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木刻楞房流傳中國百年,牆壁厚50厘米,冬暖夏涼


滿洲里是中國最大的陸路邊境口岸,中東鐵路沿線上散落著眾多的木質住宅,其中西部線最多。這是因為,中東鐵路西部線途徑大興安嶺山脈,這一帶森林密佈,木材資源豐富,採伐方便,可以就地取材。這些雕刻如花蝴蝶般的木屋大大小小分佈在鐵路線兩旁,猶如一條建築藝術的長廊,散發著歐式浪漫氣息,讓人欣賞玩味不夠。

這裡有一部分人都有俄羅斯血統,滿洲里還保留著大量俄式木屋結構——木刻楞民居,及俄式傳統服飾、飲食和宗教信仰。

在中國諸多“洋風”建築中,有一種明顯區別於其它建築物的小型建築,它是以俄羅斯的建築樣式和裝飾風格為典型特徵的建築實例,當地建築業延續舊稱,將其統稱之為“木刻楞”。

俄式木屋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木刻楞房,一種是木板房。木刻楞房子的地基多用石頭壘砌,牆身用原木壘疊,原木直接以卯榫連接,盡顯粗糙、原始和質樸之美。

這群“木刻楞”的建築樣式各異,倘若究其根源,雖說是屬於俄中合璧的“折衷主義”範疇,但大多還是以俄式建築的裝飾風格為主導核心。

儘管在形式上與其俄羅斯傳統的“拜佔廷”建築模式多無相似之處,其初始狀態也恰似我國林區常見的“疊羅圓木屋”,且在制式技法上很似相近,但都是那種以大坡頂和木架屋的木製結構為標誌的建築物。

“木刻楞”,房屋又高又大,單一木材構築的房屋,分為臥室、客廳、廚房和儲藏室。木刻楞木刻楞也有土木結構的,他們的住房都建在高高的臺基上,牆壁很厚,多在50釐米以上。房屋呈四方形,房頂傾斜,有的上面還覆有漆著綠色油漆的鐵皮,正門前有門庭和圍廊,門內有過道,過道兩旁是臥室和客廳。室內的牆角有土坯壘砌的火牆。


有的人家是大型壁爐,外包一層鐵皮,鐵皮上抹一層黑油,俗稱“毛爐”,是很好的取暖設備。室內陳設比較講究,臥室擺放著木床或鐵床,鐵床欄杆雕有花草圖象,給人以古雅之感。客廳裡的桌椅多為圓形,也有方形的。雖是鋪地磚,但上面又鋪有地毯。

木刻楞是以木質結構為突出特徵的俄式建築形式,隨著中俄邊境的民間交流逐漸傳入中國,它承載著俄羅斯建築在高寒地區的實用性,也保留了俄羅斯民族的傳統藝術風格。

比較講究的俄羅斯鄉民在修建木刻楞時都總愛在房屋前面修一間像走廊一樣的房屋。當地人稱這個小房屋叫門斗,起著防風的作用。木刻楞房蓋好以後,可以在外面刷清漆,保持原木本色;也可以根據各家各戶不同的愛好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一般以藍、綠色居多。

 木刻楞的建築方法,主要是用木頭和手斧刻出來的,有楞有角,非常規範和整齊,所以人們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頭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較結實。

木板房用木質樑柱和木板搭建,板材之間填充石灰木屑等保溫材料。這種房子建造容易,易於雕刻、彩繪,看上去精緻小巧,典雅別緻,如同藝術小品。不管哪一種,屋內的地面毫無例外都鋪有厚厚的木質地板,踩上去篤實穩重。

第二步就是蓋,把粗一點的木頭放在最低層。一層一層地疊壘,第二層壓第一層。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況下不用鐵釘,通常都用木楔,先把木頭鑽個窟窿,再用木楔加固。 建木刻楞的傳統方法是要墊苔蘚。苔蘚墊在中間,好處在不透風。冬天零下30℃到40℃,有了苔蘚壓在底下,等於是水泥夾在隔縫裡一樣,不透風,冬天非常暖和,而夏天又非常涼快。

它極富雕塑感,被人們稱之為“彩色雕塑”。它是人們視覺能觀賞到的一個立體形象,也是人們內心能衡量的藝術形象。它給人們以精緻和恬靜的感受,產生一種磁力,獲得異國情調的美感。每當路過木刻楞房時,您會不得不去欣賞,或者要站在那裡多看上幾眼,以飽眼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