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山竹”复电抢修战告捷

中央气象局消息显示,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强度为14级(45米/秒),进入1949年以来登陆粤港澳的台风前十名,位列第八。台风“山竹”虽未直面袭击惠州,但珠三角和粤东大部均处于台风大风危险半圈影响范围内,惠州电网严重受创。电力抢修人员连日来鏖战一线,为尽快恢复正常供电开展抢修。记者从惠州供电局获悉,截至昨日(19日)晚,受台风“山竹”影响的用户已基本恢复供电。

据惠州供电部门统计,受“山竹”影响,惠州共有66万用户停电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跳闸123条次;10千伏线路跳闸213条,为防范设备和人身安全隐患,主动停运10千伏线路126条;110千伏白云变电站和110千伏新塘变电站因浸水严重,被迫退出运行。惠州供电局累计投入抢修人员4000余人,调拨应急发电车40台,其中全省跨区域调配应急发电车20台。

抗击“山竹”复电抢修战告捷

成立党员突击队奔赴灾区抢修复电。


抗击“山竹”复电抢修战告捷

台风“山竹”引发仲恺内涝,供电人员在抢修路上救起被困群众。


抗击“山竹”复电抢修战告捷

供电人员顶着烈日抢修大亚湾受损线路。


抗击“山竹”复电抢修战告捷

客户用电经理深夜冒雨检修电表。


抗击“山竹”复电抢修战告捷

深夜抢修受损供电设备。


抗击“山竹”复电抢修战告捷

供电部门争分夺秒地研究分析抢修计划,为尽快复电做好准备。


抗击“山竹”复电抢修战告捷

夜以继日连续两天开展抢修工作,检查一二次设备受损情况。

灾前严防

枕戈待旦待风来

此前,“山竹”在菲律宾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预感到台风将带来巨大的破坏力,惠州供电局高度重视台风防御工作,严格按照“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的要求,组织各生产单位充分利用台风影响前的宝贵时间,对设备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对临近供电设备的漂移物、铁皮屋、不规范广告牌等安全隐患,由客户经理联系业主方,督促其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

该局还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全市客户发送台风期间用电安全防范宣传信息,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用电安全宣传,提高公众在灾害天气下预防意外触电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16日是周末,惠州供电全体员工取消休假、在岗到位,进入防御台风临战状态。此时,应急物资仓库已完成了应急装备、抢修物资的盘点核实,为可能出现的应急抢修工作做好准备。同时,4000人的应急抢修队伍到位待命,并按抢修区域进行了预分配,随时听候调用。正因为灾前防工作的有效落实,不仅消除了部分潜在威胁因素,更使得灾后修复工作能够高效有力进行。

连年投入线路“定力”明显增强

“山竹”过境,惠州全市普遍录得10~12级风力,其中大亚湾三门岛录得17级阵风。强劲的风力,让人想起曾对惠州电网造成重创的“天兔”台风。2013年9月,因同样是14级超级台风“天兔”影响,共造成10千伏及低压电线杆倒(斜)杆4330根,中低压线路受损333.2千米。

数据显示,与2013年强台风“天兔”影响惠州时相比,“山竹”过境后,线路跳闸数和中压线路倒杆数均大大减小。“山竹”两个数据为1760根和113.35千米。

惠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得益于近年来对沿海电网进行防风加固工作所取得的实效。自“天兔”台风后,惠州供电局积极推进沿海地区输配电线路防风加固改造,并结合气象部门风力分布模型,合理安排设备距离海岸线的距离,提升沿海40公里内地区电力设施抗风能力。

自2013年起,该局累计投入资金6.38亿元对沿海地区电力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分别采取了缩短线路耐张段,减小电杆档距,加固杆塔基础,加装防风拉线,更换高强度电杆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架空线路的防灾能力,并在架空线路逐步推广使用了非金属拉线替代了以前的金属拉线材料,使其更加坚韧可靠;推广应用使用新型复合材料电杆,不仅本身重量比传统水泥杆塔更轻,还具有一定的可形变度,减少狂风中杆塔折断的可能。通过这些手段大幅提升了输电线路、杆塔的抗风能力,为抢修复电工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灾后启示

