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以前缺糧食的年代都是純糧食酒,而現在糧食過剩反而沒有純糧食酒了?

路見不平一聲吼777


這個題無數次從眼前飄過,都沒搭理。這次給個回答,不為別的,只是不想再看見。

不是煩這個問題,而是對白酒市場的這個畸形現象實在無力吐槽,不想說。


誰都知道本題答案,以前缺糧食的年代,沒有酒精勾兌,即所謂的“新工藝”白酒。現在糧食過剩了,糧食做酒太麻煩,時間長,用工多,利潤還少。三精一水勾兌白酒,成本低到每斤兩塊錢,要多少就可以隨時出多少。只要吆喝忽悠賣的出去,等於撿錢一樣。利潤太高,賺錢太容易。所以啊,誰還去傻乎乎的做糧食酒啊?

不說喝酒人倒了血黴,喝不到真酒。但說做酒人也是哭天無淚,滿肚子委屈沒地方說。我千辛萬苦,秉承祖訓做出美酒,愣是沒人信了,遠不如酒精酒好賣,還沒酒精酒價格高。關鍵是沒人信你的是真酒,沒人買,說你便宜沒好貨。


按說酒精酒應該是好酒,歪果仁喝得最多的就是。可不是崇洋媚外,看人家的酒精酒,可以幹喝,可以兌各種飲料和水,各種酒也一樣的互相兌,而且每種兌法都有不同風味。我們的酒就不能兌,特別是酒精酒,一兌就露餡,直接倒掉算了,一股劣質酒精味,難以入口。

問題出在哪裡?很簡單,集中在三個方面:

⒈沒有嚴密的執行規範,譬如酒精質量就沒有明確的標準。想想吧,汽車尾氣排放都有標準,不達標不準上路。酒精可是進口的飲料,只有個工業和食用的粗線條分類怎麼行?所以,番薯秸稈甘蔗渣做出酒精,再劣質,都可以用來兌酒。我們的酒精酒用的酒精,因為最便宜,幾千元一噸。各種雜質都在裡面,沒有得到過濾,所以喝了會各種不舒服,頭痛惡心。真正夠標準的酒精,是完全乾淨過濾的純酒精,沒有任何雜質,要幾萬塊一噸。

⒉各種香精糖精胡求懟。酒精酒裡兌香精糖精,是我們的首創,原創,不過沒有別的國家願意學,而且反對,因為這些添加劑對人體不好,直接影響健康。我們為什麼要兌進各種香精糖精呢?為了造假,把假酒做出真糧食酒的味道,道理就這簡單。

⒊部分生產企業的無良瘋狂。酒精酒本來應該是很好的飲料酒,就像威士忌,伏特加,其實做到真的不難,只要一個標準,就是“純”酒精,不含任何雜質的酒精和純淨水兌出來。這麼簡單的事情我們不是做不到,是沒誰願意做。因為這樣做,成本幾乎和釀造酒差不多。如今這樣做多好啊,三精一水,還是自來水,一斤成本兩塊錢,完全不愁賣不掉,關鍵沒誰管,想怎麼兌就怎麼兌,比搶錢還來的得快。


普濟


問:為什麼以前缺糧食的年代都是純糧食酒,而現在糧食過剩反而沒有純糧食酒了?

以前回答過這類問題,本來不想答,但卻是有一些回答實在是讓人無語!

1.酒精和酒的關係。

酒精按照按照用途不同,一般分為工業用和食用兩個類別,其中食用酒精是利用薯類、穀物類、糖類作為原料經過蒸煮、糖化、發酵等處理而得的供食品工業使用含水酒精。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飲用的酒水,其最核心的物質就是食用酒精,並利用其中的酒精(乙醇)含量將酒水劃分為高度酒和低度酒。

相對來講,食用酒精的成本要比工業酒精高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工業酒精中雖然主體也是乙醇,但由於工業提純問題,裡面經常會還有1-5%左右的甲醇,如果長期或過量飲用宜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顯示生活中,可能一些小作坊會用工業酒精釀酒,正規企業除非是腦袋中風了,誰也不會為一點小利去冒這麼大的風險。

