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木刻楞房流传中国百年,墙壁厚50厘米,冬暖夏凉


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边境口岸,中东铁路沿线上散落着众多的木质住宅,其中西部线最多。这是因为,中东铁路西部线途径大兴安岭山脉,这一带森林密布,木材资源丰富,采伐方便,可以就地取材。这些雕刻如花蝴蝶般的木屋大大小小分布在铁路线两旁,犹如一条建筑艺术的长廊,散发着欧式浪漫气息,让人欣赏玩味不够。

这里有一部分人都有俄罗斯血统,满洲里还保留着大量俄式木屋结构——木刻楞民居,及俄式传统服饰、饮食和宗教信仰。

在中国诸多“洋风”建筑中,有一种明显区别于其它建筑物的小型建筑,它是以俄罗斯的建筑样式和装饰风格为典型特征的建筑实例,当地建筑业延续旧称,将其统称之为“木刻楞”。

俄式木屋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木刻楞房,一种是木板房。木刻楞房子的地基多用石头垒砌,墙身用原木垒叠,原木直接以卯榫连接,尽显粗糙、原始和质朴之美。

这群“木刻楞”的建筑样式各异,倘若究其根源,虽说是属于俄中合璧的“折衷主义”范畴,但大多还是以俄式建筑的装饰风格为主导核心。

尽管在形式上与其俄罗斯传统的“拜占廷”建筑模式多无相似之处,其初始状态也恰似我国林区常见的“叠罗圆木屋”,且在制式技法上很似相近,但都是那种以大坡顶和木架屋的木制结构为标志的建筑物。

“木刻楞”,房屋又高又大,单一木材构筑的房屋,分为卧室、客厅、厨房和储藏室。木刻楞木刻楞也有土木结构的,他们的住房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墙壁很厚,多在50厘米以上。房屋呈四方形,房顶倾斜,有的上面还覆有漆着绿色油漆的铁皮,正门前有门庭和围廊,门内有过道,过道两旁是卧室和客厅。室内的墙角有土坯垒砌的火墙。


有的人家是大型壁炉,外包一层铁皮,铁皮上抹一层黑油,俗称“毛炉”,是很好的取暖设备。室内陈设比较讲究,卧室摆放着木床或铁床,铁床栏杆雕有花草图象,给人以古雅之感。客厅里的桌椅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虽是铺地砖,但上面又铺有地毯。

木刻楞是以木质结构为突出特征的俄式建筑形式,随着中俄边境的民间交流逐渐传入中国,它承载着俄罗斯建筑在高寒地区的实用性,也保留了俄罗斯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

比较讲究的俄罗斯乡民在修建木刻楞时都总爱在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当地人称这个小房屋叫门斗,起着防风的作用。木刻楞房盖好以后,可以在外面刷清漆,保持原木本色;也可以根据各家各户不同的爱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般以蓝、绿色居多。

 木刻楞的建筑方法,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头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较结实。

木板房用木质梁柱和木板搭建,板材之间填充石灰木屑等保温材料。这种房子建造容易,易于雕刻、彩绘,看上去精致小巧,典雅别致,如同艺术小品。不管哪一种,屋内的地面毫无例外都铺有厚厚的木质地板,踩上去笃实稳重。

第二步就是盖,把粗一点的木头放在最低层。一层一层地叠垒,第二层压第一层。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况下不用铁钉,通常都用木楔,先把木头钻个窟窿,再用木楔加固。 建木刻楞的传统方法是要垫苔藓。苔藓垫在中间,好处在不透风。冬天零下30℃到40℃,有了苔藓压在底下,等于是水泥夹在隔缝里一样,不透风,冬天非常暖和,而夏天又非常凉快。

它极富雕塑感,被人们称之为“彩色雕塑”。它是人们视觉能观赏到的一个立体形象,也是人们内心能衡量的艺术形象。它给人们以精致和恬静的感受,产生一种磁力,获得异国情调的美感。每当路过木刻楞房时,您会不得不去欣赏,或者要站在那里多看上几眼,以饱眼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