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貓的報恩,站在靈力頂端的貓爲何反而不易成仙?

如果做一個測試,世界各個民族公認的神秘感最強的生物(指真實存在的動物)蛇、貓頭鷹、烏鴉應當名列前茅,而另一種可以確定一把排名靠前交椅的則是貓。

曾有人說,世界上唯一能夠思考深邃哲學命題的動物,除人之外,是貓。

在中國古代,人們最早稱呼貓為“狸狌”,在春秋戰國時期,一些人會特地祭祀虎與貓,因為虎可以驅逐田地裡的野豬,貓可以驅逐家中的老鼠。中國人還習慣稱呼貓為“小虎”,尤其虎斑貓更容易得到這個稱呼。

傳統玄學對於貓的看法是複雜甚至矛盾的。比如說,有觀點認為“玄貓”(黑色的貓)如果養在家中朱雀位可以很好的趨避邪物甚至可以招財。但也有觀點認為,貓陰氣過重,有礙男人的氣場。

孫思邈歷覽前代醫籍,以方書浩博,簡冊繁重,難於尋檢。他根據自己在醫藥學上的研究和實踐,刪繁就簡,編為《千金方》,“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之濟,德踰於此”。(《千金要方序》)是書簡易實用,可以救急,故曰《備急千金要方》。這部書包括對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衛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對婦科、兒科疾病的治療,所以把婦人方、少兒方列於全書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經驗總結起來,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為《千金要方》的補充,書中收載了當時所用藥物八百餘種,對其中二百多種藥物的採集、炮製等不僅作了詳細的記述,並且補充了許多治療方法。孫思邈認為食物對養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別列出《食治》一門,詳細介紹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療病的作用。並注重飲食衛生,如主張“食慾數而少”(《千金要方•養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陳腐的東西,食畢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數百步”(《攝養枕中方》),等等。他認為作醫生的應當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千金要方•食治》)他說:“藥、食兩攻,則病勿逃矣。”(《千金翼方•養性》)還主張把藥物與針灸結合起來治病,所謂“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針灸》),這是醫學上提倡綜合治療法的先聲。當然還應指出這些書裡還夾雜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這正是作為道教徒的孫思邈的宗教世界觀的侷限性。

明正統《道藏》中所收醫藥類書籍自《黃帝內經素問》、《八十一難經》以及上述之《肘後方》、《千金方》等約二十部,但還有一些道教醫籍如張三丰《仙傳方》、趙宜真《濟急仙方》、邵真人《青囊雜纂》、臞仙《壽域神方》等都未收入。總之,道教是重視醫藥的,雖然其出發點是為了宗教上的求仙長生,但其內容包含有不少科學的有價值的東西,應該引起重視,加以發掘整理。

一、道教與醫藥

道教為了達到成仙長生的目的,首先得卻病延年,而醫藥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壽。所以,醫藥成為仙道修煉的重要方術之一,凡是學道求仙的人必須懂得醫藥,醫藥成為有知識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課。道教徒把藥分為上中下三品,認為上品藥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長生不死。《抱朴子•對俗篇》說:“知上藥之延命,故服其藥以求仙。”中品藥可以養生延年,下品藥才用來治病。上藥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藥,葛洪說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雲:“九轉之丹,服之一日得仙。”還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昇天。”(《抱朴子•金丹》)但是這種金丹是經不住實踐檢驗的,歷史上許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藥,不僅沒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詩上說:“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歷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諸帝,如憲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藥中毒死的。①五代時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衝等鍊金石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臨死時給他的兒子齊王李璟說:“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視以為戒。”(《南唐書•烈祖本紀》)自宋以後煉外丹服食術求仙之風才日漸衰微。隋唐以前由於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藥,總是千方百計地去尋找長生不死的“上藥”,這種“上藥”事實上是沒有的,上藥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尋可以延年益壽、治病養生的中、下藥。為了服食,必須懂得醫藥,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都是著名的醫藥學家。

