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吳川下街林氏石馬墳的神祕傳說

湛江新聞網訊: 石馬墳是吳川霞街林氏家族墓,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龍頭鎮石窩村委會麻皮嶺,是清朝狀元林召棠之先祖林來青及其家庭部分成員的家族墓,林來青諱命崇,字景宗,諡逸生,生得氣宇軒昂,年未及冠,己中秀才。生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庚戎年四月十九日,卒於明朝景泰元年庚午(1450年),享年80歲。墓主林來青曾經在青年時期遊學江西,師從唐代江西中國風水學巒頭派創始人楊救貧的二十世弟子學藝,深得風水學真傳,精通堪輿學說。吳川有名的風水聖地大多是他選址。他尋蹤龍脈來到龍頭麻皮嶺,蓄勢下穴,左青龍,右白虎,開面寬敞,案臺威嚴,水口密實。他生前以教師為職業,特意來龍頭鎮石窩村委會麻皮村教書,意在麻皮嶺該風水墓地,他本人根據中國風水學理論親臨選址。密寫錦囊遺囑子孫,到其過生之後,按其本人錦囊意圖處理安葬後事。他暗中出計給子孫,稱其本人在麻皮教書時受到刁難和虐待,到死後子孫到麻皮鬧事,和麻皮村論理討說法,要將死者葬在麻皮嶺,否則告官評判。麻皮村為了平息事態,同意死者林來青安葬在麻皮嶺,順理成章地得到了石馬墳。

湛江吳川下街林氏石馬墳的神秘傳說

關於石馬墳,有很多神奇的傳說。下葬哪天,風雨雷動,地動山搖,後經查究,此地為馬地,要立石馬、石羊鎮住,否則會常有作動。立了石馬後,墓前垌中作物總是被動物夜裡吃幹,找不到原因,村民百思不得其解。其中有一膽大村民要在暗中探個究竟,他在夜晚偷偷地隱藏在垌中觀察,竟然發現有一匹白馬在田中吃禾,他悄悄靠近白馬,並拿起一塊帶草的泥巴朝白馬打去,正好打在馬背上,白馬瞬間消失,不知去向,無影無蹤。第二天,村民驚奇地發現,昨天晚上村民打的哪塊帶草的泥巴,正好打在石馬的背上,泥巴帶草還末幹。原來是石馬夜夜到田垌中吃莊家作物,該如何鎮住呢?後經高人指點用石鎖鎖住石馬的口,後來在石馬旁安放石鎖後,此後石馬再不能到垌中吃作物了!

湛江吳川下街林氏石馬墳的神秘傳說

石馬墳墓始建於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墓內先後安葬八墳,坐東向西,佔地面積3600平方米,全為灰沙夯築的石灰墳,墓位按死者家族輩分排列,中間主墓林來青夫婦,左側是其子林倫、曾孫林廷瑾之墓,右側是孫林恆墓,右上方是曾孫林廷獻夫婦墓,正上方偏左是玄孫林秉全墓。墓群正上方的護墓牆碑刻“奉天敕命”;再後面是本山後天;甬道右上方有石鎖一尊;墓塋中內靠拜臺前有大清乾隆五十五年修墓時重立的墓碑一塊,墓群外側兩旁各有石馬、石羊一尊,石轎一鼎。墓前左右各有一根進士科名石桅杆,為三託八角柱型,左杆刻“道光三年癸未科”,右杆刻“欽定一甲第一進士林召棠立”字樣,各尊石雕工藝精堪,形象逼真,墓塋右下側現有古代紅磚砌築的護土牆。

湛江吳川下街林氏石馬墳的神秘傳說

墓主人林秉全是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舉人,任福建省建寧府通判;林廷獻是一位勤敏有才幹的清官。該墓後代子孫主要分佈在粵西吳川、信宜等地,在科舉時代以二十七舉人、三進士、一狀元蟬聯粵西望族。解放後,有林雲陔、林勵儒、林鯤榮等人在中央任要職。

石馬墳按明朝風格建造,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物,2010年12月1日被評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對研究我區明、清當地墓葬習俗有重大的歷史研究價值。

源於湛江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