同樣,並不是所有糧食釀造的酒精就好,知道我們現在推廣的燃料乙醇嗎?它就是用玉米釀造的工業酒精。

所以,正規企業出來的酒,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糧食酒。

2.酒和勾兌的關係。

其實,勾兌只是釀酒中的一道工藝,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所有的酒都是勾兌酒。任何一種酒水從酒精釀造到成品出廠,都要經過一個勾兌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酒的品質統一,從口感到香味的純正,否則的話,誰也不能保證這一次糧食發酵出的酒精和下一次發酵出來的酒是一個味——當然,這也是確保自己釀造的酒和別家不一樣的關鍵。

現在我們將的勾兌酒,之所以成為貶義詞,這要從我們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說起,當時為了擴大白酒生產規模,我們一些專家提出了食用酒精直接兌水、加香精的工藝,從此,再沒人企業敢承認自己生產的酒是勾兌酒。

3.制酒工藝是影響價格的關鍵因素。

同樣都是糧食釀造,為何酒水的口感質量都不一樣,這裡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勾兌工藝不一樣——注意,此處的勾兌不是指酒精兌水那種勾兌。

所謂術業有專攻,一個以醬香型白酒為主的企業一般很難做出來高品質的濃香型酒水,因此才有了不用酒品之間的品牌和價格差異。

4.最後糧食釀造的酒精真的很貴嗎?

其實,從上面第三條大家也基本明白了,同樣是糧食釀造,茅臺出的價格絕對是小酒廠的幾十甚至幾百倍,可以說,酒精——也就是原料在酒水中的成本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大,說句不中聽話,一瓶幾百元的白酒,其酒精成本可能也就是幾塊錢,更多的成本實在研發、包裝、營銷、物流等領域。


每日糧油


主要原因有3點吧【請一定注意:純糧酒“酒和酒的勾兌”,非純糧酒是“酒精與香精的勾兌”

(就是“含化學原料的配製酒”)】。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酒裡面,加沒加“化學的東西”!】

【白酒GB/T 26760-2011】對白酒中食品添加劑做了明確規定,即不允許添加非發酵生產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質,因此香精、色素等各類食品添加劑都被禁止添加。

2012年12月24日《中國經營報》刊發了《白酒添加劑灰色產業鏈調查》

【見圖1】在河南尉氏縣甚至形成了一個為酒廠複合添加劑的香精香料產業,年產值幾十億元,銷售額佔全國的70%!

尉氏縣香料廠的產品目錄顯示,該廠生產的塑化劑共計23種酯類、22種酸類,22種醛類,33種香精類以及11種劑類添加劑。香精類含有大麴香精、茅臺香精、五糧香精、比力香精等等;劑類物質含有調酸劑、去苦劑、增厚劑,增辣劑、A型添加劑等。

首先,咱們大家區別一下【純糧食釀造的酒】與【酒精加香精的酒】的區別:

用酒精加香精配製的酒,成本低,利潤高啊!

現在,很多酒廠根本沒有發酵後的“酒糟”,沒有酒糟的酒廠,能有純糧釀造的酒嗎?!

1,【酒精加香精的酒】——GB/T20821【液態法白酒的執行標準】,以食用酒精為酒基,添加“香精”而成。——不排除,採用該法生產的酒,冒用“純糧酒”。

2,【添加一定比例“純糧酒”的配製酒】

純糧食釀造的酒:

特指純糧釀造的好酒,固態法白酒的執行標準有4個【但是,小心一些不法廠家的“虛標問題”】:

第一,醬香型白酒“茅臺”和“郎酒”,原料就是【水,高粱,小麥】

GB/T 26760(醬香型),可以用存放多年的“老酒”和“新酒”相互添加,也增強氣味和口感。

第二,老白乾香型的“老白乾酒”,原料就是【水,高粱,小麥】。GB/T 20825-2007(老白乾香型):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勾兌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為主體複合香氣的白酒。 可以用初釀高度“頭酒”與“二道酒”相互添加,也增強氣味和口感。

