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8種人羣的靜脈穿刺,每個護士都該掌握!(附圖)

一文读懂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每个护士都该掌握!(附图)

一文讀懂8種人群的靜脈穿刺,建議收藏轉發~

雖然靜脈穿刺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是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但是有些時候碰到個別特殊情況,還真不一定記得那麼清晰。記憶模糊的時候,千萬別輕易動針。碰到不友好的患者,一針下去沒紮好,或許你就攤上事了!

不妨在休息的時候,跟著小編一起再來回憶回憶這些基本知識點,掌握以下8種類型的靜脈穿刺方法。

1

普通靜脈

見於體質健壯者

血管特點:富有彈性,易於固定。

部位:手背部。

穿刺法:行直刺或側刺。

一文读懂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每个护士都该掌握!(附图)

注意事項:體質肥胖者皮膚上表淺靜脈走行不明,穿刺前需先用手指摸清走行與深淺度。

2

滑動靜脈

見於消瘦者及老年患者

血管特點:皮下脂肪少,缺乏支持,血管在皮下易活動。

部位:手腕部及足踝腕部。

穿刺法:繃緊上下皮膚,固定血管後行旁刺。

一文读懂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每个护士都该掌握!(附图)

注意事項:宜選用銳利的針頭,迅速刺入。

3

硬化血管

見於老年人,高血壓症及動脈硬化症患者

血管特點:血管壁厚而堅硬,有堅實感,彈性小,易活動,很暴露,像鐵絲。

部位:手背、足背。

穿刺法:緊繃皮膚,固定血管,行直刺。

一文读懂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每个护士都该掌握!(附图)

注意事項:宜選用銳利的針頭,以利刺入。

4

脆弱靜脈

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血液疾病及慢性腎炎等

血管特點:由於組織細胞退化,間質疏鬆,因而血管壁脆性大,彈性小,易被刺破。

部位:手背、手指。

穿刺法:由血管側面謹慎緩慢地刺入。

注意事項:選用細小針尖斜面短的針頭,推藥時緩慢,以防穿刺血管造成漏血或漏藥。

5

塌陷靜脈

見於失血過多,嚴重脫水或重危衰竭者

血管特點:不顯露,但充盈不好。

部位:小臂、手背、足背。

穿刺法:壓緊血管上端後推動血液,待血管充盈後壓緊固定,再穿刺。

一文读懂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每个护士都该掌握!(附图)

注意事項:由於血管較難尋找,穿刺時必須耐心認真,不要時穿刺前先行熱敷,使血管擴張顯露。

6

水腫靜脈

見於心、腎疾病患者

血管特點:不顯露,但充盈較好。

部位:手背、足背。

穿刺法:旁刺或正刺。

一文读懂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每个护士都该掌握!(附图)

注意事項:先給局部加壓,使水腫液分散,靜脈顯出。

7

隱形充盈靜脈

見於肥胖或女患者

血管特點:深而不顯但充盈好,易固定。

部位:手背、足背。

穿刺法:正刺或旁刺。

一文读懂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每个护士都该掌握!(附图)

注意事項:進皮膚後由左食指引導右手針刺入血管。

8

小兒靜脈

見於嬰幼兒

血管特點:血管細、腔內容納血量少。

部位:頭皮、手背、足背。

穿刺法:一般採用頭皮靜脈,頸外靜脈及股靜脈穿刺。

注意事項:抽血時緩慢,以免抽力過速負壓過大,使血管坍塌。股靜脈較深,穿刺時應隨時抽吸,以助尋找。

穿破後的補救方法

穿刺後無回血,外撤針頭時見回血,則說明穿透血管,採用指壓扎穿部位止血進行補救。

指壓扎穿部位止血:扎穿血管後,針頭緩慢往外撤,當有回血時停止,見回血後停止撤針。

方法1

立即指壓扎穿部位,同時鬆開止血帶,先以指重壓1min左右,然後打開輸液器,此時手指輕按,以液體能緩慢通過為準,觀察1min左右無外滲可停止按壓,膠布固定呢針頭,成功率達90%。

方法2

扎穿血管後,針頭外撤回血後,不應停止,再將針頭平行進針少許,使針頭超過扎穿部位,可避免滲漏。在做靜脈穿刺時,輸液針頭應留1/4長短的針梗在皮膚外,才能實現穿破血管後加以補救的操作。

無痛穿刺方法

手背靜脈穿刺首選橈骨莖突、尺骨莖突及第三掌骨頭形成的三角形區域。

手背橈側靜脈穿刺時痛感明顯於尺側。

針頭選擇上,一般兒童選擇4.5-5.5號,成人7-8號,大角度進針(60°左右)。

進針角度選擇

傳統靜脈:15-30°角

一般病人:45°或接近45°角

老年淺小靜脈穿刺:35°角

對指(趾)背側靜脈穿刺:10-15°角

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滾動患者:超過40°角

小兒頭皮靜脈、手背、足背淺靜脈、指(趾)間靜脈:10-45°角

肘靜脈、大隱、小隱靜脈:20-30°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