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重磅新規下,從業務實踐看網際網路醫療趨勢

剛需存在;突破口是學科和運營;遠程醫療定價、醫保報銷將全國普及。

記者|宋攀

來源|中國縣域衛生

近日,備受業內矚目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3個文件(國衛醫發[2018]25號)出臺。

政策明朗之後,移動互聯的利好是否會真正惠澤到老百姓看病就醫的核心?為回答這一問題,《中國縣域衛生》採訪了互聯網診療的一線實踐者。且聽來自心醫國際總裁邰從越的專訪。

「独家」重磅新规下,从业务实践看互联网医疗趋势

心醫國際總裁邰從越

1

互聯網解決醫療資源錯配

《中國縣域衛生》:“國衛醫發[2018]25號”文件是專門圍繞互聯網診斷和治療。在您看來,互聯網和診斷治療如何結合?

邰從越:無論是從國家分級診療推行來看,還是從企業基於市場化的推動來看,精準高效的醫療服務僅靠單純的互聯網行為完成是有侷限性的。醫療本身的特性,以及政策不斷規範及監管,都使得真正有需求的患者很難在線上完成診療過程。

那麼,互聯網如何發揮作用呢?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是提高醫療機構的整體服務效率,它可以讓有限的醫療資源在不同醫院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獲得更加合理分配。

無論從宏觀分析,還是從微觀分析,互聯網診療都有著非常現實的需求。從宏觀上來講,就中國龐大的診療人群來看,其中,有將近37%-40%的人是到三甲醫院看病,而國家衛健委官網顯示,我國三甲醫院的數量只有705家。幾十萬數量級的基層醫院、鄉鎮衛生院少有患者去光顧。這說明需求側有著大量的剛需,需要用互聯網技術將資源調動起來,讓它分配得更均衡。

在微觀層面上,多數情況下,患者只要有條件都會選擇更好的醫療,而不是適合的醫療。不過,由於患者不是專家,沒有專業的就醫導航和通道,他們難以找到合適的醫生。醫學專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醫生每天看門診,可並不能知道有多少患者、什麼樣的患者與他的專業優勢是精準匹配的。這就需要用互聯網的手段,打造專業的就醫導航和通道,解決醫患雙方資源“錯配”問題。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

2

遠程醫療發展在前

《中國縣域衛生》:請您介紹下,當前互聯網診療的行業現狀?

邰從越:從需求上來講,實際工作中,互聯網診斷、治療需求通常由醫方發起。患者發起的是健康諮詢。此次新政也提出互聯網診療活動應當由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提供。

定價和醫保方面,遠程醫療、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三種互聯網診療服務中,遠程醫療走在前面。早在2013年,新疆克拉瑪依市就將遠程醫療服務納入了醫保支付。2016年9月,貴州從省級層面部署,將遠程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範圍,開了先河。

這些舉措極大地促進了遠程醫療的落地。公開數據顯示,全國17個省份和地區已經根據實際情況將不同的遠程醫療項目納入了醫保報銷範圍,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相信未來會逐漸普及至全國。

醫院方面,由於各個醫院已有的基礎信息化建設水平、建設規模、開展業務類型不同,院方開展互聯網診療投入成本佔比會不同。在以往服務醫院及醫聯體的經驗中,看到,很多醫院都有推動醫院改革、改善患者醫療服務的決心,一直在非常積極的創新實踐,致力於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診療服務。

3

學科及運營是互聯網醫療突破口

《中國縣域衛生》:您認為,縣域醫院發展互聯網+醫療的突破口在哪裡?

邰從越:醫療臨床的服務是學科。對於醫療機構而言,需要以學科為導向提升診療服務能力,推動分級診療落地。而學科也恰恰是縣域醫院發展互聯網+醫療的突破口。

來自我們心醫互聯網醫療平臺從去年截止到現在的數據顯示,將近30萬的門診會診量裡面,有10個學科佔了整個會診案例量的70%,包括心腦血管、兒科、呼吸、卒中、腫瘤等。這說明,下級醫院在這些學科方面有著強烈需求。因為自己的服務能力有限,才需要通過會診和轉診的方式來解決,其實從根本來講,是需要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手段,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升學科診療能力。

這也是國家鼓勵的方向。本次《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提出,三級醫院應優先發展與二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的互聯網診療活動提供技術支持。這就需要在專業、可持續的運營服務支撐下,推動資源互通,助力縣域互聯網+醫療建設。

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可持續發展的互聯網診療運營服務應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建立機制,包括收費機制、上下端醫生的考核和獎勵機制;

二是系統設計要符合國家分級診療的政策要求,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層層遞進;

三是注重流程管理,尤其是病例質控,要把病例內容和影像數據對應,把合適病例分到合適的醫生,而不只是分到大專家;

四是要有懂醫學、懂互聯網人才組成的跨界團隊。

4

互聯網企業要更加深入醫療機構實際業務

《中國縣域衛生》:您如何看待“國衛醫發[2018]25號”文件給行業帶來的影響?

此次政策從國家層面要求了實體醫療機構在“互聯網+醫療健康”中的絕對主導作用,這就對各級醫院的診療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同樣,互聯網醫療企業則需要深入醫療機構場景實際業務發展,不斷為實體醫療機構賦能,助力醫院全方位服務患者,這也是對互聯網醫療企業運營服務能力的直接考驗。

總體而言,此次發佈的三個文件是國家對互聯網醫療重要而長期的規劃。對醫院、企業而言,都是創新、又接地氣的準則規範,能為大家提供良性的監管環境,這對行業的有序、可持續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精選閱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