第三,GB/T10781.1(濃香型)。

第四,GB/T 10781.2(清香型)。


十星科技


類似問題其實已經回答過多次,但是作為傳統工藝白酒的堅守者和擁護者,自然不能因為回答過類似問題就不作答。


大家的映像中似乎以前是沒有酒精酒的,但這個以前其實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期。從50年代末期在山東臨沂開始試點研究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開始,三五年後其實就已經有酒企偷偷摸摸開始酒精酒勾兌了。根據資料顯示,八十年代酒精酒其實已經不少了,最終的結果是有關部門不知道怎麼從默認到打開了《液態法白酒標準》這個潘多拉盒子。我想只能是被所謂的專家遊說、相關酒企施加的壓力所致的。導致的結果是如今酒精酒氾濫充斥市場,傳統工藝純糧酒市場佔有率不到百分之十。


原因就是酒精酒不需要太多糧食甚至不需要糧食,使用甜菜頭、甘蔗渣、紅薯等用現代生物技術提取的糖化酶發酵、經過多次蒸餾就可以得到高純度的食用酒精。食用酒精再加上十幾種到幾十種化學香料,再加上水一兌就可以罐裝銷售了。省下了釀造成本、省下了釀造時間,成本低、見效快,在很多酒企看來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那些化學香料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沒有酸脂類以及其它幾百上千種對人體有益的香味物質,和他們無關了,酒精酒反而在他們的宣傳裡是工藝最新、最乾淨衛生的白酒了,傳統工藝在他們眼裡反而落後了。



但是我先預言在這裡,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白酒行業工藝以及內幕的瞭解,多少酒精酒品牌最終會一個接一個慢慢倒下的,除非他們改弦更張,重拾傳統工藝。


回答完畢!我是傳承傳統工藝、釀造高品質純糧酒二十多年的一壺佳釀喜相逢,為您解答白酒知識。喜歡我的回答的朋友可以關注或者私信我,為您推薦仡佬族傳統工藝輕醬香型高品質純糧酒、放心酒!


一壺佳釀喜相逢


糧食短缺的年代,人們喝的都是糧食酒;而今不缺糧食了,純糧酒卻少了。


酒精酒大行其道,佔據了廣闊的市場,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病態市場,很多人把酒精酒當甘露瓊漿,偶然喝到純糧食酒還覺得是“喝了假酒”,這究竟是誰的錯?


此文談談新工藝白酒對傳統白酒市場的影響。


新工藝白酒是在五六十年代糧食極度短缺的情況下,為解決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飲酒需要,緩解糧食供應不足和生產白酒耗糧很多的矛盾,輕工業部提出研製新工藝型白酒——利用酒精配製白酒的課題。


酒精配置白酒,也就是使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由此正式走上白酒釀造史。


但是直到1990年以後,我國才實行了酒精工業生產許可證制度,酒精工業化生產得到迅猛發展。


輕工業部於1992年頒佈的酒精質量標準(QB131498-10608),推動了我國食用酒精生產工藝的進一步改進,酒精質量大幅度提高,為新工藝白酒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而新工藝白酒,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應該叫"固液混合法白酒",因為它的定義是:以固態法白酒(不低於30%)與液態法白酒勾調而成的白酒。


新工藝白酒的食用酒精是怎麼製備的呢?




新工藝白酒以糧谷、含澱粉類植物、薯類、糖蜜等為原料,經液態發酵,蒸餾成食用酒精。然後食用酒精經串香勾兌,就生產出了新工藝白酒。



這些原料相比純糧釀造需要的穀物材料便宜多了,而且更方便得到,生產食用酒精的遠低於釀造糧食酒的成本。


而在另一個方面,直接生產食用酒精,所需的時間週期大幅度縮短,省去了釀酒所需的反覆蒸煮、發酵、蒸餾等繁瑣過程,相應的,釀酒所需的人力物力也就省下來了,。可以說,生產酒精耗費的成本是釀酒成本的十分之一。


對於規模化生產的酒廠來說,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本來就是基本訴求。新工藝白酒的發明給了他們新的思路,釀酒所用的人力物力拿來生產食用酒精,何止事半功倍!


