,也很勤勞,一個人在家種田種地,餘了大概兩三萬塊。70歲的時候突然中風偏癱了,小女照顧住院一個月,後來帶著老人去了深圳打工的地方待了一年,大概老人餘的錢用來治病所剩無幾,兩個女就商量著請來村幹部把哥哥一家喊回來,然後要求三姊妹一起照顧父親。這個兒子很老實,老婆也善良,雖然自己孩子還不到一歲,而且孩子生病剛從醫院出院,養父已過世,只有養母,他們居然也同意了。這樣兒子家每年照顧三個月,兩個女兒每家照顧四個半月。到了第五年的時候,情況有變,兒子的養母也中風偏癱,夫妻倆一個在工廠上班朝去暮歸,一個女人帶著五歲孩子,照顧偏癱老人,這時李爺爺大女家準備蓋房,小女嫁很遠,還沒到輪的時間,寒冷天氣他們兩女就把老人丟在過繼給了別人的兒子家門口……後來,老人過了半個月就去世了,據說是被氣的……



2、張奶奶,也是農村的,她有兩個兒四個女,前年老伴去世了,去年開始奶奶有些老年痴呆。大兒子對母親還好,小兒子很怕老婆,倆口子對母親真不好說……可是前幾天聽說張奶奶被送到敬老院去了……奶奶孃家侄兒們看不下去,聯繫在外地的兄弟倆,小的接了電話就掛,大的說:“敬老院有很多伴,環境又好,飯菜有人做好,她在那裡還好些……”那幾個女也把她晾著……


3、還有我孃家隔壁的駱奶奶,今年90歲了,一個獨居在家九年半了,她沒生育過孩子,領養了一兒一女,老伴,兒子,兒媳相繼因病去世,女兒嫁本村,每隔三五天回來幫老人洗頭洗澡,做一些菜,讓老人自己蒸著吃,有一次煤氣洩漏被我及時發現,還有一次燒水差點家裡起火……



再分析一下原因:

1、父母對子女的愛勝過子女對父母的情。有時感覺像是每個人的天性一樣,想想我們自己給孩子還是給父母買東西更多更爽快?養孩子再苦再難覺得有盼頭,養老人就是越來越……事實是我們應該首先要孝順好父母,言傳身教,才能很好地把這種優良傳統繼承下去。有父母對長輩孝順的好榜樣才能有孩子將來的懂事善良。

2、現在很多子女多的老人還不如只有一個子女的,因為人多難免各種不公平,每個孩子個性不同,會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愛不一樣,姊妹之間,女兒還好一點,尤其是幾個兒子的,婆媳,妯娌這些關係真的是微妙敏感得很,很容易擦槍走火不說,老人一有不好狀況大家互相掂量推諉,像我婆婆只有一個,她病得不能動了,我們想都沒想過可以去依賴誰,別無選擇,也無怨無悔。我們對路邊的流浪者尚有憐憫之心,何況是有養育之恩的父母?

3、如今的人們普遍壓力大,工作,生活競爭激烈,老人如果身體好還可以相安無事,可是如果生病了,很多人贍養老人就會力不從心。也有一些人喜歡攀比,認為哪個哪個父母給子女蓋了樓買了房餘了多少多少家產,自己父母比不上人家,於是從心理上排斥牴觸父母,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山望見那山高,可想而知老人怎麼努力都難做人了。

再總結一下:

1、老人家一定要好好保重身體,保持身心愉快。身體健康就是給孩子減輕了負擔。娘有爹有不如自己手中有,丈夫(或妻子)有還隔了一隻手,兒好女好不如自己自由好。

2、做子女的也要思量一下自己對父母的態度,想想父母是如何一把屎一把尿,一寸長的腳板把我們養大,父母之恩大於天,千萬不要忘記,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我們人呢?

3、仔細觀察那些過去對父母公婆不孝的人,他們自己現在面臨也是相同的境地,那些孝順父母,家風好的,他們的人生順風順水,家和萬事興,不是因果循環,而是言傳身教,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不管父母慈不慈,只問自己孝不孝,為晚年的自己從現在開始集福聚福。

祝願天下老人健康長壽,兒女貼心。


媽咪寶貝加油站



老有所養,這是每個人在年老,喪失了勞動能力之後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一旦真正那一天到來的時候,老人就變得如同孩童一樣,需要別人去照看。問題是,照看孩子作為父母覺得是”天經地義”,照看老人恐怕或多或少“天經地義”就會打折。切入正題,兒女多不一定能養好老人,這有多種原因: 一,老人在有勞動能力時對子女沒有做到“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其實,這個問題再細劃一點,也不一定全怪老人“不公”,舉個小例子,三胞胎的三個孩子,在小的時候,著裝完全可以做到統一。但進入成人以後,試想一下,還能統一嗎?由此可見,公與不公只是說辭而已。二,任何時代,人們都是顧小不顧老,子女越多這種思想攀比性就越顯突出。三,最致命的原因是,婆媳矛盾,父子矛盾,妯娌矛盾,弟兄矛盾等等的一些可見不可見的隱患,待父母年老力竭之時行成了明的暗的”秋後算賬”。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導致養老難,老來難。作為老人應該隨遇而安,順其自然,好漢,少論當年勇。作為兒女應該想到最基本的一點,沒有父母含辛茹苦將自己撫養成人,又何談娶妻生子,傳宗接代。贍養老人只能算報答養育之恩的毫末而已。作為兒媳,應該想到,假如孃家的哥嫂,弟媳不贍養你的父母,你會作何感想?換位思考一下,相信相互之間會有一個正確的結論。

祝福老人,老有所養,安度晚年,健康長壽!