《神農本草經》是戰國、秦、漢以來藥物知識的總結。這部書裡就帶有明顯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一百二十種,久服可以輕身益氣,不老延年。中品藥百二十種,可以抗禦疾病,補虛弱。下品藥百二十五種,可以除寒熱邪氣,破積聚。葛洪引《神農四經》說:“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羽毛,行廚立至。……中藥養性(生),下藥除病”。(《抱朴子•仙藥》)可見上藥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這些藥物大都出戰國秦漢時方士所傳,其中對好些藥物都說:“不老神仙”,“長生不老”就是證明。在《漢書•藝文志》裡就把“醫經”、“經方”、“房中”、“神仙” 四類書同列於方技略,正說明古代迷信與科學是互相雜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藥物中列於首位的就是歷代方士奉為仙丹妙藥的丹砂。葛洪說:“仙藥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藥》)“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遠矣,故能令人長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煉丹中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丹砂(HgS)加熱離解出水銀,水銀和硫黃反應,加熱昇華,又生成丹砂。道士們不理解其中的化學反應,把它看得很神秘,視為仙丹,結果許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時珍批判道:“水銀乃至陰之精,稟沉著之性。得凡火鍛鍊,則飛騰靈變,得人氣燻蒸,則入骨鑽筋,絕陽蝕腦,陰毒之物,無似之者。……《抱朴子》以為長生之藥。六朝以下貪生者服食,致成廢篤而喪厥軀,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綱目》卷九水銀條)

葛洪(283-363年)丹陽句容(江蘇句容縣)人。他“綜練醫術”,(《晉書》本傳)是著名的醫藥學家。葛洪醫藥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後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藥方》十卷,《黑髮酒方》一卷等。他感到醫藥的方書卷帙煩重,加以選輯整理,編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將方便經驗方編撰為《肘後要急方》,用以救急,便於攜帶,可以懸於肘後,故又名《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它包括傳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兒科及獸醫等各方面。對各種病的起源、病狀、治療方法都有所敘述。如其中關於痘症(天花)流行和結核病的記述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記載。又提出用狂犬腦敷貼傷口來治療狂犬病的方法,這也為後來科學證明狂犬腦裡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質。《肘後方》經陶弘景增補為《肘後百一方》,“取佛書人有四大,一大輒有一百一病之義名之” (《直齋書錄解題》)。以後金代楊用道又取唐慎微《證類本草》中所附藥方,加以增補,名為《附廣肘後備急方》,足見這部書為歷代醫學家所重視。

陶弘景(456-536年)丹陽秣陵(江蘇南京)人。弘景知識廣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學者。史稱其尤明“醫術本草”。(《梁書》本傳)他的醫藥學著作有《本草集註》,增補葛洪《肘後方》為《肘後百一方》,還有《藥總訣》、《效驗施用藥方》、《集金丹黃白要方》、《服草木雜藥法》、《靈方秘奧》等。

如上所述,由漢代結集的一部古代藥典《神農本草經》載有藥物三百六十五種,分為上中下三品,這一分類法受煉丹方士的影響,認為上品藥服之可以成仙,顯然是不科學的。《本草》經過漢魏晉以來的歷代傳抄,字義殘缺,品次錯雜,弄得很混亂。陶弘景是精通藥物學的,他在《本草》學上的貢獻是:(一)整理了《神農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註》中改變了把藥物按上中下三品分類的方法,他根據藥物種類的不同分為玉石、草木、蟲獸、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類,這種分類法顯然比三品法更科學、更明確一些。以後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分類都是在這基礎上加以改進的。(二)根據漢魏晉以來幾個世紀許多名醫用藥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於《神農本草》三百六十五種藥物之外,又增補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取名為《名醫別錄》,把《本草》中藥物發展成七百三十種。(三)對藥物的性能、形狀、特徵、產地都加以說明。對於一種藥物有多種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為本。中醫在用藥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別。但在《神農本草》中則以上品為君,中品為臣,下品為佐使,這種機械的劃分顯然是受了煉丹家方士的影響。陶弘景以藥物主治之病來確其性能,如治黃疸病的藥有茵陳、梔子等,祛風的用藥有防風、防己、獨活等。這是對《本草》學的一個重要的發展。(四)在藥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藥為君,輔助的藥物為臣、佐使,又根據人的老少、男女、身體的虛實以及各地的生活習慣、環境的不同進行辨證論治,發展了《本草》學。

