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山竹」復電搶修戰告捷

中央氣象局消息顯示,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登陸強度為14級(45米/秒),進入1949年以來登陸粵港澳的颱風前十名,位列第八。颱風“山竹”雖未直面襲擊惠州,但珠三角和粵東大部均處於颱風大風危險半圈影響範圍內,惠州電網嚴重受創。電力搶修人員連日來鏖戰一線,為儘快恢復正常供電開展搶修。記者從惠州供電局獲悉,截至昨日(19日)晚,受颱風“山竹”影響的用戶已基本恢復供電。

據惠州供電部門統計,受“山竹”影響,惠州共有66萬用戶停電35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線路跳閘123條次;10千伏線路跳閘213條,為防範設備和人身安全隱患,主動停運10千伏線路126條;110千伏白雲變電站和110千伏新塘變電站因浸水嚴重,被迫退出運行。惠州供電局累計投入搶修人員4000餘人,調撥應急發電車40臺,其中全省跨區域調配應急發電車20臺。

抗擊“山竹”覆電搶修戰告捷

成立黨員突擊隊奔赴災區搶修覆電。


抗擊“山竹”覆電搶修戰告捷

颱風“山竹”引發仲愷內澇,供電人員在搶修路上救起被困群眾。


抗擊“山竹”覆電搶修戰告捷

供電人員頂著烈日搶修大亞灣受損線路。


抗擊“山竹”覆電搶修戰告捷

客戶用電經理深夜冒雨檢修電錶。


抗擊“山竹”覆電搶修戰告捷

深夜搶修受損供電設備。


抗擊“山竹”覆電搶修戰告捷

供電部門爭分奪秒地研究分析搶修計劃,為儘快覆電做好準備。


抗擊“山竹”覆電搶修戰告捷

夜以繼日連續兩天開展搶修工作,檢查一二次設備受損情況。

災前嚴防

枕戈待旦待風來

此前,“山竹”在菲律賓造成嚴重的人員和財產損失。預感到颱風將帶來巨大的破壞力,惠州供電局高度重視颱風防禦工作,嚴格按照“災前防、災中守、災後搶”的要求,組織各生產單位充分利用颱風影響前的寶貴時間,對設備設施開展拉網式排查整治;對臨近供電設備的漂移物、鐵皮屋、不規範廣告牌等安全隱患,由客戶經理聯繫業主方,督促其清除或進行加固處理。

該局還通過短信、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向全市客戶發送颱風期間用電安全防範宣傳信息,加強對社會公眾的用電安全宣傳,提高公眾在災害天氣下預防意外觸電和安全用電的意識。

16日是週末,惠州供電全體員工取消休假、在崗到位,進入防禦颱風臨戰狀態。此時,應急物資倉庫已完成了應急裝備、搶修物資的盤點核實,為可能出現的應急搶修工作做好準備。同時,4000人的應急搶修隊伍到位待命,並按搶修區域進行了預分配,隨時聽候調用。正因為災前防工作的有效落實,不僅消除了部分潛在威脅因素,更使得災後修復工作能夠高效有力進行。

連年投入線路“定力”明顯增強

“山竹”過境,惠州全市普遍錄得10~12級風力,其中大亞灣三門島錄得17級陣風。強勁的風力,讓人想起曾對惠州電網造成重創的“天兔”颱風。2013年9月,因同樣是14級超級颱風“天兔”影響,共造成10千伏及低壓電線杆倒(斜)杆4330根,中低壓線路受損333.2千米。

數據顯示,與2013年強颱風“天兔”影響惠州時相比,“山竹”過境後,線路跳閘數和中壓線路倒杆數均大大減小。“山竹”兩個數據為1760根和113.35千米。

惠州供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得益於近年來對沿海電網進行防風加固工作所取得的實效。自“天兔”颱風後,惠州供電局積極推進沿海地區輸配電線路防風加固改造,並結合氣象部門風力分佈模型,合理安排設備距離海岸線的距離,提升沿海40公里內地區電力設施抗風能力。

自2013年起,該局累計投入資金6.38億元對沿海地區電力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分別採取了縮短線路耐張段,減小電杆檔距,加固杆塔基礎,加裝防風拉線,更換高強度電杆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架空線路的防災能力,並在架空線路逐步推廣使用了非金屬拉線替代了以前的金屬拉線材料,使其更加堅韌可靠;推廣應用使用新型複合材料電杆,不僅本身重量比傳統水泥杆塔更輕,還具有一定的可形變度,減少狂風中杆塔折斷的可能。通過這些手段大幅提升了輸電線路、杆塔的抗風能力,為搶修覆電工作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