新工藝因為生產流程簡化、出酒率高、原料消耗少、生產週期短等原因受到了諸多酒廠的青睞,可以說,那段時間全國大大小小的酒廠,都有新工藝白酒的存在。


而新工藝白酒由於技術難度相對低、投入成本少,又恰逢市場經濟改革,很多人都在這段時間投身白酒生產銷售行業。這些從業者堅持下來的,幾乎都是現在市場上有名有姓的大酒廠。



但新工藝白酒和傳統釀造白酒之間的區別就像固態飲料泡成的果汁和鮮榨果汁,儘管味覺上不一定分得出區別,其本質依然是工業品和農產品,天壤之別。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跨入新世紀的消費者們需求發生了變化,從“吃飽穿暖”轉向了“吃好穿好”,而新工藝白酒就是那個“飽暖”,糧食酒則是“好”,新工藝白酒已經逐漸行不通了。


然而在盛行新工藝的幾個年頭裡,酒商已經吃到了新工藝白酒的甜頭,成本低、生產週期段、回本快、操作簡單等優勢,碾壓傳統糧食釀造酒。


而新工藝白酒和釀造酒之間細微的差別,大部分消費者根本覺察不出,更讓酒商們肆無忌憚,直接就“以次充好”,把酒精酒冒充糧食酒銷售。



酒精酒多、純糧酒少,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為了利益、利益、利益!


其實長遠來說,根據目前市場的需求,糧食酒遲早成為消費主流的,而隨著消費者甄別能力的提高,酒精酒將會無所遁形,最終被市場淘汰。


目前消費者們能做的,只有儘量提高自己分辨酒精酒或者糧食酒的能力,減少上當受騙的次數。指望酒商良心發現,無疑天方夜譚。


痴心釀酒人


我家是釀酒的,我覺得大概有三個原因。第一,我國液態法白酒(酒精勾兌)出現的時間晚,出現之前都是純糧食酒。第二,液態法白酒成本低,出酒快,週期短,而純糧食酒需要一定的發酵週期,成本也相對較高,在那個貧困的年代,勾兌酒相對便宜,人們的腰包不鼓,能喝上白酒就不錯了。第三,利益燻心,勾兌酒利潤大,來錢快,掙的多誰還費力不討好去釀純糧食酒呢?這也使人們對白酒印像不好了。其實適當喝點純糧酒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九月酒


為什麼缺糧食的年代我們喝的都是純糧食酒,而現在無語豐富卻要喝酒精酒?

近年來,糧食酒備受酒友們追捧,很多不良商家投機取巧,打著糧食酒的幌子,賣酒精酒。最常聽到酒友們談論的就是酒質安全問題,基本每個人都有那麼幾次買到酒精酒的慘痛經歷。我聽了也是十分氣憤,這種賣劣質酒的行為不但欺騙了消費者,更是侮辱了傳統的釀酒工藝。

究竟是何種緣故致使酒精酒如此猖獗?糧食短缺的年代,人們喝的都是糧食酒;而今糧食充足,純糧酒卻少了?

很多人認為醬香酒中沒有酒精酒,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凌駕於科學之上。雖然我也常說醬香酒不存在酒精勾兌酒但是要清楚我強調的是正宗優質醬香酒,那些強拉硬和醬香酒扯上關係的低端劣質所謂醬香酒更本不在這個範疇內。

