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數學大師的如戲人生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數學大師的如戲人生

精銳教育珠江路學習中心

本文的中心人物,約翰·納什,可能很多高中生尤其是文科生是不太清楚這個人物的,不過說起電影《美麗心靈》也許你就恍然大悟——是的,他是那個男主角原型,患有精神分裂症卻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

很多理科生或者大學生在學習博弈論和納什均衡時應該有聽過這個人物,那也是他的主要成就。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數學大師的如戲人生


一、成績不是唯一指標,真正熱愛也許更重要


小學時期納什的成績包括數學並不好,甚至被老師認為是一個低於智力測驗水平的學生。他非常規的解題思路方法也不被老師認可,但納什的母親對他充滿信心,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種另闢蹊徑反而是他數學才華的體現。

他在中學時期讀過貝爾所寫的《數學精英》後,真正認識到數學之美,併成功證實其中所提到的和費馬大定律有關的一個問題。

面對哈佛等名校爭相送來的橄欖枝,納什最後選擇了普林斯頓大學,來到愛因斯坦當時生活的地方,並曾經與他有過接觸。大學期間,他開始展露對博弈論、代數幾何等的濃厚興趣。1950年,22歲的納什以非合作博弈為題的博士論文畢業。也是在那篇論文中,他提出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數學大師的如戲人生



二、天才也不是萬能的

就像很多人們心中偏執傲慢的數學家形象一樣,納什有過之無不及。

他喜歡獨來獨往,不善於為人處世,以自我為中心……同輩人說他“孤僻、傲慢、無情、幽靈一般、古怪、沉醉於自己的隱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別人操心的世俗事務。”

1950年,在研究學術的同時,納什也教一些本科生的課程,但是普林斯頓數學系沒有給他教職,因為他的性格問題。

1952年,24歲的他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書,但是教學和考試方法有悖於傳統。

1957年2月,他與自己的學生艾麗西亞結婚(他的感情也有點小糾葛,此處不贅述)。

婚後,1958年的納什好像是脫胎換骨,精神失常的症狀顯露出來。他一身嬰兒打扮出現在新年晚會上。兩週之後他拿著一份紐約時報,垂頭喪氣地走進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間坐滿教授的辦公室裡,對人們宣稱,他正通過手裡的報紙收到一些信息,要麼來自宇宙裡來的神秘力量,要麼來自某些外國政府,而只有他能夠解讀外星人的密碼。當一個人問他為何那麼肯定是來自外星人的信息,他說,有關超自然體的感悟就如同數學中的靈思,是沒有理由和先兆的。

納什30歲,剛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職位,在1959年因思覺失調症到一家醫院接受治療。

在盛名的頂峰,精神分裂症讓他在以後的30年裡,一直飽受思維與情緒錯亂的困擾。往昔才華橫溢的天才少年,變成了一個衣著怪異、喜歡在黑板上亂寫亂畫,留下些稀奇古怪的信息,成為一個遊蕩在普林斯頓校園裡的滿懷憂傷的幽靈。

1962年時當他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Fields獎——數學領域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時,他的精神狀況又使他失之交臂。

就這樣,他幾乎被學術界遺忘了。到80年代,有幾項榮譽性獎都幾乎要授予給他,最終都因為他的病狀而放棄。80年代末期,諾貝爾委員會開始考慮給予博弈論領域一次機會,而納什就名列候選人名單的前茅,最後因為對博弈論的懷疑和對納什的健康擔憂而沒有實現。

幾年後,因為艾裡西亞無法忍受在納什的陰影下生活,他們離婚了。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數學大師的如戲人生


三、相信奇蹟是可能的

沒有人是完全孤立的島嶼,即使納什已經發瘋,離婚的妻子和他的朋友們依然沒有放棄過他。而是不遺餘力地幫助他,挽救他,試圖把他拉出疾病的深淵。有人說,站在金字塔尖上的科學家都有一個異常孤獨的大腦,納什發瘋是因為他太孤獨了。其實,納什在發瘋之後並不孤獨。

正當納什本人處於夢境一般的精神狀態時,他的名字開始出現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經濟學課本、進化生物學論文、政治學專著和數學期刊的各領域中。他的名字已經成為經濟學或數學的一個名詞,如“納什均衡”、“納什談判解”、“納什程序”、“德喬治-納什結果”、“納什嵌入”和“納什破裂”等。

納什的博弈理論越來越有影響力,但他本人卻默默無聞。大部分曾經運用過他的理論的年輕數學家和經濟學家都根據他的論文發表日期,想當然地以為他已經去世。即使一些人知道納什還活著,但由於他特殊的病症和狀態,他們也把納什當成了一個行將就木的廢人。

20世紀80年代末期,納什漸漸康復,從瘋癲中甦醒,而他的甦醒似乎是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1994年,他和其他兩位博弈論學家約翰·C·海薩尼和萊因哈德·澤爾騰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對於精神病尚沒有真正理解的今天,這算是神奇的事情。

納什沒有因為獲得了諾貝爾獎就放棄他的研究,在諾貝爾獎得主自傳中,他寫道:“從統計學看來,沒有任何一個已經66歲的數學家或科學家能通過持續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礎上更進一步。但是,我仍然繼續努力嘗試。由於出現了長達25年部分不真實的思維,相當於提供了某種假期,我的情況可能並不符合常規。因此,我希望通過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後出現的任何新鮮想法,取得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在2001年,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的艾裡西亞與約翰納什復婚了。事實上,在漫長的歲月裡,艾裡西亞在心靈上從來沒有離開過納什。這個偉大的女性用一生與命運進行博弈,她終於取得了勝利。而納什,也在得與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數學大師的如戲人生


其實除了納什自己和妻子、朋友的努力之外,我們也要看到普林斯頓的包容性對這一奇蹟的助推力——在納什病後,妻子堅持把他留在普林斯頓,因為如果一個人行為古怪,在別的地方會被當作瘋子,而在普林斯頓這個廣納天才的地方,人們會充滿愛心地想,他可能是一個天才。普林斯頓以其寧靜、自由、寬容的氛圍回應妻子艾麗西亞的期待,創造了納什奇蹟。

納什原本的去處,就是被隔離,送進精神病院,給予電擊、藥麻、獨處和限制自由。這是我們對於稍有超軌者慣常的作派。宣佈此人有精神病而捆綁在病床上接受非人的治療。對於一個真正的精神病患者,其經典辦法就是使其更加失去理智,成為一個最終脫離了公眾,生活在孤寂封閉的個人世界裡的另類。


納什畢竟是幸福的,而納什的奇蹟其實正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他身邊的美。


2015年5月19日,納什剛剛從挪威國王手中接過被譽為數學界諾獎的,阿貝爾獎,併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諾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幾次與數學界頂級獎項,菲爾茨獎擦肩而過的納什,終能獲得與之齊名的阿貝爾獎,可謂名至實歸。

但就在他和妻子剛領完獎回到國內,返家途中,他們搭乘的出租車發生交通事故,夫妻二人雙雙殞命。世事總是弄人,納什的人生就是如此的充滿了戲劇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