災後啟示

“政企商住”多方聯動為預防之道

此次颱風對惠州電網影響巨大,能在臺風登陸3天后恢復用戶供電,惠州供電局近年來大力實施的“抗風加固”工程功不可沒。不過,除了供電部門外,“政企商住”等方面都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應對天災。

據惠州供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颱風造成設備故障有相當比例是鐵皮屋、廣告牌、林木、標語橫幅等飄掛、壓覆設備、線路導致。早在臺風前,惠州供電局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提前對線路周邊的危險源、樹障和“兩違”建築進行清理整治,在整治區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由於電力設備遍佈全市各個片區,突擊式清理也沒辦法完全防範,更多還是要靠各個產權所有人增強安全意識,遵守法律法規,不要亂搭、亂建、亂掛。”惠州供電局生產技術部工作人員說。

此外,還有不少小區因為配電房設計在地下層,遭颱風帶來的暴雨、內澇淹沒,部分小區在公用線路覆電後也無法及時恢復用電。供電部門技術人員介紹,部分線路雖已搶修完成,但僅僅是具備供電條件,不一定具備安全送電條件。要成功復送電,打通覆電的“最後一公里”,還需要進行一系列全面排查。例如,有些小區配電房受到暴雨影響,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浸,強行送電可能導致缺相或短路的問題,若送電前不經過絕緣測試,則可能導致更大的險情。

“希望房地產開發企業、物業管理公司和住戶能夠吸取這次暴雨的經驗教訓,想辦法對地勢低窪、設計不合理的配電設施進行遷移或整改”。惠州供電局相關負責人說。

搶修人物故事

■惠陽供電局工程建設部副主任黃志球

巡線救人兩不誤,他上了央視!

19日,央視新聞頻道報道《廣東惠州:颱風中的救援“把手交給我”》講述了惠州惠陽供電局共產黨員劉強、黃志球在巡線途中,救助兩名受困群眾的故事。

原來,16日晚,正值颱風“山竹”在惠陽區肆虐之際,一則救人的短視頻在網絡中迅速走紅。在視頻中,可以看到數名市民被洪水包圍,寸步難行,正在巡視受災設備的惠陽供電局搶修人員發現這一情況後,迅速展開了救援行動。一開始市民還不敢鬆手,見此情形,搶修人員對他們喊到:“不要怕,把手交給我們!”在供電人員鼓勵下,市民一點一點靠近,最終成功將被困市民救起。

作為營救人員之一的黃志球,是惠陽供電局工程建設部副主任,在本次抗颱風中,主要負責統籌施工力量,安排現場搶修工作。16日下午颱風登陸,惠陽轄區受災嚴重,當時他正和同事冒雨前往淡水河壩尾排澇站巡視電力設備,就在巡視過程中發現了被困市民。回憶起當晚,黃志球仍心有餘悸:“當時水流很急,風又很大,水已經漫過他們的肩膀,隨時都有可能被水沖走。”成功將被困市民救起並轉移到安全地方後,他又立刻投身到巡視工作中。

經過一夜的忙碌,他來不及休息,17日清晨,他就與同事以及前來支援的部隊官兵,奔赴到水浸嚴重的110千伏白雲站搶修排水工作中。在變電站周邊,到處是受浸泡的小車,“我們的車也熄火了,沒有車過去,我們就划船過去,如果船也過不去,我們就趟水過去。”黃志球指著不遠處的搶修車說道。就在此時,他的電話響起,他用沾滿泥水的手接起了電話:“喂,好的,我立刻就到。”有另一個緊急任務要他立刻前往,黃志球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搶修地點,一夜未眠的他,此時雙眼已佈滿血絲。

颱風過境後,惠陽淡水城區、秋長街道內澇嚴重,多個小區受浸。黃志球臨危受命,挑起了城區配網停送電工作施工力量協調“總指揮”的重擔。他負責整個搶修工作過程中100餘支搶修分隊的停送電及安全交底工作,掌控著整體搶修進度的推進。黃志球每天拿著兩臺手機,帶著兩塊充電寶,手機從白天響到晚上。每天都要接打300多次電話、下達400多次工作指令,如此龐大的工作量中,讓他像陀螺一樣高速運轉著。

“我都習慣了。”面對如此高強度的覆電任務,黃志球一邊的說,一邊記錄著剛發出去的工作安排。原來他有一個習慣,在工作時,他都會用手寫來記錄每次工作安排的內容。翻看黃志球這些年的工作筆記,一本泛黃的筆記本上,清晰地逐條列著時間、地點、工作內容,做到忙中不亂,有條不紊。

