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盛宴背後誰會是最大的贏家?

共享汽車,盛宴背後誰會是最大的贏家?

共享汽車

分時租賃汽車,現在最常用的名詞叫“共享汽車”,在我看來名不副實,和真正的“共享經濟”是八杆子打不著的。如果非要認定個屬於“共享汽車”範圍內的話,我個人倒覺得滴滴的順風車與START更符合“共享汽車”概念。

但這並不影響我接下來要論述的有關當前火熱的“共享汽車”行業的運作邏輯與未來。

1、有關分時租賃行業,一場大國之夢?

分時租賃汽車火熱的背後,是以汽車生產商這產業資本,為其自家車輛尋找新的分銷渠道這一戰略而佈局下的棋。

缺乏產業資本支持的分時租賃公司,試圖以優先獲取客戶量的籌碼來參與這場拉力賽,將註定在這拉力賽中出局。

贏家,只有背靠產業資本這大樹蔭庇的人。

目前在市場上跑動的數萬輛分時租賃車,以國產品牌為主。雖然量級太少,但作為汽車生產商的重要的分銷渠道之一,依然為其品牌在熱點城市的宣傳,無形中做著移動廣告。同時移動大數據的收集,也為其進一步優化提升整車品質,貢獻著非常寶貴的的信息資源。

當然,最重要的是先拿到當前國家補貼,是當下車商都能看得見的利潤來源。

大國汽車工業自主之夢,是幾十年來政府頂層從未變過的決心。而以迎合“共享經濟”為噱頭,實質是以追逐資本泡沫為目的的分時租賃(共享)汽車投資而興起的這行業,則恰巧為這場大國之夢的又增添了成功的機會。

有著這種更深層的國家意志保護,就不用擔心這個行業是個“偽需求”。因為有著源源不斷的為迎合大國之夢而貢獻力量的產業資本與官員來保駕護航。

特斯拉的成功,以及引發的全球新能源汽車革命,讓一直積極行動的中國政商兩界都看到了中國汽車工業在電動車市場有著非常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傳統汽車生產商需要在這場革命中,自覺或者不自覺的,肩負起了國家戰略的重擔。

這些積極行動者,包括以直追特斯拉為目標而鎖定中高端市場的:賈躍亭的FF91,李斌的NIO,董明珠的銀隆等。基本都是造車工業以外的人入局,初期低估了造車市場的難度,產生了相當多的問題,以至於質疑之聲迭起。當然,平心而論,他們也是中國少有的最雄心壯志的企業家之一。

而植根於傳統汽車生產市場的中國車商們,以一汽、上汽、比亞迪、吉利、力帆等為主,則以推出中低端電動車為突破口,穩紮穩打的深耕這塊潛力無限的市場。

中國政府的新能源補貼政策,進一步刺激了以上車商需要更多的車量以換取更多的補貼。而被快速拉昇的中低端市場庫存,又急需尋找新的分銷渠道。這就是曾不溫不火的中國

分時租賃(共享)汽車市場,為何在近兩年會隨著產業資本的介入而火熱,並會被這場遊戲幕後真正的玩家進一步加油添柴燒的更旺的根源所在。

從一開始的資本泡沫噱頭,到現在迴歸到真正的產業拉力賽。中國分時租賃(共享)汽車市場的運作邏輯就一清二楚了。

市場邏輯關係,也註定了這個市場現存與潛在進入的各類玩家最後的出路與歸宿。

2、競爭之下,誰會勝出與落敗?

這場盛宴的參與方,必須得意識到自己是汽車生產商的分銷渠道之一。唯有依賴汽車分銷這條主線,包括不限定於對方的股權介入,戰略車商捆綁等,然後積極完善自己內部管理體系與外部生態鏈的,去擴大市場份額,才會在這場分時租賃汽車拉力賽中,勝出。

