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老人生了几个孩子,几个孩子却养活不了一个老人?

张三16888888


关于这个话题,先让我说一件真实的事件的。

一个远方亲戚,1930年出生的,在边远的农村生活,这辈子一共生了10个孩子,除了一个儿子小时候疏于管理溺水身亡,其他都长大成人成家立室娶妻生子,虽然不富裕,但这个大家族也是其乐融融。

直到老人和妻子年老之际,身体发生了各种问题。在疾病面前,问题才凸显出它隐藏的真面目,爆发了。

老人的治疗,进进出出在医院躺了近乎半年,孩子这么多,怎么都不好意思请护工照顾,会被人笑话的,在农村养这么多,当年最殷切的期盼本来就有一部分是用来养老时候派上用场的,现在自己80多岁高龄躺在医院了,如果孩子都不管,请护工照顾,估计老人也想自己先咽气。


于是,就在半年中,如此大的家族,每个孩子都有孩子,甚至有了孙子,按照道理照顾一两个老人,即使是生病,也不成问题的。但结果是,让人非常寒心的。

先是孩子多,父母本身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以至于现在如何照顾自己的父亲,是插管治疗抢救还是回家静静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人多力量大,但分歧更大。甚至有孩子觉得父亲本来对自己就不好,现在自己家庭都顾不上,提出不想照顾的。


问题演变成,核心不是照顾重病的父亲,而是家庭纷争!简直如电视剧一样,一天一个剧情,他们完全忘记了,可能在自己父亲最后的时光,重要的是陪他说上几句话,因为这时间是越来越少的。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句响当当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却都有各自的不幸。

曾经,我们也信奉,“一家有老,如有一宝”的观念,如今老人却成了一种累赘。我举的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在养活一个老人这个问题上,家庭纠纷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加上各种婆媳关系不和的纠缠,就更复杂了。

其次,政府的医疗保障不够完善,遇上大病没有医保,几乎要掏空一个家庭的全部家底。现在家庭又非常重视孩子教育,投入非常大,在老人和小孩面前,理性都会让人把钱留给有未来的孩子。


最后,现在的中年人啊,活得其实非常憋屈。这几年油腻中年男,枸杞保温杯,华为高管被裁员跳楼自杀……一波又一波的中年危机像一地鸡毛到处乱飞,让人疲惫到崩溃。

所以,为什么几个孩子也养活不了一个老人,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望深处看,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每个人都需要面对,需要反思。


超级爸爸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的案例,1964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纽约某小区,一名男性在半小时内反复袭击一名女性,并致其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将近40人听到了受害女性的呼喊呼救,但是没有一个人报警。(后来澄清了是有围观群众报警的

这起案件由于性质恶劣,影响很大,不仅在美国的舆论界引发讨论,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他们把这种现象称

责任分散效应,意思即:由于有他人在场,会导致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所需承担的责任会相应减少。说简单点就是,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抱着“即使我不管,也会有其他人管”的念头。

同样的,这个效应也可以解读儿女多却养不起老人的情况,大哥想“二弟会管”,三弟想“上有长,怎么也轮不到我啊”,幺女想“哥哥这么多,我一个出嫁女管什么管”,大家都这么想,推来推去,当然养不活一个老人了。

我身边不少这样的例子,爷爷奶奶的同族兄弟好友,年龄跟他们一般大,80多岁的人了,现在这个物价,几个儿女一个月给老人家200块的生活费,病了摔了躺在床上好久,没一个儿女拉去医院,说起来都心酸。

所以,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儿女多了也不防老啊....


甜甜圈伐木累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对父母可以生养几个孩子,几个孩子却养不了一个老人,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很多时候都不禁为这样的老人家感到非常难过。说说我身边例子再试着分析一下原因。

1、李爷爷农村人,三个儿女,老大是儿子,另外俩女儿,儿子十岁时过继给了别人,爷爷的老伴去世比较早。儿子在城里,两个女儿一个嫁外地一个本地,之前老人身体硬朗,也很勤劳,一个人在家种田种地,余了大概两三万块。70岁的时候突然中风偏瘫了,小女照顾住院一个月,后来带着老人去了深圳打工的地方待了一年,大概老人余的钱用来治病所剩无几,两个女就商量着请来村干部把哥哥一家喊回来,然后要求三姊妹一起照顾父亲。这个儿子很老实,老婆也善良,虽然自己孩子还不到一岁,而且孩子生病刚从医院出院,养父已过世,只有养母,他们居然也同意了。这样儿子家每年照顾三个月,两个女儿每家照顾四个半月。到了第五年的时候,情况有变,儿子的养母也中风偏瘫,夫妻俩一个在工厂上班朝去暮归,一个女人带着五岁孩子,照顾偏瘫老人,这时李爷爷大女家准备盖房,小女嫁很远,还没到轮的时间,寒冷天气他们两女就把老人丢在过继给了别人的儿子家门口……后来,老人过了半个月就去世了,据说是被气的……



