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在《韓非子·外儲說》中有記載:墨翟居魯山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測量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娛樂的玩具。

宋朝風箏已在民間廣泛流行。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加,中國的風箏流傳到世界各地。先是傳到日本和朝鮮等近鄰國,後又漂洋過海,傳到了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直到更遠的東方島嶼上;另一線則順著“絲綢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戰路線進入了阿拉伯和西歐。元代在中國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歸國後,也把風箏介紹到了西方。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隨著火熱的8月結束,秋風漸起,天高氣爽,又到了一年中難得的放風箏的好時候,那麼在武漢三鎮有哪些好位置放風箏呢,灰鼠遊為您帶來放風箏地點乾貨奉上。

漢口江灘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漢口江灘是風箏愛好者的傳統強地之最,人們喜愛這裡,不但因為這裡臨江、風大,更因為江面廣闊,目視範圍極大,,試想隨著風箏的升高,目光漸遠,江邊的景色一覽無餘,是何等的愉悅、放鬆。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隨著科技的進步,原本冷清的夜晚也變得五彩斑斕,熱鬧無比,各種帶有絢爛奪目的LED燈光效果的風箏也開始在夜晚的江灘上空飛舞。夜景風箏就算你我不會放飛,只是在一旁,或坐或站,吹著江風,既優哉遊哉,也能大飽眼福。灰鼠自己也經常去逛逛,覺得漢口江灘交通比較便利,各種配套條件成熟,背靠江漢路,玩累了也有個吃飯喝茶的地方歇歇腳,除了人太多了以外,其他條件還是很不錯的,一個人去玩、幾個朋友去、約會去、全家出遊都可以。

漢陽江灘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晴川閣腳下的漢陽江灘,建有大禹神話故事主題公園,公園內除了故事雕像外,四周也沒有什麼高樓大樹遮擋、場地極為開闊,風景臨江比肩漢口江灘,如果覺得漢口江灘人太多,這裡也是不錯的選擇。灰鼠自己過去探路的情況,這邊江灘景色確實不錯,和漢口江灘比起來,交通方面略顯侷促,自己開車去會比較方便一些,地鐵過去需要走一段不短的路程,人流量不大,適合喜歡安靜、或者想聊聊知心話的朋友們去。

西北湖廣場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西北湖廣場緊鄰西北湖,,廣場綠草如茵,種植有梅花、櫻花、垂楊綠柳,是一處悠閒之地。來這裡的風箏高手也不少,各種自制專業風箏,琳琅滿目,大的長達幾百米,小的一個手掌大小,在高手的手中放飛空中,讓人目不暇接、大開眼界。這裡算是鬧市中的花園,也算別有特點,灰鼠過去探路的情況,覺得開車有點偏堵,公共交通需要換乘略顯麻煩,但到位置之後的景色還是不錯的。

中山公園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作為武漢的鬧市中心公園,鬧中取靜,也是老牌的風箏強地。這裡的噴泉廣場一帶,地勢開闊,地面平坦,是放風箏的首選寶地。另外,中山公園作為武漢的老牌相親聖地,灰鼠覺得放風箏也未嘗不是一個拉近彼此距離的有效方法,試想一根線二個人,隨著風箏的飛起,兩個人也越靠越近,想想也讓人激動。

東湖放鷹臺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武昌水果湖畔的放鷹臺,傳說此處在古時,詩人李白在此放鷹捕魚而得名。這裡在早期未修建完善之前就是風箏愛好者的聚集地,現在這裡面朝湖面視野開闊,擁覽雙橋美景,背後就是水果湖公園,省委禮堂電影院,步行街,逛街閒遊兩不誤。

青山區和平公園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和平公園是青山區較大的綠色苗圃之一,一進公園大門,就能看到一篇開闊的綠地,這裡是青山區風箏愛好者的長期根據地,在這裡你能遇到一玩就一天的專業班子。在這裡的草坪上隨處可見自帶桌布,地墊的人,找到合意的地方,一鋪一躺,何等的愜意和隨性。灰鼠過去探路的情況,這裡配套的餐飲、消費點較少,適合住在附近的朋友。

東湖梨園(綠道)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園中芳草成片,空曠無比,不僅能放風箏還能賞花遊玩,收起風箏,掃一輛共享單車,還能騎行綠道,身心全面放鬆。

森林公園

灰鼠雜談——武漢適合放風箏的地點

這裡是戶外遊玩的熱門地點,有很多草坪都很開闊,適合放風箏,湖邊景色也不錯,另外景區自帶燒烤區,餓了也能有辦法解決。適合全家出遊,帶孩子來親近大自然,體會自然的樂趣。

灰鼠去過的地點,乾貨都奉送給大家了,如果你們也有不錯的位置推薦,也可以回覆我們,我們再去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