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的非現役文職有什麼比較鮮明特點?

體感天下


從非現役文職的著裝上,我們就能看出這些人員的特點。


一是非現役文職左胸前佩帶類似國防服役章的標識,仍然能夠看出他們是在為部隊服役,只不過不是現役而已。國防服役章下面的標識,應該是表示文職級別的符號,1個豎線的級別,一定要比2個豎線的級別低,這從照片上幾位非現役文職的年齡上就能看出來。





二是非現役文職仍然可以使用原來的內腰帶。這樣的設計無疑非常節約,也顯示了通用化,畢竟內腰帶上只有一顆五星,和PLA的英文大字字母,現役軍官和非現役文職,誰繫上它都合適。儘量減少現役與非現役的區別,少製造差異,也能夠促進非現役文職的工作熱情。


三是非現役文職也擁有姓名牌,這樣設計的好處是能夠讓外面來辦事的人知道他們的真實姓名,便於在工作中對他們實施監督,外人在部隊找人,一看姓名牌就知道是不是他要找的人,也省去了一些交流環節,更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軍林天下


1.身份不同。軍官主要是從事各級指揮、作戰崗位以及從事涉密程度較高專業技術崗位的現役人員。文職人員主要是在軍民通用、非直接參與作戰與社會化保障不宜承擔的軍隊編制崗位從事管理工作和專業技術工作的非現役人員,是軍隊人員的組成部分。

2.著裝不同。今年八月一日開始文職人員換髮了新的制式服裝,據說為了讓現役轉改文職的人員心理平衡一些,把文職人員的服裝設計得是挺好看的。

3.角色不同。軍官更多的是指揮管理層,研究作戰打仗的;而文職人員主要是負責好自己那一攤,主要是一些技術性、專業性的工作。

4.途徑不同。成為軍官的途徑,主要是地方青年通過高考到軍校,或者部隊戰士考學、提幹。文職人員則是由現役人員轉改、從地方聘任等途徑。

5.自由度不同。一個是軍官從軍校畢業的時候,分配的主動權仍然是不在自己手中的,以後的發展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而文職人員可以相對而言去自己想去的城市應聘。另一個是在工作中,軍官會承受更多的工作任務,白加黑、五加二也是正常,文職人員相對來說不用那麼辛苦。

6.待遇不同。工資待遇上來說同職級的軍官還是要比文職高一些,另外除了醫院、院校這樣的文職人員佔比很大的單位,安排公寓住房,其他的單位原則上對文職採取給予住房補助的方式。還有家屬隨軍、落戶上,軍官一般都可以解決,但是文職的話恐怕就比較困難。再一點,軍官幹到一定職務,在退休前享受安置住房,文職人員原則上是沒有這個待遇的。

總而言之,軍官也好、文職也好,都是有利有弊,看你怎麼去選擇了,個人觀點女孩更適合文職,男孩還是要去闖一闖吧!

如有其他關於入伍參軍、報考軍校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或留言。


軍校和入伍指導


非現役文職幹部,應該分為基層和機關院校兩個群體來進行對比,其主要特點是:

1.身份歸屬感弱化。對於部隊的非現役文職幹部,其身份依然是老百姓,只是在一個軍事性質的單位工作,所以對於所謂的身份歸屬感來說,不強烈。

英武在某軍校讀研期間,所在系很多非現役文職幹部,除了門禁卡跟現役軍官一之外,其他方面差距很大,更沒有所謂的歸屬感。

2.很多非現役文職幹部,籤合同之後,想最多的就是:何時能夠換地方。這個方面,不是絕對的,但很多人有這種想法是不爭的事實,只是很少有人能夠直接做出來。

英武的一個戰友,當時跟一個文職幹部結婚了,後來這名文職幹部依靠軍校的一個機會,到國外深造,然後......兩個人離婚了。而因為這名文職幹部是非現役,所以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3.總得來說,非現役文職幹部,部隊會給上五險,“一金”基本上以租房補貼的形式發放到非現役文職幹部手裡。

4.現在非現役文職幹部,主要渠道是從地方招聘,尤其是今年的力度很大很大。當然,也有一部分是軍隊幹部轉改。但因為轉改後,未來的待遇及轉業回地方後的待遇,政策還沒有太明確,積極性不夠高。甚至出現為了躲避這種“轉文壓力”選擇提前轉業的。

總之,身份不同、不穿軍裝,自由度很高但待遇跟同級別的軍官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英武


您好,我來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部隊非戰役文職人員有什麼特點呢,簡單可以歸納為,職業高尚,使命特殊,責任重大,但個人承受的壓力卻比戰役軍人要少。

文職人員相當於是部隊在社會招聘的特殊人才,能夠對部隊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更好的服務部隊,保障部隊。

常見的文職人員有設備研究人員、教師、醫生、文藝、裝備維修人員、以及其他領域部隊所需要特殊人才。

文職人員與部隊的各項工作密不可分,因此,在選用方面,都要經過嚴格的政審把關,每年也要統一進行考核,等級評定。

文職人員正常參與部隊的各項建設,服從部隊安排,遵守部隊的規章制度,可以說是半個軍人也不為過,職業高尚,使命光榮。

文職人員要比戰役軍人輕鬆不少,除特殊人員外,文職人員通常採取八小時上下班制,也就說每天都可以下班回家。這點要比現役軍人好上太多太多。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優惠政策。

隨著時代變化,相信文職人員的隊伍也將會隨之壯大,延伸至各個領域,更好的服務部隊,保障部隊。

他們雖不是軍人,但強軍路上有他們的身影,與新時代的軍人,並肩前行。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見解。不足之處,敬請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