2、张奶奶,也是农村的,她有两个儿四个女,前年老伴去世了,去年开始奶奶有些老年痴呆。大儿子对母亲还好,小儿子很怕老婆,俩口子对母亲真不好说……可是前几天听说张奶奶被送到敬老院去了……奶奶娘家侄儿们看不下去,联系在外地的兄弟俩,小的接了电话就挂,大的说:“敬老院有很多伴,环境又好,饭菜有人做好,她在那里还好些……”那几个女也把她晾着……


3、还有我娘家隔壁的骆奶奶,今年90岁了,一个独居在家九年半了,她没生育过孩子,领养了一儿一女,老伴,儿子,儿媳相继因病去世,女儿嫁本村,每隔三五天回来帮老人洗头洗澡,做一些菜,让老人自己蒸着吃,有一次煤气泄漏被我及时发现,还有一次烧水差点家里起火……



再分析一下原因:

1、父母对子女的爱胜过子女对父母的情。有时感觉像是每个人的天性一样,想想我们自己给孩子还是给父母买东西更多更爽快?养孩子再苦再难觉得有盼头,养老人就是越来越……事实是我们应该首先要孝顺好父母,言传身教,才能很好地把这种优良传统继承下去。有父母对长辈孝顺的好榜样才能有孩子将来的懂事善良。

2、现在很多子女多的老人还不如只有一个子女的,因为人多难免各种不公平,每个孩子个性不同,会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爱不一样,姊妹之间,女儿还好一点,尤其是几个儿子的,婆媳,妯娌这些关系真的是微妙敏感得很,很容易擦枪走火不说,老人一有不好状况大家互相掂量推诿,像我婆婆只有一个,她病得不能动了,我们想都没想过可以去依赖谁,别无选择,也无怨无悔。我们对路边的流浪者尚有怜悯之心,何况是有养育之恩的父母?

3、如今的人们普遍压力大,工作,生活竞争激烈,老人如果身体好还可以相安无事,可是如果生病了,很多人赡养老人就会力不从心。也有一些人喜欢攀比,认为哪个哪个父母给子女盖了楼买了房余了多少多少家产,自己父母比不上人家,于是从心理上排斥抵触父母,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山望见那山高,可想而知老人怎么努力都难做人了。

再总结一下:

1、老人家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保持身心愉快。身体健康就是给孩子减轻了负担。娘有爹有不如自己手中有,丈夫(或妻子)有还隔了一只手,儿好女好不如自己自由好。

2、做子女的也要思量一下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想想父母是如何一把屎一把尿,一寸长的脚板把我们养大,父母之恩大于天,千万不要忘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我们人呢?

3、仔细观察那些过去对父母公婆不孝的人,他们自己现在面临也是相同的境地,那些孝顺父母,家风好的,他们的人生顺风顺水,家和万事兴,不是因果循环,而是言传身教,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不管父母慈不慈,只问自己孝不孝,为晚年的自己从现在开始集福聚福。

祝愿天下老人健康长寿,儿女贴心。


妈咪宝贝加油站



老有所养,这是每个人在年老,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后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一旦真正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老人就变得如同孩童一样,需要别人去照看。问题是,照看孩子作为父母觉得是”天经地义”,照看老人恐怕或多或少“天经地义”就会打折。切入正题,儿女多不一定能养好老人,这有多种原因: 一,老人在有劳动能力时对子女没有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其实,这个问题再细划一点,也不一定全怪老人“不公”,举个小例子,三胞胎的三个孩子,在小的时候,着装完全可以做到统一。但进入成人以后,试想一下,还能统一吗?由此可见,公与不公只是说辞而已。二,任何时代,人们都是顾小不顾老,子女越多这种思想攀比性就越显突出。三,最致命的原因是,婆媳矛盾,父子矛盾,妯娌矛盾,弟兄矛盾等等的一些可见不可见的隐患,待父母年老力竭之时行成了明的暗的”秋后算账”。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养老难,老来难。作为老人应该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好汉,少论当年勇。作为儿女应该想到最基本的一点,没有父母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成人,又何谈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赡养老人只能算报答养育之恩的毫末而已。作为儿媳,应该想到,假如娘家的哥嫂,弟媳不赡养你的父母,你会作何感想?换位思考一下,相信相互之间会有一个正确的结论。

祝福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健康长寿!