在醬香酒工藝中就有這樣一種低端劣質酒精酒又被稱為串香酒,就是用食用酒精與7次取酒後的酒糟浸泡一段時間,然後進行蒸餾,勾調而成。這種酒更本算不上醬香酒。

酒精酒利用酒糟中剩餘的酯類、酚類等物質,從而降低調味劑、香精等添加劑的用量。是一些無良商家為了獲得利益,冒充純糧食酒矇騙顧客的酒,聞起來還是有醬香的味道,但喝著便是濃香的口感。這種酒一般口感單調,初次入口下喉新手會感覺可以但是越喝越難喝,幾杯下肚口感乾澀暴躁,最後喝醉了難免上頭全身痠痛,無精打采。這種酒一般醬香新手或者剛從濃香酒轉喝醬香酒的酒友容易上當。

鑑別是否純糧食酒一般酒友都會以加水變渾濁的方法鑑定,但是串香酒由於出自酒糟多少帶有糧食酒的成分,加水一樣變渾濁。這一點也是非常容易讓酒友們上當。

正如我常說的,口感綿柔什麼的更本不是醬香酒的特點,醬香酒的特點就是醇厚飽滿口感五味協調回味悠長越喝越有味。我可以簡單概括不帶辣,苦、澀味的醬香酒不是好醬香。

瞭解到酒精酒原理後,再來看看酒精酒究竟是如何產生的?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

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糧食供應緊張,況且白酒行業又是耗糧大戶,當時生產一噸白酒大約需要耗糧3-4噸,為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飲酒需要,緩解糧食供應不足和生產白酒耗糧之間的矛盾,便提出新工藝型白酒,即使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由此酒精酒正式進入白酒釀造史。

食用酒精的出現確實緩解了糧食酒的問題,儘管品質上不如糧食釀造的白酒,但因其生產流程簡化、出酒率高、原料消耗少、生產週期短等得到諸多酒廠的青睞。漸漸地酒商們便嚐到這其中的甜頭,藉此碾壓傳統工藝純糧酒。

早期由於新工藝白酒和純糧釀造酒之間差別較小,許多消費者無法辨別,更讓酒商們肆無忌憚。隨著“酒精兌制白酒”在技術上的不斷推進,更可恨的是現在竟然添加香精、香料製成酒精酒,“以次充好”,將酒精酒冒充糧食酒。

近年來,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逐漸提高,純糧酒成為白酒界主流是不可阻擋的,且隨著酒友們辨別能力的提高,酒精酒必會無所遁形。

如果消費者們一心指望無良商家良心發現,遵循傳統釀造工藝,實屬天方夜譚。如果消費者多瞭解一些酒的常識,提升辨別能力,找個優質上乘好酒,避免上當受騙才是上策。

德譽醬香 MTJXXT


德譽茅臺醬香酒



酒精酒和傳統白酒的巨大價差是最大的動力

酒精勾兌酒(仿白酒)的優勢在於“成本優勢”和“縮短儲存時間”。

對於酒精勾兌酒而言,一噸最好的優級的酒精不過5000元,如果稀釋成50度左右的白酒,一噸酒精就成為1.9噸白酒,等於3800瓶,每瓶成本不過1.3--1.5元。

再看看包裝,目前市場包裝物品單價基本如下:瓶子1.25元/個,瓶蓋0.25元/個,膠帽0.08元/個,絲帶0.1元/條,瓶標(瓶子上的商標紙)1.5元。總計3.2元左右。

酒精勾兌酒每瓶總成本4.5--4.7元。

再看看傳統白酒:

麩曲清香型白酒大致在8000元一噸(65度),摺合一斤(65度)4元,(50度)3元。

大麴清香型白酒10000元左右(65度),摺合一斤(65度)5元,(50度)3.80元。

濃香型白酒普通級在16000元左右(65度),摺合一斤(65度)8元,(50度)6.10元。

成本最高的大麴坤沙醬香酒(茅臺酒)的價格構成

按一斤酒成本算如下:

1)2×3.30=6.60 (小紅粱)

(2)2×1.70=3.40 (曲藥)

(3) 1×1.20=1.20 (人工工資)

(4) 1×0.20=0.20 (管理工資)

(5) 1×0.30=0.30 (大煤)

(6) 1×0.20=0.20 (水電)

