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魚C位出道三文魚,吃生魚片會感染寄生蟲嗎?

最近,有關虹鱒魚、三文魚的話題引起了熱烈討論,原因是一份《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佈,把虹鱒魚歸入三文魚。

虹鱒魚C位出道三文魚,吃生魚片會感染寄生蟲嗎?

不過,這份《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是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同13家企業共同編制併發布。也就是說,它既不是國家標準,也不是受認可程度較高的生物學分類學術標準。

早在5月份,三文魚之爭就開始了。央視財經一則“我國青藏高原養殖三文魚已佔國內三分之一市場”的新聞引發爭議。有人認為:國產三文魚是淡水虹鱒魚,寄生蟲可直接寄生人體,生吃存在很高的風險。

三文魚的定義問題、生食淡水魚的寄生蟲問題、產品的標註問題,都是爭議的焦點。

虹鱒魚C位出道三文魚,吃生魚片會感染寄生蟲嗎?

那虹鱒魚到底是不是三文魚,生食淡水魚會感染寄生蟲嗎?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先來搞清楚三文魚是什麼魚。

在國內,三文魚沒有嚴格的定義,消費者口中的三文魚只是一個俗稱。廣義的三文魚概念,包括鮭形目(拉丁文為Salmonniformes)下屬大約220個品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市面上所有肉色橙白相間、豐腴軟嫩的鮭鱒魚可以統稱為三文魚。

虹鱒魚C位出道三文魚,吃生魚片會感染寄生蟲嗎?

在國外,三文魚一般都是指鮭魚,是北大西洋的漁民們在不可考據的年代裡發現的一種洄游魚。這種魚肉質肥厚,富含蛋白質、ω-3脂肪酸和維生素D。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北歐沿海的野生大西洋鮭數量下降。1960年代,挪威人開始嘗試養殖大西洋鮭。之後,大西洋鮭成為了歐洲和北美東海岸海水漁業的支柱海產。

虹鱒魚C位出道三文魚,吃生魚片會感染寄生蟲嗎?

但在生物範疇,虹鱒魚和三文魚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鮭科鱒屬”的魚又分為“海鱒”和“虹鱒”。傳統意義上的大西洋鮭和太平洋鮭都屬於“海鱒”。而最近被人們熟知的“國產三文魚”便是屬於“虹鱒”。從這一點來說,三文魚和虹鱒魚是兩種魚,它們同科但不同屬。

簡單理解就是,三文魚前面不管加了什麼前綴,比如淡水三文魚等,都已經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三文魚了,正宗三文魚要認準“大西洋鮭”。

區別“海鱒”和“虹鱒”的主要依據是它們的生長特點,虹鱒的一生都在淡水當中度過,是沒有跨鹽度洄游行為的類群。

虹鱒魚C位出道三文魚,吃生魚片會感染寄生蟲嗎?

那淡水魚可以生吃嗎?

看一種魚是否能夠生吃,區別的標準跟它是海魚或者淡水魚無關,而是看它體內是否有寄生蟲。要達到“生吃”這個極其苛刻的標準,管理標準、監控嚴格、水體潔淨、飼料優良的工業化養殖過程安全可控。

以國產虹鱒為例,它們生活在流動的冷水中,寄生蟲寄生的幾率極低,這與虹鱒的養殖方式有關:

  • 養殖虹鱒水質要求高,水質清冽,通常在低溫流水中養殖(養殖溫度12~18℃)。
  • 養殖漁場通過網箱或者其他養殖設施隔離了養殖魚和其他野生魚類或水中生物的聯繫。
  • 完全使用人工顆粒飼料飼養,飼料經過高溫膨化處理,阻斷了寄生蟲的傳播途徑。
  • 人工養殖的過程都有鳥類防護設施,也阻斷了寄生蟲通過鳥類糞便傳播的途徑。
虹鱒魚C位出道三文魚,吃生魚片會感染寄生蟲嗎?

還不放心的食客,當然最簡單、直接解決問題的建議是提倡熟食,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產品。對於喜歡刺身的吃貨們, e妹給大家支幾招!

人工養殖海洋魚類

以魚類最長見的寄生蟲異尖線蟲為例。在龐大的海洋生態系統中,這種寄生蟲必須依次在海水、海洋甲殼類生物、海洋魚類或軟體動物和海洋哺乳動物中完成發育,依靠生物之間的天然食物鏈完成生活史循環以實現物種繁衍。

虹鱒魚C位出道三文魚,吃生魚片會感染寄生蟲嗎?

異尖線蟲的生活史 (改編自美國CDC)

如果是人工養殖的海洋魚類,魚塘中沒有海洋哺乳動物,阻斷了異尖線蟲的生活史循環,也就避免了異尖線蟲第三期幼蟲出現在海洋魚類或軟體動物。

低溫冷凍儲存海洋魚類

餐館出售的所有海洋魚類至少在零下20至零下30℃低溫下儲存超過24小時。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早已出臺了針對性的食品安全法規,規定魚肉必須預先處理以殺死異尖線蟲的幼蟲。

殺死異尖線蟲最有效的方法是高溫,但是為了保持魚肉的食用價值,目前仍然以冷凍法為主。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規定魚肉必須在零下35度冷凍15個小時,或是零下20度冷凍7天后才能食用,而歐盟的標準則是在零下20度冷凍超過24小時。

大家不必過分憂慮,國內這麼多餐館供應刺身或壽司,但異尖線蟲感染的報道並不多見。最後再提醒大家,如果在生食後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可疑消化道症狀或過敏表現,應及時就醫。

來來來,都來說說,虹鱒魚歸入三文魚,這門親你認嗎?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