而那些比較自負非汽車產業鏈裡的玩家,自以為現在能靠自身財力,包括不限定於股東自融與非汽車產業鏈上的社會融資,就能贏得市場份額的,最終都會落敗。

消費市場中的份額增長,會大幅提升分時租賃公司與各家汽車生產商,尤其是已有戰略伙伴的議價能力,但單一渠道優勢,並不會成為主導汽車生產商選擇自己的決定性因素。

相反,分時租賃公司卻一直並會長期受制於汽車生產商,基於後者的“資金、車輛供應與售後服務、爭取地方政府偏向性政策”等關鍵因素。

這無關乎現存的市場份額大小,而是主導全局的根本性因素。

汽車生產商會在當前面對一個新興市場而傾銷原車的過程中,暫時性的與各分時租賃公司積極合作,以便最大化實現自己的分銷目的。但隨著時間的拉長,消費市場的大幅增長,競爭格局的初步定型,以及雙方合作過程中的根本性利益摩擦增多等,汽車生產商會依照自己的戰略目的,而逐步選擇性的扶持與培育個別的分時租賃公司,作為自己獨家或者極少數授權公司,以便實現長期合作與控制關係。

重資產的汽車行業,使得分時租賃公司一旦大規模的採購了某品牌車商的車輛,就會使得自己既主動,也會被動。

這又迴歸到傳統市場經營思維,及其格局裡的競爭大戰。新興技術是助其攻城掠地的強力武器,但主要操作思路已脫離互聯網思維這主線。

在廣泛向分時租賃公司傾銷車輛這塊,北汽新能源是走在市場前列。在提早培育獨家品牌這一塊,力帆做出了示範。而在從分時租賃走向銷售車輛這條主線上,樂途匯已邁出了重要一步。

這三家參與方的動作,已經為分時租賃公司的未來指明瞭方向。

這場遊戲玩來玩去,都是以車為軸心的。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並不看好市場上某些豪車與油車分時租賃品牌。未來即便不倒閉,也註定只能保有非常有限的規模。除了消費市場有限外,一大根源在還在於脫離了大國之夢背景下的:汽車生產商將其作為產品分銷渠道的主線這一邏輯。缺乏後者的有力支持,就註定了自身的歸宿。

同樣的,還有多品牌車型運營的分時租賃公司,將不得不在未來的抉擇中,選擇好自己的陣營。如果繼續自負的相信來自不同車商的多樣化產品,表面上可以豐富自己的產品端口,增強自身競爭力。但長遠來看,最終會被汽車生產商無情的拋棄。

能在這場遊戲中勝出,且做大的玩家,必將是一開始就意識到汽車生產商是這個新興行業核心--這個關鍵點。然後早早就佈局到拉攏其中不超過2家車商作為戰略伙伴的公司。

3、分時租賃汽車會解決城市擁堵難題?

我個人認為這是偽命題,事實上分時租賃汽車長期包租停車位的方式,在加劇著城市本已緊張的停車空間。如果某城被各家公司投放的車輛總合在1萬輛以上,那麼就意味著每天會有1萬個車位被長期佔據,而這並不會為城市憑空減少1萬個車位的需求。

廉價的使用價格與方便的取還方式,將會促使汽車需求端的激增,而需求端的激增、同行競爭壓力、新融資看中的規模效應、左右公司運營的生產車商等因素疊加在一起,又會促使分時租賃汽車公司進一步擴大汽車投放量,去搶佔更多的城市車位,擠壓城市現存的停車空間。

並且,需求端的主要人群是因資金壓力的無車一族,所以新的投放量並沒有減少現存市場的出行頻次與總量。所以它對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無幫助,且有可能形成新的加劇交通壓力的盲點。

同時,基於風險成本的考慮,使得分時租賃公司主要採用的是10萬以下廉價電動車為主,規模化批量投放,這在未來幾年也仍是主流。租車就是租車,仍舊不是自己的財產。這對將私家車作為必備品,看重汽車品質的中國社會來說,分時租賃行業也並不會影響傳統汽車市場的買方需求。所以買方市場的強勁需求,以及所帶來的交通擁堵壓力,也並不會因為分時租賃行業的出現而有轉色。

所以,我個人是看不到其對解決城市擁堵有什麼幫助。

解決城市交通擁堵難題的根本措施還是在城市規劃設計這一主線上。

如果非要說分時租賃行業有對緩解城市擁堵有什麼幫助的話,唯一的可能在於其可以調節城市區域內停車位的使用率,比如將停放在車位緊張區域內的車輛,錯開車流高峰時間段而反方向調度到車位富餘的區域,以優化資源使用率。但企業在現實操作中更可能遵循客戶導向原則:即將車位富餘地區的車輛,進一步向客戶集中的車位緊張區域調度,以搶奪客戶資源,加劇區域內車位緊張。同時分時租賃公司也得必備強大調度能力,需要規模化的人力資源支撐,這會帶來非常大的人工成本與管理難題,所以目前虧損中的各家在升級自身調度這一塊,並沒有操作比較好的案例。

總之,分時租賃(共享)汽車行業,並不會緩解當下城市擁堵難題;相反,還有可能形成新的擁堵來源。

4、最後的贏家或者歸宿?