(7) 1×0.10=0.10 (工具磨損)

注:不包括其它輔助器具的費用。

注: 一個甑子需要經8次發酵,取七次酒,才算完成一個生產週期。

剛釀出來的的白酒(簡稱:基酒)市場價最低以18元/斤來出售,每年按5~7元的價格上浮。

如: (18元的初價+5年份×6元的上浮價 =48元) 既就是五年後白酒價格. 這只是按標準的低值來計算。

但在實際中是根據基酒的年份及品質來定的價位。

像三年的可以賣到40~50元/斤;五年的可以賣80~100元/斤。


以醬香型白酒為例

從制曲到成酒,歷時近一年,之後還要窖藏3年以上才上市。

勾兌酒直接用食用酒精兌水,半個月就能夠批量完成生產。

糧食酒投入產出比相對固定,投入多少原料,釀出多少白酒,比例基本都是固定的。

勾兌酒通過工業流水線生產,只要酒精足夠,基本相當於無限量產出。這是市場上勾兌酒氾濫的另一重要原因。

你一定認為大牌子酒,就是傳統發酵的好酒。可惜,你知道嗎?大牌子的酒企,往往都會採購巨量的酒精。

你恐怕很難想像,你購買的價格,究竟是酒的實際成本的多少倍。昂貴的包裝加上冗長的營銷環節、層層加價,咱老百姓購買的價格往往是酒實際成本的好幾倍、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國家為了所謂的“糧食安全”,放鬆了對白酒的監管,默許,甚至鼓勵酒精勾兌白酒,上市。

拋棄傳統的白酒發酵方式,只用最廉價的酒精+香精+其它添加劑,就可以“創造”出替代傳統白酒的酒了。

特點是:不用糧食發酵、成本很低、可無限量生產。

缺點是:沒有傳統白酒的獨特風味,需要加入各種化學添加劑模擬傳統白酒的香味和口感,而很多添加劑對身體傷害很大。

而且,“大品牌”酒企,發現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只要廣告打得好,酒精勾兌酒,更能賺大錢。久而久之,不用酒精勾兌,根本就沒辦法應對市場競爭了。

利益最大化、市場份額才是酒企唯一關心的,既然酒精勾兌更賺錢,那當然選它!

如果說如今酒精勾兌酒真存在問題,那就是誠信問題了。

按照GBT 10781.1-2006 濃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

GBT 26760-2011 醬香型白酒等白酒標準

凡是產品保障上標註了這些標準的白酒都不得采用食用酒精勾兌法生產,而事實往往與此大相徑庭。

更有甚至,產品上標註純糧固態、甚至多少年陳釀的白酒也採用食用酒精勾兌生產。

市場上的酒大都在原料表上標明,酒是貨真價實用高粱、小麥等糧食釀造而成,沒添加其他東西,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不少酒是由酒精、香精勾兌而成。這雖然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但由於企業不在原料表中標明添加成分,卻按純糧釀造的酒來賣,涉嫌欺騙消費者。

有人說食用酒精也是糧食,其實不是的,食用酒精主要是利用糧食類的玉米、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作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精製而成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

那麼市場上有多少酒精勾兌酒呢?

我們看看據權威人士,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怎麼說的:真正規範的中國傳統白酒,採用傳統工藝、手工操作,從原料到釀造,到蒸餾,到貯存,到調製,參與釀造的釀酒大師,全程可追溯的中國白酒是稀有資源。這類酒由於受到產區,工藝的複雜,生產週期長,貯存週期長,在釀酒過程中的比例很小等等因素的影響。這類酒約佔整個白酒產量的10%以下。

10%以下,就是10瓶酒裡才有一瓶傳統白酒!