經過兩天的全力搶修,惠陽區受影響線路恢復供電,確保了整個搶修隊伍的施工安全及搶修工作的按時完成,搶修覆電工作零差錯。

如今,從抗擊颱風“天兔”開始,這已經是他在抗颱風前線的第5個年頭。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從抗風菜鳥成長為一名抗風老手,黃志球用實際行動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每次抗颱風工作都有他的身影。

常年與時間賽跑,為災區客戶搶修覆電,他得到很多同事以及客戶的信賴:“每次去搶修,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用戶看到我們都會鬆口氣,恢復送電那一刻,聽到他們說‘有電了,有電了’,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再辛苦也值得。”

■惠東供電局稔山供電所所長鄭建平

搶修期間日均睡眠不足4小時

“所長這些天都沒怎麼休息,一直忙碌於指揮、部署、巡視、搶修,整個人看起來憔悴了不少。”稔山供電所的一名運維人員說道。19日14時,連續幾天高強度工作的惠東供電局稔山供電所所長鄭建平仍在關注、掌握搶修進展,不斷地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會商,組織並率領員工緊而有序地開展線路勘察和搶修覆電工作,為的只是同暴雨、洪水搶奪多一點時間。

12日,“百里嘉”及“山竹”雙颱風接踵而至,惠東供電局啟動防風防汛IV級響應。鄭建平抓緊颱風到來前的時間,帶領工作人員到現場檢查重要用戶配電高壓室、為10千伏線路加裝防風拉線、清理樹障。

超強颱風“山竹”於16日早上在珠三角地區登陸,惠東縣稔山鎮受災嚴重,網絡信號一度中斷,陸續有400餘名搶修人員前來支援。自颱風登陸前,鄭建平就時刻關注線路跳閘情況,登記受損地點及地形,待風勢雨勢減弱後立即對停電線路搶修覆電工作。道路被洪水淹沒,他就坐著橡皮艇前往一線巡視、搶修;遇到橡皮艇無法到達的小巷,他便毫不猶豫地涉水抵達現場。

在抗風搶修的這些天,鄭建平日均睡眠不足4小時,同事很擔心他扛不住。就一週前,鄭建平才調到稔山,此前他在白花供電所剛遭遇了一場數十年一遇的暴雨。那場暴風雨短短2日便對惠東縣白花鎮造成了罕見的洪澇災害。

當時,任惠東局白花供電所所長的他面對已成汪洋的白花鎮,帶領運維人員衝鋒在搶險抗災的前線。巡視中的鄭建平發現,水位正不斷上漲,積水已經沒過了路上汽車的輪子,猛然想起停放在供電所裡的汽車也難逃一劫,包括自己新買的私家車。

從白花到稔山,接連經歷兩場嚴重“天災”,鄭建平沒有抱怨過勞累,沒有用“不熟悉情況”推脫工作。“我是黨員,又是供電人,這些責任必須擔當起來。”

■博羅供電局配電檢修專責沈瑞錫

完成博羅搶修後又去支援惠東

“小沃線臺區的問題已經處理完畢”、“平海片區目前已完成52個臺區的修復工作”……

在惠東平海抗災覆電現場,有這麼一個身影在持續奔走,他就是博羅供電局配電檢修專責——— 沈瑞錫。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同時也是博羅供電局的配電技術專家,平日裡他跋山涉水、徒步現場查驗設備,總喜歡把一句話掛在嘴邊:“不到現場看看設備的具體情況,我心裡不舒服。”這種凡事喜歡親力親為的工作態度讓他贏得了身邊同事們的尊重和信賴。2017年,颱風“天鴿”襲擊珠海,在組建支援珠海救災覆電隊伍的時候,大家也是第一時間想起了沈瑞錫。

颱風“山竹”肆虐惠州,在率先完成了博羅縣的搶修覆電工作後,沈瑞錫隨同博羅供電局的搶修隊伍奔赴一線,投身到此次颱風的重災區——— 惠東縣的抗風搶修支援工作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力有所及的情況下,肯定要伸出援手,把全面覆電的勝利旗幟也帶到惠東來。”他說。

作為隊伍中技術嫻熟的無人機飛手,他除了實時跟進現場搶修情況,更主動承擔起了查找疑難線路設備故障的重任,和大部隊一同頂風冒雨,連日奮戰。

僅僅用了兩天時間,沈瑞錫所在的博羅供電局支援惠東搶修隊伍完成了上級交付的所有搶修任務,累計排查臺區100座,處理受損臺區88座,組立低壓電杆83條,校正低壓電杆149條,拆裝低壓導線約43公里,為當地的覆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都是兄弟們給力。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也不能完成任務。”當最後一個搶修任務完成時,沈瑞錫鬆了口氣,伸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緊繃了兩天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任務完成,我們終於可以放心回家了。”

本版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何文浩 蔣立濤 劉冠瑩 郭思宇 廖偉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