也許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這場拉力賽的最終贏家將會是藉助芝麻信用而拔得流量頭籌的阿里帝國,這似乎是相當多數互聯網創業公司註定命運的歸宿。

由於產業資本的強力介入,以開拓自身銷售渠道而炒起來的分時租賃市場,因為前者的有力支持,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形成區域競爭格局。主要的分時租賃公司或將成為某一城市內的龍頭,但暫時都無法佔有更大的地區。

再者,地方政府也樂於見到本地重點車商與新興行業的發展,所以偏向性的扶持政策是必然的。對企業而言,大規模車輛的投放,其實也將地方政府綁架到了一輛戰車上。因為一旦在城市有投放數以千輛計的某家分時租賃公司的倒閉,同樣也會把如何處理這些廣泛分佈於城市各地的佔用停車位的車輛難題,甩給地方政府自己。所以,無論正反兩面,本身就傾向於保護主義的地方政府,只會給予本地分時租賃公司以更緊密的支持。

正是以上的兩大主因,將會固化未來幾年分時租賃市場的區域格局。

對於消費者而言,多頭並存所帶來的選擇難題,就為滴滴這樣的平臺提供單一窗口以集中解決帶來機會。

滴滴最大的機會應該是為消費者提供單一窗口以實現便捷的多樣選擇權,以輕資產與技術來實現對分時租賃用戶的導流,增加自己的流量。而並不應該直接介入重資產的線下汽車租賃、採購與運營。滴滴是獨立的互聯網公司,而非整個汽車產業鏈條上的分銷渠道,以至於換了身份。

當然,造車是國家戰略。要向更大的國家戰略目標靠攏,就又離不開先做分銷,再曲線回到造車的路上。這就又成了一個問題。

雖然如此,但真正的導流贏家卻是阿里帝國,因為它有芝麻信用這張獨一無二的王牌。

當客戶面臨多樣選擇難題時,更需要的是能採用更少的押金,乃至無押金來享受服務。而如果要同時選擇多家平臺享受服務的話,消費者將不得不在各家少則500元,多至2000元的押金裡,承擔起綜合在幾千塊的費用。這對以無車一族為主的消費群體,顯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加上繁瑣耗時的退款流程,比如要確認消費者是否造成車輛損失與違法扣款等,通常都是數百到上千塊的的巨大損失,所以需要一定的工作日才能完成--這源於駕駛行業特性。

而持有重資產的分時租賃公司,當然需要在以上風險隱患消除前,必須持有客戶的押金以抵禦風險,這是剛需。

消費者預期的成本因素,是推動分時租賃行業得以存在與發展的內生主因。降低心理預期成本,也是多樣化選擇難題的關鍵,直接通向市場的未來。

而當下能在押金問題上,平衡消費者與公司之間矛盾的,獨有阿里的芝麻信用提供了雙方互認的方式:給予達到設定信用分值的客戶,抵免一部分或全部押金。

芝麻信用的存在,為根本解決客戶在多樣選擇權前面臨重複押金的難題提供了機會。就像已有分時租賃公司這麼操作一樣。

幾乎毋庸置疑的是,分時租賃市場的未來,離不開芝麻信用這關鍵鑰匙。

即便阿里自己不主動創設和滴滴計劃裡一樣的分時租賃汽車集中預訂窗口,而最後掌控分時租賃行業客戶流量與費用結算這兩條主動脈,卻都很可能落到支付寶的手上。

這個新興行業鏈條上的參與方:新能源車生產商、股權投資方、分時租賃汽車運營商、第三方租賃平臺供應商等都會是贏家。

但最大的贏家,莫過於隱藏在喧囂之外,而掌控消費者信用這金鑰匙的阿里帝國!

2018年3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