祝福年青一代健康成长!!

祝福中年朋友,努力工作,善待老人,名利双收!!!


杨老帅


传统观念认为“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于是乎家家户户都是子女成群,尤其是并不算富裕的农村,“越穷越生”,甚至幻想着以此脱贫致富、摆脱困境。然而现实真是残酷的,真是当头一棒,不少老人几个孩子,仍然露宿街头。

究其原因,我觉得“只会生不会养”造成的。夫妻两人财力、物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子女多了,解决基本温饱都成了问题,就别提教育了。孩子们自出生以来就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由于孩子多,父母也无法顾及每个孩子的成长问题。那么这样的家庭出来的问题孩子就多。将来即有可能出现无人愿意赡养老人的情况。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多子女的少了,当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部分家庭加入生育大军,但是“头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说说就好,可别真的实施了。孩子小的时候不会有什么,一旦又了意识是能感觉到被区别对待的。尤其老大在老二面前骄傲地说着自己的过去时会出现心里不平衡。父母怎么待孩子,孩子将来也会怎么对父母的。


天使妈咪宝贝


我自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至今乃有许多亲人生活在农村。纵观这几年新闻屡次报道的恶性虐老事件也多发生在农村。我觉得虐老事件这种现象,农村要远远高于城市!

为什么一个老人生了几孩子,几个孩子却养不活一个老人?

父母抚养孩子是人的天性使然,所以一般而言老人生几个孩子,都会尽心尽力竭尽全力去抚养他们长大。

几个孩子却养不活一个老人,我分析原因无非几种:一是农村老人没有社保做依靠,二是老人子女多,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子女,三是老人德不配位。

没有劳力又没有积蓄还没有社保的老人无疑是子女的负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人本是弱示群体,体弱多病是多数老年人的常态。所以近年新闻报道的恶性虐老事件多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

题中提到老人生了几个孩子,在经济落后的农村,资源相对匮乏,有些老人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子女,从而造成子女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也紧张。长期的各种矛盾到了养老时集中暴发,继而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养老局面。

德不配位的老人在年老时也不能得到子女的善待。子女孝敬父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而产生的行为,而子女们的这种行为多会是对待那些德高望众的老人。有些老人年轻时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平日还好吃懒做,并且区别对待自己的子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样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下,子女怎么会善待年老的他们呢?


养老是个社会问题,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要面对。年轻的我们不论有几个孩子,都必须做好子女的榜样。孝敬父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老实做事,诚实做人,公平公正对待孩子,从小教育孩子自强自立。这样,当自己老去时,孩子已经是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自强自立的人,他们不仅能让自己丰衣足食,也能为父母提供一个衣食无忧的养老环境!

我是凌晨新语,希望能帮到你!

凌晨新语


很无奈,我觉得跟养育方式有关。可能这个老人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出了一下两个个问题:

1.没有平等对待几个孩子

有的人掩藏不住心里的喜欢和不喜欢。喜欢的孩子就多给点,不喜欢的孩子少给点。

平时说话也不注意,被冷落的孩子觉得你不喜欢我,我为什么养你。让那个你喜欢的孩子养你。

那个被喜欢的孩子认为,父母生了那么多孩子,凭什么我养,我不干。

结果,就没有人养活老人了。

2.没有让孩子感恩,学会付出

老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从来没有给孩子机会承担应有的责任。结果,孩子以为父母的所有付出是应该的,没有想过回报。

只能说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吧!


小慧聊育儿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说一说亲友间见面问候方式的变化:


小时候,大家相互打招呼是一句“你吃了吗?”,现在变成了“去上班了?”或者“下班了?”等等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以前,吃饱穿暖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目标。


那时候管工作叫“饭碗”?因为那时候上班是为了赚“嚼谷”,说白了,工作的目标就是一日三餐。


但是现在,你会把你的工作叫做“饭碗”,管上班叫赚“嚼谷”吗?我看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吧。


现在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老人生了几个孩子,几个孩子却养活不了一个老人?”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的目标变了。

以前,“生活”这个词应该拆开来理解,叫“生下来,活下去”。


一个老人生几个小孩,除了刚开始几年多一张嘴吃饭之外,对这个家庭并不会有太大的负担,一旦小孩长大了,还能帮家里干些农活来减轻一些家庭负担,


甚至还可以通过去帮别人砍材、放牛等来赚点小钱,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而且那时候也没有其他的消费。


所以那时候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是很低的。


现在我们再来说赡养老人的问题。现在养一个老人费钱吗?


