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地本爲一家,同爲江蘇三線城市,爲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泰州

泰州,原來是揚州的一個縣級市,在1996年時單獨成立地級泰州市。泰州和揚州相距65公里,共用一個揚州泰州機場,可見有多麼緊密。兩個城市曾經都經歷過繁榮的鹽商文化,更有幾乎相同的風土民情。兩者都位列江蘇的三線城市,距離相近,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呢?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揚州五亭橋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揚州白塔

我們從小就讀著課本上描寫揚州的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等,數都數不完的千古佳句。年少還未遊過揚州,便被古代的文人騷客灌輸了揚州是個不可多得的“竹西佳處”。的確,揚州有和杭州西湖齊名的“瘦西湖”,有何園、個園這樣的來揚州必須前往打卡的知名園林,還有必須要品嚐的大煮乾絲和獅子頭。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揚州瘦西湖

揚州多美景、美食,當然還有美女,難怪乾隆要六下揚州。這點在我們還受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時候,就在心裡紮下了根。那麼,泰州呢?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揚州文昌閣

先別說泰州有什麼,兩年前知道自己要去泰州這個不怎麼熟悉的地方時,先在地圖上查詢了一番,確定它在距離上海不遠的江蘇,才鬆了口氣。當時想著如此低調的城市,周圍很多人甚至沒聽過,會不會不太好玩?去年冬天我又去了一次泰州,兩次的泰州之行,讓我對這座低調的小城印象和揚州一樣好。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泰州溱湖藥師塔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泰州溱湖溼地

揚州有全國聞名的瘦西湖,泰州有別具一格的溱湖。揚州有燈影漿聲的大運河夜景,泰州有華麗璀璨的鳳城河夜景。揚州有個園何園、泰州有喬園梅園...第一次遊鳳城河,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就驚歎於這個地方的名人軼事居然多到講不完。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泰州望海樓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泰州鳳城河夜景

其實,泰州的旅遊資源,比起揚州並沒有相差太多。那麼為何泰州的旅遊知名度比揚州差那麼多呢?我想,一是因為揚州這個城市有太多的知名詩詞在歌頌她,且口口相傳。比如煙花三月下揚州,幾乎讓人覺得春天就該去揚州賞花,這種根深蒂固的意識灌輸、比任何廣告都有效的“宣傳”。而泰州,有什麼知名詩詞描寫過呢?顯然我之前在書上沒有讀過,特意上網查了一下,最出名的應該就是范仲淹的那首《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當然這首詩的知名度遠不及范仲淹最出名的寫有“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等名句的《漁家傲》。泰州舊稱海陵,很多人不知道,所以就算有人讀過《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也不知道寫的是現在的泰州,失去詩詞的“直接宣傳”。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泰州桃園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泰州喬園

二是對於旅遊開發、宣傳的重視。特意去某知名旅遊網站上搜了一下,去揚州的旅遊團有整整一頁,許多路線已經運營得非常成熟。而去泰州的旅遊團,只有一個。或許是泰州對於旅遊開發重視較之揚州晚些,去年冬天我去泰州的時候,像稻河古街區、泰和堂國醫館、評書評話博物館、鹽稅博物館等幾個景區,都是剛修繕完畢或者剛開始試營業。感覺泰州對於旅遊的重視力度,正在加碼。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泰和堂國醫館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泰州稻河古街區

無論如何,這兩個相鄰又有些相似的城市,美得各有千秋。揚州就像一個端莊持重的大家閨秀,而泰州就像一位飽讀詩書的小家碧玉。兩者都是給人好感度很高的城市,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們可以知道她們。

這兩地本為一家,同為江蘇三線城市,為何旅遊知名度卻差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