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中國還需要多久才能完全實現農村農業機械化?

大田作物農技110


對於中國完全實現農村農業機械化的時間具體是多久,這不是任何組織、任何人一句話就能實現的,更多的取決於農業市場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發現情況。

首先,我們來看看我國農業發展現狀:

  1. 我國總體呈“西高東低”的地形走勢,以長江中下游和三江平原為代表的東部地區多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開闊。西部地區則多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崎嶇不平,農田分散且高低落差明顯。


  2. 我國目前農業依然是以“精耕細作”為主,一些不發達地區小農經濟依然是農村經濟主體。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在於缺乏靈活性、經濟效益低下。

  3. 農業生產方式依然以“粗放型”為主。主要體現在生產投入高、產出低、科技投放量小等方面。農民依然看天吃飯,產量不穩定,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都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4. 農業生產者盲目經營,“產銷脫節”現象明顯。現狀就是,生產者與市場脫節,無法第一時間捕捉市場信息,自然沒辦法合理安排生產。導致的後果就是,某樣農產品常常供大於求,價格大幅下降,農民只能虧錢甚至退出農產品市場。

  5. 農機市場發展不健全。主要體現在機械功能單一、品牌公信力不高等,例如目前農機市場上很少是專門用於蔬菜生產的機械,蔬菜的採收大多仍然以人力為主。

結論:目前我國農業行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所以關於何時能完全實現農業機械化尚沒有確切答案。同時,僅僅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也不能解決農業上的其他問題,結果可能會更糟。


那麼,如何解決現存的問題呢?

我認為根本在於兩點:

1.發展壯大農業市場。根據亞當·斯密的市場理論,認為“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辦法”,簡單的說,只有當更多高素質的人才進入農業市場,專業化程度提高了,農業生產者有錢賺了,人們會自發的去解決這些問題,到時候完全實現農業機械化不過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2.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包括農機具的進口以及優勢農產品的出口,簡單地說就是從農業發達國家(美國、日本、以色列等)進口農業機械,降低關稅,讓農民買的起。通過出口我國的農產品,分擔一部分銷售壓力,提高農民收入。這樣,農民有錢了,市場上有好的機械了,完全實現農業機械化指日可待。

最後的結論,要想使一個市場變得更好,除了外部施加推力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市場參與者自身的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發展壯大市場規模,現存的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知乎那個橘子


瀉藥


中國有個基本國情,人多地少,並且山地多,田地少,全部實現農業機械化基本是不可能的


1、在沿海盆地地區可實現,土地平坦,科技發達


2、山區則應該因地制宜,很多地方特別陡,無法機械操作


3、每家每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很少,不超過2畝地,機械操作的需求不強


4、未來農村會朝著規模化,集中耕種的方式,少部分由於地理位置或者土壤不好,會被綠化

更多農業和土地相關的歡迎關注我們,交流學習


農村土地小管家


我國平原少,山區多。從農耕地狀況看,估計山地面積也會大於平原面積吧?沒有數據參考,地理知識也不足。機械化按理是可以分大、中、小、三種規格來沒計製作的。農民由於市場信息不對稱,無法穩定地按排耕作。其實我國的農機又何尚不是由於被邊緣而人才改行並流。本人就是國營柴油機廠失業的工人,插秧機的試製已經成功,但由於沒有市場而沒有能批量生產。農村並不缺實用工具,但要改進工具,農民要有投入,工廠要有實際的調查研究,試製出因地制宜的機械來。比如平原的手扶拖拉機,其實用的功能之多,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是親目所睹的,後進了城,也不知農村怎麼就用不上了。大概是年青的壯勞力都進城打工了吧?

因地制宜,依我看,原則上還是應設計製造一些適度規模的實用機械來。而農村機械的普及,農民一旦組織起來,有了勞動分工,需求馬上就會跟上來。而農村的三產融合發展,農業機械製造應放到農村去,包括機械服務在內,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時代不同了,本人已看不到任何規模的優勢所在,全國通用,談何容易?我們公司的柴油機,單單運往全國各地的運輸費有多少?沒辦法,公司自已購買車輛,組織龐大的車隊搞運輸。機器到地,必須租用倉庫存放,銷不出去,單過期罰單就受不了。從效益頂峰落到低谷,前後不過一年半的時間,公司就已資不抵債了。根本來不及轉型或研製新的產品。發電機組還堅持了二三年,而播秧機一臺也沒能生產。企業被迫改制。大力度裁員,效益低迷,不死不活。有門路的全都跳了出去,最後賣地搬遷至農村去了,幾千人剩下幾百人。部設計院設計的年產億元的廠房沒幾年全部拆除。為農服務的工人要靠農民養,農民養不起,工人也爭不了氣。工農聯盟還是需要的,實用的機械對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是幫助極大的。關鍵還是農產品價格與種養品種的適銷對路。產品降價,產出難賣,增長沒有動力,我看資本也同樣是發不了威的。但人才的下鄉,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我國的現代農業,理應是中國人的一個最最偉大的實踐,關係著中國土地上的所有生命的未來。


李198588733


小農經濟不死就永遠也不能實現機械化,其實按現在的能力隨時都可以啟動機械化進程,但是,不能啊!因為還有大批的人口指望著他們手裡的一畝三分地呢,機械化必須把土地集中,很多村莊都需要拆掉復耕,現在施行機械化那幾億人口怎麼辦?這需要時間,說的難聽一點,在這段時間內要把農村的年輕人幾乎全部的吸引進城脫離農業,對於老農民只能等待他們去世了,四十年時間應該能夠實現這個目標,二輪土地承包還有十年到期,再延期三十年之後正好四十年,四十年之後農村人口所剩無幾時才能啟動機械化進程,在這四十年內恐怕只能緩慢推進做為過渡期吧


末等市民


這個話題不好答,一時半會完全實現是不可能事,說的容易做著難。起碼還得幾年,要按說書人的口,只是一句話就可以拉。不是深山,大沙漠,還有沼澤黃土坡等複雜地型。我國都是平原,你應該知道以施用多少年。如果植樹造林是農業生產,現在以實現。只不過不是大型機機化吧。風鑽孔栽樹,修剪。小型機機工具各地能人發明。沒人地方沒人種是看到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