這是什麼概念呢,2016年全國白酒總產量1358.36萬千升,那麼10%也就是135.8萬千升以下了,這數量還不及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的白酒產量,1978年的白酒產量是143.74萬千升,為什麼用1978年做對比?是因為那時基本上沒有酒精勾兌的新工藝白酒。

一口酒喝了幾十種酒類添加劑——這就是當今酒精勾兌酒的現狀。

有些白酒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會在白酒中添加調節口感的除苦劑、調酒劑和香精,追求掛杯的食用甘油和追求口感柔和的檸檬酸等,而廠家因擔心影響銷售,卻不對添加劑進行標註。

這些添加劑在一定劑量範圍內雖說是允許的,但有一點消費者很清楚,那就是,添加劑對人體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可無論什麼時候,老百姓心裡都有一杆秤,也知曉真正的傳統白酒的純糧酒,是不用添加各種添加劑的。

從不少消費者對傳統白酒純糧酒情有獨鍾看來,我們相信,酒精勾兌酒可以不如實標明各種添加劑的“好日子”也快走到頭了。


中國酒劍客


食用酒精也是用糧食薯類糖蜜這些製造的液態法白酒,以前為了節約糧食發明了麩曲法白酒,減少大麴的使用,液態法白酒根據伏特加的只要過程改進的,伏特加也是玉米馬鈴薯等含澱粉的作物做成酒醪蒸餾再經過活性炭吸附掉中國白酒裡所謂的風味物質得到比較純淨的酒,也就是很多人說伏特加一股醫用酒精味的原因,液態法白酒也就是食用酒精就是跟伏特加學的。你說的所謂糧食酒應該就是我國傳統的固態法,可是糧食酒並不是只有固態法。


兵形勢


關於這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

影響純糧食酒產量的因素:

1、釀酒技術:純糧食酒一般採用傳統釀造工藝,

2、糧食產量:糧食產量越高,釀酒原材料越多;

3、糧食質量:糧食品質越好,釀造的酒越優質;

4、釀造用水:水是酒的靈魂,釀造用水質量越高,酒的質量越高;

5、外在自然環境:釀酒地自然環境越有利於微生物的生存,釀出來的酒品質越高;

酒精勾兌酒產生的歷史原因:

酒精酒產生的其核心是因為糧食短缺。為解決釀酒糧食不足問題,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酒精酒。1955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一屆釀酒會議上就提出利用酒精兌制白酒。1964年北京釀酒廠學習和發展貴州董酒的串蒸方法,用大麴與高梁原料長期發酵生產出酒酷作為香酶,固態裝甑後,底鍋內加人稀釋酒精串蒸。後因大麴供應困難,改用酒糟加香料代替發酵的香醅。20世紀70年代有液態發酵、液態蒸餾白酒的研究和生產;

現在糧食過剩,糧食酒卻越來越少,酒精酒依然存在的原因:

價格優勢:勾兌酒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是食用酒精,而且勾兌酒通過工業流水線生產,只要酒精足夠,基本相當於無限量產出,相對純糧食酒入產出比相對固定,成本較高而言,酒精酒的在市場上的售價比純糧食酒優勢更大,價格更接近普通消費者的生活水平;


日益增長的白酒需求: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市場競爭開始激烈,但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白酒的消費量也突飛猛進。在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對白酒企業來講,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繼續用液態法來勾兌白酒,可以節省很大的成本。這樣液態法白酒就延續下來了;

市場現狀:相信愛喝白酒的很多朋友都知道,和純糧食酒相比,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更多人肯定是優先選擇純糧食酒,但真正用純糧生產白酒的企業,因為他們成本高,銷售價格也相對較高,白酒作為日常消耗品,雖然現在消費升級,但普通消費者畢竟還是大多數;

糧食質量、釀酒技術等限制:真正的純糧食酒採用傳統工藝釀造,而且真正的優質純糧食酒還受糧食品質、當地水土、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雖說現在的糧食產量比以前高了很多,但是現在自然環境卻比以前差了很多,傳統工藝也逐漸被新科技所代替,所以說純糧食酒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現在的糧食是多了,但是外在的自然環境卻越發不如從前,以上就是現在糧食過剩反而沒有純糧食酒的相關原因。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


獲取更多、更專業、更有趣的白酒相關資訊,請點擊@老酒之家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