其实要不了几个钱,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外,无非就是定期体检啦,买点保健品之类的。


但是为什么养不起呢?因为“没钱”。


也许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养一个老人要不了几个钱,为什么说没钱养呢?那是因为现在人们的开销太多、太大了!

就拿我们家来说,我们两口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的收入一万出头两万不到,说多不多,说少呢也不算少,应该能代表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水平了。


但就是不够用:小孩的奶粉要钱,尿不湿要钱,房租要钱,各种应酬要钱,还要交学费“充电”,还有每年的保险费等等,刚贷款买了房子,每个月还要还房贷。


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根本就不够用的,都舍不得买件好点的衣服或者去外面吃顿大餐,更别说出门旅游了。


小孩还是老人在帮忙带,别说养老人了,现在老人还在帮我们分担!


当然,当老人真需要我们赡养的时候,满足老人基本的生活所需,还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说,几个孩子养一个老人,并不是能不能养活的问题,而是怎么养的问题:是仅仅满足老人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是让老人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老人可以生养好几个小孩,因为他们只需要活下去;


而现在几个孩子却养不了一个老人,是因为我们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更好!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现如今的养老是一个社会话题。

老年人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城市老人有社保保障,农村老人没社保怎么养老已成问题。

为什么一个老人养了几个孩子,几个孩子却养不了一个老人,已成为社会话题,尤其是农村。

现今的农村儿女,女儿嫁人走了,家中老人仅靠身边的儿子来照顾,兄弟多的,要轮流照顾。

这时候的儿子也五,六十岁,上有老,下有小,儿子照顾父母还可以,多数儿子又不在父母身边(多数外出打工)。

照料父母责任就落在儿媳身上,婆媳本来是天敌,又加上兄弟们多,相互攀比,什么你管少了,她管多了。


有时质气,谁也不去管父母,把父母扔在一边,不管不问。

老来难,老来难,老人的苦难谁知晓,养儿为了防备老,有几个儿女能前去尽孝?

我们村有一位老人,今年85岁,丈失去世的早,自己拉扯4个儿子,3个女儿。

现如今已动不了,躺在床上无人照顾,原因是儿女攀比,照顾老人你多他少。

老人整以泪洗面,让人很是心酸。


赡养老人是儿女的义务。

儿女要报答父母的生育恩,养育恩。

谁没有儿女?我们也有老得那一天。

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儿女们,莫让老人再痛苦,要让他们度晚年!


用户zmj情感嘚啵嘚


两户人家一户是一个独生子,另一户是五个儿子,且看这两户老人家的下场。

一个独生子的这一户是父亲的好友,有一年突发脑溢血,儿子得知消息紧急叫120,因为救治及时,老人家没留下后遗症。后来这位老人不无感慨的对父亲说:“幸亏是一个儿子,如果有俩仨儿子,遇到事一商量,这病啊就得耽误死!”

另一户五个儿子的是我的一位宗亲,一个家族的爷爷,爷爷奶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育有五个儿子,儿子们都成就立业了,奶奶却去世了,留下那位爷爷孤苦伶仃,虽有五个儿子,也没人在身边照顾,爷爷在75岁那年,神志好像不清晰了,儿子儿媳把老人锁在老人家自己住的大院里,轮流送饭,把饭送进去不管吃不吃就锁门走人。那年的冬天大儿子给老人送饭,发现老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倒在床下面,由于自己不能自理,滚下床后无法躺进被窝,冻死了。我父亲看到了那一幕,老人四肢蜷缩着抱着头,就那么的冻死了,那姿势像极了初生时的模样,这就是生死轮回吧!



以上两户人家说明了什么?一个儿子的父亲,一句话道出了当今的社会现象,儿子多了都推卸责任,如同那五个冻死爹的儿子,不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何以五个家庭容不下一个老人。当年何其艰难的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宁肯自己挨饿受冻也让孩子们吃饱穿暖……

是的,以前父母给予孩子的也只能是糊口而已,好点的可以吃饱穿暖。但现在无论养老养小成本都会变大。养小是每个家长必尽的义务,也没有任何怨言,而从小孩子受到父母的照顾成为自然,等孩子需要养老的时候这是个角度的转换,当这种角度转换时有些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取向不同,便发生很多养儿不防老的事情。



每个人都会老去,即便有钱也有老的花不动的时候,所以我们对待老人要尽心尽力,给孩子树立榜样,当我们老了时会有亲情一直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