隋唐之際的著名醫學家孫思邈(581—682年)。他隱於太白山,學道煉氣,精於醫藥。著《備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甚至對於貓到底屬陰物還是陽物,玄學界都產生過爭論,一派觀點認為貓五行屬於木,屬陰物,擁有馭鬼的本領(“役鬼”)。而另一派認為,貓應當與虎一樣,屬於陽物,五行屬金,通過自身強大的煞氣鎮壓鬼物。現在來看,第一種觀點已經成為當今的主流觀點。但無論哪種觀點才是真相,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中國古代玄學研究者早已把貓定義為可以駕馭、鎮壓鬼物的存在。這也是家貓鎮宅之說最根本的理論依據。

但在中國這個多神、多仙的國度,自古以來,關於貓成仙得道的記載少之又少。甚至五大門仙家中,並沒有這種天然靈力強大的動物。比起狐狸、黃鼠狼等動物,貓的靈覺、靈力並不弱,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備天然的優勢:與鬼物的溝通能力、聚集陰氣場的能力、對人靈魂的觀察及解讀能力等等。

關於貓這種動物的修行,一種觀點認為是以9年為期,每9年貓便會長出一條全新的尾巴(據說靈體狀態才能看到)而當這隻貓成為了九尾貓後,它實際上已經達到了極高的修行水平。

比起九尾狐900年的修行週期,貓的修行之路看上去容易的多。

但事實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

舉一個例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認為九尾貓並不能擁有變化為人形的能力,必須要先成為九尾貓然後再修行九年才能擁有變化為人的能力,而這需要一隻貓至少達到81年的壽命。

而之前我們說過,狐狸在50歲的年紀便可以第一次變化為人,相比之下,狐狸的修為雖然時間更長,卻比貓的成效更為顯著,換言之一隻50歲的貓和一隻50歲的狐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存在。(但如果是對比九尾貓和九尾狐,就又不一樣了)

當然,九年為期是說法之一,另一種流傳更廣的說法是二十年為期,也就是貓每20年才能修出一條新尾巴。

而在這種體系下,第九條尾巴的出現並非一個簡單的時間積累問題,而是存在“貓的報恩”這種試煉。

據說大部分貓走上修行之路後,都最終停留在了八尾貓的狀態,也就是大約140年的歲數。正常家貓的壽命是14年,八尾貓已經是正常貓10倍的壽命了,140歲的貓在貓這一族中,絕對算是非同凡響的存在了。

但是第九條尾巴的修煉,可能是20年,也可能是200年甚至2000年。

因為有一場“貓的報恩”的試煉。

據說,貓一生唯一能夠記住的永遠是第一個主人,某種程度上,貓的忠誠性並不比狗差,只是貓不善於表達情感。

一隻貓如果想走上修行之路,首先要完成正常的貓壽,這就需要它所在的家庭給它安全的生活空間、充足的食物並且提供一些特殊的機緣(比如風水、氣場、修道的家庭等等)。

在中國傳統風俗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印象:歲數極大的老貓,最終都不會死在家裡。在古代,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家貓最終死在家裡,被視為不吉。事實上,大部分情況下,就算主人希望自己的貓在家中壽終正寢,很多時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貓在自己快過世的時候會主動離開家庭,去野外找到辭世的地方。

一些老人可能會告訴你,真正聰明的貓是絕不會允許自己死在主人家裡的,因為這會影響主人家的氣數並且會影響貓自己的運勢。(但這一切說法都是古代的,對今天而言並不具備參考的價值,請不要過度分析這種古代的風俗並聯想自己家中貓的晚年問題)

不過有一種說法認為,這種情況其實並非是貓跑出去找過世的地方,而是它走出去踏上了修行的道路。

如果有一天你自己家的老貓(超過10歲大約就可以算老貓了)忽然消失不見了,其實你不用太過傷心,因為很可能它是去修行了。

而在修行過程中,這隻貓會不斷遇到各種挑戰和機緣,直到它成為了八尾貓。

而當八尾的修為獲得後,貓就需要去完成屬於貓的那場試煉——它需要去報答自己第一個主人的養育恩情。

但是問題來了,一隻貓就算最順利的情況下,達到八尾的水準,也需要140年,而140年當年的主人家庭大約到第幾代人了呢?我們拿25年一代來簡單估算,已經是第5~6代後人的時期了。舉一個直觀的例子,從現在算起140年前是什麼時候?是光緒二年,我們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家庭,140年中你的家族是否有過搬遷?是否改過姓氏?是否一些同族的分支已經絕後了?

