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正式上市!招股書中披露的酒旅數據或成一顆定時炸彈

雖然美團上市,但仍有隱憂,存在諸多風險。

美團點評招股書中留下的最大謎題,或許就是被隱藏的美團旅行實際數據。

由於到店、酒店及旅遊幾項業務被合併口徑,2017年4月已經成立獨立品牌的美團旅行並未在招股書中公佈相關的營收及利潤數據,實際運營情況被巧妙的掩藏起來。

一邊在招股書裡自稱是國內第二大酒店預訂平臺,一邊卻對相關數據遮遮掩掩,這反而讓外界更加好奇,美團旅行的實際經營情況究竟如何;合併業務統計口徑的背後,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

到店及酒旅2017收入109億元

美團點評2018年3月啟動赴港IPO計劃,6月25日,美團點評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美團點評的收入分別為40億元、130億元和339億元,增長率分別為223.2%、161.2%;年內總虧損分別為105億元、58億元、190億元。經調整虧損淨額為59億元、53.4億元和28.5億元,虧損逐年收窄。

從美團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到店、酒旅業務貢獻了美團點評毛利率大頭,該部分毛利率能達到接近90%。耐人尋味的是,在招股書裡面,並未存在酒旅收入的具體數據。酒旅和到店被打包在一起,合併出了109億元的收入。

據分析人士推算,美團到店和酒旅109億元收入中,酒旅部分估算為35億元,遠不及同程藝龍52億元的收入,更是與攜程2017年全年268億元收入相去甚遠。

不僅如此,間夜數可以通過刷單獲得,2.05億的間夜量亦引發了業內專家的質疑。有業內專家質疑美團點評將鐘點房也計入其中,而主流OTA平臺幾乎沒有鐘點房。在收入質量方面,美團和主流OTA平臺的差距更為明顯。

謎一樣的美旅數據

在美團點評的招股書中,與美團旅行相關的數據,我們只能找到如下幾個。

1、2017年,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年度交易金額為1580億元;

2、截至2017年12月31日,美團旅行總共和約339,200家酒店保持著合作關係;

3、2017年國內酒店預訂間夜量約2.05億,比2016年增長56%。

除此之外,酒旅業務的營收、利潤、收入構成等數據,一概都沒有蹤跡。

在招股書中,美團點評的業務被歸類成了3種:餐飲外賣,到店、酒店及旅遊,新業務及其他。但如果結合美團的架構來看,會感覺這種業務歸類的方式多少有點奇怪。

2017年12月,美團點評進行了最近一次架構調整,構建起新到店事業群、大零售事業群、酒店旅遊事業群以及出行事業部四大業務體系。

對照招股書中的業務分類,"餐飲外賣"對應大零售事業群、"新業務及其他"對應出行事業群都可以理解,但新到店事業群和酒店旅遊事業群作為兩項主力業務,仍然要合併統計,就顯得頗為詭異了。

美團正式上市!招股書中披露的酒旅數據或成一顆定時炸彈

事實上,在美團點評的招股書發佈之前,美團酒旅的數據就一直沒有十分清晰的版本。但華興資本旗下華菁證券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揭開了其中的面紗一角。

該報告根據美團旅行公佈的間夜量及過往數據,預計其2017年的酒店業務GMV為320億,機票業務GMV在100-120億之間,門票業務GMV為110億。這意味著,美團旅行2017年的整體GMV在530-550億之間,只佔"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1580億GMV的33%-35%。

美團正式上市!招股書中披露的酒旅數據或成一顆定時炸彈

此外,報告中還提到他們所估算的國內旅遊產品的月活數據,其中攜程以8260萬人的MAU居首,其次是飛豬的6640萬人、馬蜂窩的4951萬人、去哪兒的4924萬人、美團旅行的4404萬人。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報告直接將同程藝龍的數據做了合併處理,我們暫時選擇剔除該數據。

美團正式上市!招股書中披露的酒旅數據或成一顆定時炸彈

那麼問題來了,月活數據在上圖中僅僅優於途牛一家的美團旅行,要想保持其招股書中所稱的"國內第二大酒店預訂平臺"的地位,意味著需要遠高於同業的轉化率和持續的高增長率。

但是,這是件容易辦到的事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