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資本難當改變股市頹勢的重任

產業資本難當改變股市頹勢的重任

時間進入8月份後,滬深股市持續下跌的格局沒有任何的改變,三大股指包括上證指數、深成指以及創業板指數還創出調整以來的新低。儘管行情如此低迷,但市場中仍然不乏亮點,比如產業資本時隔5個月後再現淨增持,8月淨增持市值已達18.57億元。另外,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已經實施的回購金額205.59億元,大大超過歷史上最高年份2016年的105億元。

統計顯示,主板與中小板8月淨增持市值分別為17.77億元與11億元。像國投電力、海格通信、川投能源等增持市值超億元的個股有17只,且近九成來自主板與中小板。其中,國投電力增持市值達17.24億元,增持市值居首。在實施回購的上市公司中,美的集團宣佈了40億元的鉅額回購,目前已經實施12.5億元。

產業資本難當改變股市頹勢的重任

儘管8月份產業資本出現淨增持,且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金額並不少,但從結果看,其對於市場的影響幾乎忽略不計。像不到19億元的淨增持,對於滬深股市38萬億的流通市值而言,佔比太小,難以撼動市場。同樣,205億元的回購,只能一段時間內左右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一旦利好效應消失,個股股價該怎麼走還是會怎麼走,對於股價的支撐只有短期效果。

事實上,根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介紹,今年1至7月份,境外資金淨流入A股市場1616億元。其中,6、7兩個月,淨流入A股市場的境外資金為498億元。這兩個月淨流入的資金,也遠遠高於8月份淨增持與年內回購金額之和,但股市仍然持續探底,對於股市的頹勢,並沒有起到任何的阻滯作用。因此,產業資本的增持也好,還是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也好,都難以擔當改變股市頹勢的重任。

A股是一個資金推動型的市場,境外資金的大舉進入,上市公司的增持與回購,也意味著有新資金加盟。不過,這一切在股市持續下跌下被消失於無形。今年滬深主要股指跌幅都較大,比如上證指數年內高點為3587,而低點則為日前創出的2653點,期間跌幅高達26%。如果從更遠的週期上看,2016年上證指數曾創出2638點的低點,2653點與之相比,無異於A股又回到了兩年前。

滬港通、深港通、納入MSCI指數等,並沒有助力股市上漲,相反,隨著股市的下跌,滬深上市公司估值重回低位,也給了外資進場撿便宜貨的機會,而眾多投資者更是在股市持續下跌中不斷地割肉。

今年股市的持續下跌,雖然不乏金融去槓桿、中美貿易戰等因素,但從更長的週期看,我們更應該關注股市自身的原因。自股市誕生以來,A股市場即存在兩大短板,即股市定位錯誤與投資者保護嚴重不到位。兩大短板也是導致A股“牛”短“熊”長的最決定性的因素。因此,要想股市走出頹勢,就必須消除股市存在的兩大短板,將股市為融資者服務的定位進行矯正,使股市變成為融資者與投資者服務的場所。與此同時,在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問題上,推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比如推出市場呼籲已久的集體訴訟制度,推出有違規必有賠償的投資者保護制度等,真正做到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如此,我們的股市才會有希望,才不會頻頻重演“牛”短“熊”長的故事。

大數據智能炒股軟件——鈉鎂股票,免費提供智能盯盤、策略選股、操作信號提醒等亮點功能,小白也能快速上手,幫您輕鬆炒牛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