“政企商住”多方联动为预防之道

此次台风对惠州电网影响巨大,能在台风登陆3天后恢复用户供电,惠州供电局近年来大力实施的“抗风加固”工程功不可没。不过,除了供电部门外,“政企商住”等方面都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应对天灾。

据惠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台风造成设备故障有相当比例是铁皮屋、广告牌、林木、标语横幅等飘挂、压覆设备、线路导致。早在台风前,惠州供电局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提前对线路周边的危险源、树障和“两违”建筑进行清理整治,在整治区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由于电力设备遍布全市各个片区,突击式清理也没办法完全防范,更多还是要靠各个产权所有人增强安全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不要乱搭、乱建、乱挂。”惠州供电局生产技术部工作人员说。

此外,还有不少小区因为配电房设计在地下层,遭台风带来的暴雨、内涝淹没,部分小区在公用线路复电后也无法及时恢复用电。供电部门技术人员介绍,部分线路虽已抢修完成,但仅仅是具备供电条件,不一定具备安全送电条件。要成功复送电,打通复电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全面排查。例如,有些小区配电房受到暴雨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浸,强行送电可能导致缺相或短路的问题,若送电前不经过绝缘测试,则可能导致更大的险情。

“希望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公司和住户能够吸取这次暴雨的经验教训,想办法对地势低洼、设计不合理的配电设施进行迁移或整改”。惠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抢修人物故事

■惠阳供电局工程建设部副主任黄志球

巡线救人两不误,他上了央视!

19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广东惠州:台风中的救援“把手交给我”》讲述了惠州惠阳供电局共产党员刘强、黄志球在巡线途中,救助两名受困群众的故事。

原来,16日晚,正值台风“山竹”在惠阳区肆虐之际,一则救人的短视频在网络中迅速走红。在视频中,可以看到数名市民被洪水包围,寸步难行,正在巡视受灾设备的惠阳供电局抢修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迅速展开了救援行动。一开始市民还不敢松手,见此情形,抢修人员对他们喊到:“不要怕,把手交给我们!”在供电人员鼓励下,市民一点一点靠近,最终成功将被困市民救起。

作为营救人员之一的黄志球,是惠阳供电局工程建设部副主任,在本次抗台风中,主要负责统筹施工力量,安排现场抢修工作。16日下午台风登陆,惠阳辖区受灾严重,当时他正和同事冒雨前往淡水河坝尾排涝站巡视电力设备,就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被困市民。回忆起当晚,黄志球仍心有余悸:“当时水流很急,风又很大,水已经漫过他们的肩膀,随时都有可能被水冲走。”成功将被困市民救起并转移到安全地方后,他又立刻投身到巡视工作中。

经过一夜的忙碌,他来不及休息,17日清晨,他就与同事以及前来支援的部队官兵,奔赴到水浸严重的110千伏白云站抢修排水工作中。在变电站周边,到处是受浸泡的小车,“我们的车也熄火了,没有车过去,我们就划船过去,如果船也过不去,我们就趟水过去。”黄志球指着不远处的抢修车说道。就在此时,他的电话响起,他用沾满泥水的手接起了电话:“喂,好的,我立刻就到。”有另一个紧急任务要他立刻前往,黄志球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抢修地点,一夜未眠的他,此时双眼已布满血丝。

台风过境后,惠阳淡水城区、秋长街道内涝严重,多个小区受浸。黄志球临危受命,挑起了城区配网停送电工作施工力量协调“总指挥”的重担。他负责整个抢修工作过程中100余支抢修分队的停送电及安全交底工作,掌控着整体抢修进度的推进。黄志球每天拿着两台手机,带着两块充电宝,手机从白天响到晚上。每天都要接打300多次电话、下达400多次工作指令,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中,让他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着。

“我都习惯了。”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复电任务,黄志球一边的说,一边记录着刚发出去的工作安排。原来他有一个习惯,在工作时,他都会用手写来记录每次工作安排的内容。翻看黄志球这些年的工作笔记,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清晰地逐条列着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做到忙中不乱,有条不紊。

经过两天的全力抢修,惠阳区受影响线路恢复供电,确保了整个抢修队伍的施工安全及抢修工作的按时完成,抢修复电工作零差错。

如今,从抗击台风“天兔”开始,这已经是他在抗台风前线的第5个年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抗风菜鸟成长为一名抗风老手,黄志球用实际行动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每次抗台风工作都有他的身影。