很明顯,這不是一個看上去那麼簡單就可以完成的試煉,對貓而言最倒黴的情況,是主人家的直系血親已經絕後了(沒有後人了)那這場試煉註定無法完成。而如果是遷徙或者改姓氏,那麼也將會大大增加貓去報恩的難度。

20年一條尾巴,這本身就是一種假象完美狀態下的週期,在靈氣充足、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貓可以以20年一條尾巴的速度完成修為,但是又有多少貓真正能夠有有這樣完美的機會呢?

所以,一條八尾貓,可能已經活了200年甚至300年,然後它要去找若干代前那個主人的後代。

這幾乎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先說一說九尾貓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首先,據說九尾貓與天地同壽,可以被尊之為“祖貓”。

此外,據說九尾貓性格並不是非常好,脾氣比較怪異,而它們強大的實力,讓眾多有正規神階、仙班的存在都異常畏懼。

那這種存在的數量如何呢?據說自古以來,九尾貓不足10只,比九尾狐的數量少的多。這更突顯了這種存在的珍惜度。

為什麼會如此稀少呢?有一個很古老的說法,傳說八尾貓去向原本主人家後代報恩時,必須通過自己的法力滿足主人家後代的一個願望。而當願望達成時,會長出一條新尾巴,不過這個願望實現的代價之一,是這隻貓還會自動消失一條尾巴。

這才是貓為何難以完成最終修行的核心原因,因為天道法則給貓之一族制定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規則。

但這套規則依然有破解的方法,就是當貓去找原本主人後代詢問其願望時,如果這個人類說:“我的願望是你能夠成為九尾貓。”或者說“我的願望就是你心中的願望”時,這隻貓在這種福佑和祝福下,會實現質變——真正成為九尾貓。

但幾乎100%的情況下,人類不會放棄這種給自己許願的機會。

“讓我更富裕吧。”

“請讓我的仕途更加順利吧。”

“請幫助我找一位美麗的妻子吧。”

這些,才是八尾貓們最常聽到的願望。它們只能一次又一次去滿足這些願望,然後繼續修行,因為一個後代只能幫助九尾貓完成一次試煉。如果這個後代家族一直是獨子、獨孫,那麼八尾貓只能不斷去等待新一代成員的出現才能再次獲得試煉的機會。

這個故事,有無數的流傳版本,但都暗指了一個線索——貓的修為最終是必須得到人類的祝福的,而人類因為自己的私慾,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

於是,有的貓等待了200年,而有的貓等待了上千年,只為了得到那一句祝福。

據說許多八尾貓最終都實在受不了等待的痛苦,主動放棄的修行,進入了輪迴之道。

所以,你今天養育的貓,可能會在幾百年後去找你的後代,來試圖獲得這種祝福。那可能會是你的曾曾曾孫甚至更晚的晚輩。傳說,貓只要修行到八尾的水平後,其實都會去找主人的後代,而且一旦找到便會默默守護,並不斷尋找得到祝福的機會。

某種意義上,當我們瞭解了貓這種生物的修行法則後,我們可能便不會去責難它今天對你的冷淡、孤傲,因為每一隻貓可能心中都有一個答案:“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有時候,你和你的貓目光對視時,可能會看到某種說不清的情緒,據說貓都會評估自己的主人,它會思考如果是這個人類的後代,會不會有一天幫助自己實現修為呢?

如果一隻貓最終獲得了九尾的正果,它與你靈魂之間的聯繫也不會終結,據說成為九尾貓後,貓會去地府一趟查閱曾經的那個第一代主人轉世的情況,然後某一天它會出現在某一世你的身邊,那可能只是某個下午陽光下的一塊草地邊,一隻貓靜靜地走了過來,它在你身上蹭了蹭,然後盯著你看了一會,便默默走開。

可能,這一次相遇,它已經等待了30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