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大講堂|莫做「飛鴿幹部」

理论大讲堂|莫做“飞鸽干部”

理论大讲堂|莫做“飞鸽干部”

《半月談》

不少鄉鎮幹部抱怨人手嚴重緊張。究其原因,除去能力不足、身體不好等情況,“飛鴿幹部”太多是一大症結。“飛鴿幹部”出場不出力、出工不出活兒,導致本就緊張的幹部隊伍更加“缺崗”。

“飛鴿幹部”顧名思義就是那些整天想著挪位置、想方設法跳出一線,這山望著那山高,只把現有職位當成跳板的幹部。這種幹部以年輕幹部居多,他們有些因就業競爭力大不得不選擇到基層,來解決下身份問題;有些眼高手低,看不上基層,覺得單位“廟小”、崗位“屈才”,總想往上走,心始終沉不下來,等等。

基層害怕和反感“飛鴿幹部”。一方面,他們出場不出力、出工不出活兒,極大增加了基層負擔;另一方面,容易形成“人浮於事”的惡劣風氣,對轉變幹部作風非常不利。當前,正處於改革開放、脫貧攻堅等最吃勁的時候,非常需要一批能紮根基層實幹苦幹的幹部,如果人人都當“飛鴿幹部”誰來幹工作。

其實,從幹部成長進步角度講,當“飛鴿幹部”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俗話說,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幹部交流本是好事,正常調動、多處磨鍊對於幹部成長也有裨益。但,幹部的選拔任用、成長成熟都有一定規律。如果總想挪位置,總是靜不下心來學習、磨練,提升自己本領,怎麼能勝任更重要位置,怎麼能健康成長。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年輕幹部要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基層是最好的課堂,年輕幹部更要珍惜基層磨練的機會,沉下心去幹好基層工作,對個人成長會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莫做“飛鴿幹部”,要勇於紮根基層做奉獻。這既是一名幹部鍛鍊成長的需要,也是推進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強化幹部的責任擔當。要讓基層幹部認識新時代新時期需要敢於擔當、勇於擔當的幹部,火熱的基層一線,是增長見識、瞭解國情的大課堂,是磨礪才幹、積累經驗的練兵場,從而增強責任意識、學習意識,安心紮根基層。另一方面,要不斷優化成長環境。要多關心關注和支持基層幹部,要通過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職級與待遇掛鉤制度等,助力基層幹部走出“待遇差、晉升難”的困境,讓基層幹部有勁頭有奔頭,讓更多幹部涵養“永久心態”,穩定基層工作力量。

幹出成績來,才能飛起來。前不久,中央下發的《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選拔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新時代是幹事創業的時代,黨中央已經為各級幹部創造了很好的幹事創業平臺和環境,要抓住機會,腳踏實地努力拼搏,只要能幹出成績,何愁沒有位置,何愁飛不出去。所以,不能有“飛鴿”的心態,要能靜下心來,默默幹事,修煉提升,夯實成長進步基礎。(程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