常年与时间赛跑,为灾区客户抢修复电,他得到很多同事以及客户的信赖:“每次去抢修,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用户看到我们都会松口气,恢复送电那一刻,听到他们说‘有电了,有电了’,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再辛苦也值得。”

■惠东供电局稔山供电所所长郑建平

抢修期间日均睡眠不足4小时

“所长这些天都没怎么休息,一直忙碌于指挥、部署、巡视、抢修,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了不少。”稔山供电所的一名运维人员说道。19日14时,连续几天高强度工作的惠东供电局稔山供电所所长郑建平仍在关注、掌握抢修进展,不断地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会商,组织并率领员工紧而有序地开展线路勘察和抢修复电工作,为的只是同暴雨、洪水抢夺多一点时间。

12日,“百里嘉”及“山竹”双台风接踵而至,惠东供电局启动防风防汛IV级响应。郑建平抓紧台风到来前的时间,带领工作人员到现场检查重要用户配电高压室、为10千伏线路加装防风拉线、清理树障。

超强台风“山竹”于16日早上在珠三角地区登陆,惠东县稔山镇受灾严重,网络信号一度中断,陆续有400余名抢修人员前来支援。自台风登陆前,郑建平就时刻关注线路跳闸情况,登记受损地点及地形,待风势雨势减弱后立即对停电线路抢修复电工作。道路被洪水淹没,他就坐着橡皮艇前往一线巡视、抢修;遇到橡皮艇无法到达的小巷,他便毫不犹豫地涉水抵达现场。

在抗风抢修的这些天,郑建平日均睡眠不足4小时,同事很担心他扛不住。就一周前,郑建平才调到稔山,此前他在白花供电所刚遭遇了一场数十年一遇的暴雨。那场暴风雨短短2日便对惠东县白花镇造成了罕见的洪涝灾害。

当时,任惠东局白花供电所所长的他面对已成汪洋的白花镇,带领运维人员冲锋在抢险抗灾的前线。巡视中的郑建平发现,水位正不断上涨,积水已经没过了路上汽车的轮子,猛然想起停放在供电所里的汽车也难逃一劫,包括自己新买的私家车。

从白花到稔山,接连经历两场严重“天灾”,郑建平没有抱怨过劳累,没有用“不熟悉情况”推脱工作。“我是党员,又是供电人,这些责任必须担当起来。”

■博罗供电局配电检修专责沈瑞锡

完成博罗抢修后又去支援惠东

“小沃线台区的问题已经处理完毕”、“平海片区目前已完成52个台区的修复工作”……

在惠东平海抗灾复电现场,有这么一个身影在持续奔走,他就是博罗供电局配电检修专责——— 沈瑞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博罗供电局的配电技术专家,平日里他跋山涉水、徒步现场查验设备,总喜欢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不到现场看看设备的具体情况,我心里不舒服。”这种凡事喜欢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让他赢得了身边同事们的尊重和信赖。2017年,台风“天鸽”袭击珠海,在组建支援珠海救灾复电队伍的时候,大家也是第一时间想起了沈瑞锡。

台风“山竹”肆虐惠州,在率先完成了博罗县的抢修复电工作后,沈瑞锡随同博罗供电局的抢修队伍奔赴一线,投身到此次台风的重灾区——— 惠东县的抗风抢修支援工作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力有所及的情况下,肯定要伸出援手,把全面复电的胜利旗帜也带到惠东来。”他说。

作为队伍中技术娴熟的无人机飞手,他除了实时跟进现场抢修情况,更主动承担起了查找疑难线路设备故障的重任,和大部队一同顶风冒雨,连日奋战。

仅仅用了两天时间,沈瑞锡所在的博罗供电局支援惠东抢修队伍完成了上级交付的所有抢修任务,累计排查台区100座,处理受损台区88座,组立低压电杆83条,校正低压电杆149条,拆装低压导线约43公里,为当地的复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都是兄弟们给力。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也不能完成任务。”当最后一个抢修任务完成时,沈瑞锡松了口气,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紧绷了两天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任务完成,我们终于可以放心回家了。”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何文浩 蒋立涛 刘冠莹 郭思宇 廖伟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