祝福年青一代健康成長!!

祝福中年朋友,努力工作,善待老人,名利雙收!!!


楊老帥


傳統觀念認為“多子多福”,“養兒防老”,於是乎家家戶戶都是子女成群,尤其是並不算富裕的農村,“越窮越生”,甚至幻想著以此脫貧致富、擺脫困境。然而現實真是殘酷的,真是當頭一棒,不少老人幾個孩子,仍然露宿街頭。

究其原因,我覺得“只會生不會養”造成的。夫妻兩人財力、物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子女多了,解決基本溫飽都成了問題,就別提教育了。孩子們自出生以來就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由於孩子多,父母也無法顧及每個孩子的成長問題。那麼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問題孩子就多。將來即有可能出現無人願意贍養老人的情況。

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多子女的少了,當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部分家庭加入生育大軍,但是“頭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說說就好,可別真的實施了。孩子小的時候不會有什麼,一旦又了意識是能感覺到被區別對待的。尤其老大在老二面前驕傲地說著自己的過去時會出現心裡不平衡。父母怎麼待孩子,孩子將來也會怎麼對父母的。


天使媽咪寶貝


我自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至今乃有許多親人生活在農村。縱觀這幾年新聞屢次報道的惡性虐老事件也多發生在農村。我覺得虐老事件這種現象,農村要遠遠高於城市!

為什麼一個老人生了幾孩子,幾個孩子卻養不活一個老人?

父母撫養孩子是人的天性使然,所以一般而言老人生幾個孩子,都會盡心盡力竭盡全力去撫養他們長大。

幾個孩子卻養不活一個老人,我分析原因無非幾種:一是農村老人沒有社保做依靠,二是老人子女多,不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個子女,三是老人德不配位。

沒有勞力又沒有積蓄還沒有社保的老人無疑是子女的負擔。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老人本是弱示群體,體弱多病是多數老年人的常態。所以近年新聞報道的惡性虐老事件多發生在經濟相對落後的農村。

題中提到老人生了幾個孩子,在經濟落後的農村,資源相對匱乏,有些老人不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子女,從而造成子女關係緊張,親子關係也緊張。長期的各種矛盾到了養老時集中暴發,繼而導致三個和尚沒水吃的養老局面。

德不配位的老人在年老時也不能得到子女的善待。子女孝敬父母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情而產生的行為,而子女們的這種行為多會是對待那些德高望眾的老人。有些老人年輕時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平日還好吃懶做,並且區別對待自己的子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這樣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下,子女怎麼會善待年老的他們呢?


養老是個社會問題,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人都要面對。年輕的我們不論有幾個孩子,都必須做好子女的榜樣。孝敬父母,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老實做事,誠實做人,公平公正對待孩子,從小教育孩子自強自立。這樣,當自己老去時,孩子已經是一個可以獨擋一面的自強自立的人,他們不僅能讓自己豐衣足食,也能為父母提供一個衣食無憂的養老環境!

我是凌晨新語,希望能幫到你!

凌晨新語


很無奈,我覺得跟養育方式有關。可能這個老人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出了一下兩個個問題:

1.沒有平等對待幾個孩子

有的人掩藏不住心裡的喜歡和不喜歡。喜歡的孩子就多給點,不喜歡的孩子少給點。

平時說話也不注意,被冷落的孩子覺得你不喜歡我,我為什麼養你。讓那個你喜歡的孩子養你。

那個被喜歡的孩子認為,父母生了那麼多孩子,憑什麼我養,我不幹。

結果,就沒有人養活老人了。

2.沒有讓孩子感恩,學會付出

老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從來沒有給孩子機會承擔應有的責任。結果,孩子以為父母的所有付出是應該的,沒有想過回報。

只能說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吧!


小慧聊育兒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來說一說親友間見面問候方式的變化:


小時候,大家相互打招呼是一句“你吃了嗎?”,現在變成了“去上班了?”或者“下班了?”等等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改變?以前,吃飽穿暖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目標。


那時候管工作叫“飯碗”?因為那時候上班是為了賺“嚼穀”,說白了,工作的目標就是一日三餐。


但是現在,你會把你的工作叫做“飯碗”,管上班叫賺“嚼穀”嗎?我看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吧。


現在回到這個問題:“為什麼一個老人生了幾個孩子,幾個孩子卻養活不了一個老人?”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的目標變了。

以前,“生活”這個詞應該拆開來理解,叫“生下來,活下去”。


一個老人生幾個小孩,除了剛開始幾年多一張嘴吃飯之外,對這個家庭並不會有太大的負擔,一旦小孩長大了,還能幫家裡幹些農活來減輕一些家庭負擔,


甚至還可以通過去幫別人砍材、放牛等來賺點小錢,改善家裡的經濟條件,而且那時候也沒有其他的消費。


所以那時候養一個小孩的成本是很低的。


現在我們再來說贍養老人的問題。現在養一個老人費錢嗎?


其實要不了幾個錢,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外,無非就是定期體檢啦,買點保健品之類的。


但是為什麼養不起呢?因為“沒錢”。


也許有人就會問了,既然養一個老人要不了幾個錢,為什麼說沒錢養呢?那是因為現在人們的開銷太多、太大了!

就拿我們家來說,我們兩口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每個月的收入一萬出頭兩萬不到,說多不多,說少呢也不算少,應該能代表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水平了。


但就是不夠用:小孩的奶粉要錢,尿不溼要錢,房租要錢,各種應酬要錢,還要交學費“充電”,還有每年的保險費等等,剛貸款買了房子,每個月還要還房貸。


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根本就不夠用的,都捨不得買件好點的衣服或者去外面吃頓大餐,更別說出門旅遊了。


小孩還是老人在幫忙帶,別說養老人了,現在老人還在幫我們分擔!


當然,當老人真需要我們贍養的時候,滿足老人基本的生活所需,還是比較容易的。


所以說,幾個孩子養一個老人,並不是能不能養活的問題,而是怎麼養的問題:是僅僅滿足老人基本的衣食住行,還是讓老人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老人可以生養好幾個小孩,因為他們只需要活下去;


而現在幾個孩子卻養不了一個老人,是因為我們不僅要活下去,還要活得更好!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現如今的養老是一個社會話題。

老年人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城市老人有社保保障,農村老人沒社保怎麼養老已成問題。

為什麼一個老人養了幾個孩子,幾個孩子卻養不了一個老人,已成為社會話題,尤其是農村。

現今的農村兒女,女兒嫁人走了,家中老人僅靠身邊的兒子來照顧,兄弟多的,要輪流照顧。

這時候的兒子也五,六十歲,上有老,下有小,兒子照顧父母還可以,多數兒子又不在父母身邊(多數外出打工)。

照料父母責任就落在兒媳身上,婆媳本來是天敵,又加上兄弟們多,相互攀比,什麼你管少了,她管多了。


有時質氣,誰也不去管父母,把父母扔在一邊,不管不問。

老來難,老來難,老人的苦難誰知曉,養兒為了防備老,有幾個兒女能前去盡孝?

我們村有一位老人,今年85歲,丈失去世的早,自己拉扯4個兒子,3個女兒。

現如今已動不了,躺在床上無人照顧,原因是兒女攀比,照顧老人你多他少。

老人整以淚洗面,讓人很是心酸。


贍養老人是兒女的義務。

兒女要報答父母的生育恩,養育恩。

誰沒有兒女?我們也有老得那一天。

父母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兒女們,莫讓老人再痛苦,要讓他們度晚年!


用戶zmj情感嘚啵嘚


兩戶人家一戶是一個獨生子,另一戶是五個兒子,且看這兩戶老人家的下場。

一個獨生子的這一戶是父親的好友,有一年突發腦溢血,兒子得知消息緊急叫120,因為救治及時,老人家沒留下後遺症。後來這位老人不無感慨的對父親說:“幸虧是一個兒子,如果有倆仨兒子,遇到事一商量,這病啊就得耽誤死!”

另一戶五個兒子的是我的一位宗親,一個家族的爺爺,爺爺奶奶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育有五個兒子,兒子們都成就立業了,奶奶卻去世了,留下那位爺爺孤苦伶仃,雖有五個兒子,也沒人在身邊照顧,爺爺在75歲那年,神志好像不清晰了,兒子兒媳把老人鎖在老人家自己住的大院裡,輪流送飯,把飯送進去不管吃不吃就鎖門走人。那年的冬天大兒子給老人送飯,發現老人穿著單薄的衣服倒在床下面,由於自己不能自理,滾下床後無法躺進被窩,凍死了。我父親看到了那一幕,老人四肢蜷縮著抱著頭,就那麼的凍死了,那姿勢像極了初生時的模樣,這就是生死輪迴吧!



以上兩戶人家說明了什麼?一個兒子的父親,一句話道出了當今的社會現象,兒子多了都推卸責任,如同那五個凍死爹的兒子,不就是多雙筷子多個碗?何以五個家庭容不下一個老人。當年何其艱難的把五個孩子拉扯大。寧肯自己挨餓受凍也讓孩子們吃飽穿暖……

是的,以前父母給予孩子的也只能是餬口而已,好點的可以吃飽穿暖。但現在無論養老養小成本都會變大。養小是每個家長必盡的義務,也沒有任何怨言,而從小孩子受到父母的照顧成為自然,等孩子需要養老的時候這是個角度的轉換,當這種角度轉換時有些人的道德觀價值觀取向不同,便發生很多養兒不防老的事情。



每個人都會老去,即便有錢也有老的花不動的時候,所以我們對待老人要盡心盡力,給孩子樹立榜樣,當我們老了時會有親情一直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