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爲什麼說教育孩子「不能吼」?

用戶54524066511


我想這個問題所有的家長都能回答,肯定不是正確的。接下來又問為什麼清華大學校長說,教育孩子不能吼呢?如何教育孩子呢?那我想反問一下,親愛的家長你發現你天天吼孩子,除了發現他越來越不好了,有一點好的嗎?或者你吼他的結果是什麼,你吼他有沒有改善呢?很顯然,家長對於孩子日常的教育和生活的過程中,經常用情緒與孩子進行互動,那麼孩子就也學會用情緒與我們家長互動。

雖然這個問題並沒有說是哪個年齡段兒的,但是我想大概應該在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之間。在這個年齡段,是需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在這個過程中陪伴就是非常重要的。陪伴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他養成自我學習的良好習慣,而不是我們一直坐著看著,有一些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沒有耐心,容易用情緒去哄孩子,罵孩子,甚至是打孩子,認為用這樣的方式孩子就會聽話、成績就可以提高、功課就可以做好。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我們每一個孩子。學習對孩子來說,是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求慾望,在促使他主動地學習。如果你的孩子在學習方面沒有主動性,那她的功課,一定好不到哪兒去,因為她一直是被動的。也就是說他為什麼沒有主動性,為什麼沒有求知的慾望,是因為在早期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命令孩子,要求他按我們的方法和方式去做。很顯然這個家長一定是個強勢的家長,就是因為我們的強勢,會使孩子慢慢的失去了它原有的能動力和內驅力,以及求知慾望和好奇心。這些如果缺失或降低,就會直接影響他,進入小學以後的主動學習的模式。如果一旦主動性學習的模式沒有,這個孩子的成績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第二方面,孩子的成績好靠什麼?靠孩子能夠完成作業,能夠認真聽老師講課。上學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課,放學以後能夠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我們現在的孩子,由於沒有能動性和主動意識,所以在上課的時候再加上他剛剛進入小學階段,大腦皮層對他的行為控制不了四十五分鐘那麼久,尤其是一個男孩子。所以他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甚至有的孩子由於剖腹產,或者由於其他原因導致的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他會有多餘的小動作,或者注意力容易分散,聽不到或者聽不見,或者是聽見了就很快忘記了,這些就是上課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現。那回到家中,當孩子要完成作業的時候,本來在課上就沒有聽太明白,回家以後最大的希望就是得到父母繼續的幫助,但是父母卻用吼的方式。想想看,孩子畏懼的,難道是學習新的知識嗎?其實並不是。她畏懼的是家長的態度,由於我們經常吼他,而對這個學習產生了恐懼,當他一拿起筆的時候,他可能聯想到的就是不愉快。所以他會拼了命的想辦法磨蹭,拼了命的的想辦法不去做作業,因為這樣就會減少他捱罵、挨訓、捱揍。功課的好快,

最後一方面就是我們的鼓勵和支持。很多家長採用了對比的模式,隔壁王叔叔家的孩子學習成績有多好,你的同桌學習有多好,你怎麼這麼笨,這麼蠢,這些都是對比性的傷害。因為在我們誇獎別的孩子的同時,其實我的孩子是被貶低的,他的內心感受就是你不認可我。既然有一個不認可我的父母,那我就按照你的模式去進行,你越不認可我,我就越差,成績越來越差,這樣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越來越不聽你的話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更多的給予鼓勵,當他考試成績並沒有同桌好、沒有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好,那我們也要鼓勵他。“來看一下,你考了多少分兒,六十分兒,你這次能考六十分兒,我相信通過你的努力,下次能考六十五或者是七十或者是八十。來,媽媽跟你一起分析一下,看看你的考試成績當中,哪一部分的內容是不會的。不會,你可以去詢問老師。當你詢問老師還沒有明白,我可以再教你一遍。如果會了,你又錯了,那你一定要引以為戒,你自己想一個辦法,怎麼做你才能把這一類型的題記住,不再出錯。”跟孩子一起分析,我們沒有對他考試考了六十分去責罵他,或者是打他,但是我們也要讓他學會面對,成績是需要提高的。要幫助他總結他的試卷,哪些內容學習力度不夠,那我們就應該去加強哪方面。但是這個加強,並不是說由於他寫字寫不好,我就天天讓他寫字;由於算算術不好,我就天天讓他去算算術,不是這樣的。如果口算做不好,拿到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去帶他買菜,按照設定的這個錢數讓他學會十以內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去在菜市場裡、超市裡面把這些加進去。發現孩子對這些事感興趣的同時,對數字也很敏感了,他的口算能力就提高了。如果他語文方面不好,閱讀不好,如果你早期並沒有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現在我們就沒理由去罵孩子。我們應該抽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孩子一起進行閱讀,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跟孩子一起讀他喜歡的書,來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的積累,以促進孩子語言的學習。



關於第二個行為就是孩子頂嘴,我們要知道,什麼樣情況下孩子才頂嘴。語言暴力也叫暴力,我們經常用語言去攻擊他、否定他,那麼遲早有一天,你的孩子會把這些話還回來。因為他已經慢慢的長大,他具備能力的時候一定會給你嘴頂回來,小的時候他不敢,是因為他自己內心感覺自己的力量還不夠。現在三四年級了,他力量夠了,當我們再一次用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時候,他一定會雙倍的還給我們。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家長聰明的父母,請不要再用語言暴力與你的的孩子進行溝通,請用我們經常教大家的黃金八部法進行溝通。溝通的目的是,感受孩子的感受,幫孩子把情緒宣洩掉,引導他學會解決問題,這是我們溝通的目的。而不是找責任,一定要怪罪於他,或者是一定要把一個事情釦子帽子,就是給孩子貼標籤兒。這樣的方式都容易讓孩子造成他跟我們直接頂嘴的不良的一種行為習慣。



那麼第三個是調皮貪玩,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調皮貪玩的。會玩兒的孩子未來才有他的世界,不會玩兒的孩子,那麼未來可能就是單調的是被支配的,調皮是這個年齡段兒的共性。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狀態了,所以親愛的家長,要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學,要知道每一個孩子的心理狀態,在不同的階段,他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出來,我們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我們要懂得如何跟孩子溝通,我們要懂得怎麼去教他們做人做事。所以我也支持清華大學這個校長說的孩子不能吼。因為你的吼叫是用情緒在跟他互動,必定會引起他用情緒去跟我們互動,之後去學校互動,將來跟社會互動。所以我們要學會的是,在孩子不同年齡段要用不同的家庭策略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至於如何教育孩子,那你要多學學我們家庭教育的一些課程,他是哪一個年齡段兒的你去聽聽相關的課程。



總而言之,對於小學階段。我們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家長共同陪伴的,陪伴的最終目的是讓他獨自自主的主動,主動性的去學習,而不是我們一直的陪伴。這個問題裡面,如果說需要調整的話,我認為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家長要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要學會的是,不用情緒處理任何問題,我們要學會,把情緒緩解下來以後,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在這互動中我們才能有效的教育我們的孩子。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我們常說“吼叫”是一種無用的情緒發洩,除了當事者的憤怒表達以外,對事情的順利進展並沒有任何幫助。尤其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當孩子的表現不好,或是違背了了自己的教育和規定時,很多家長就無法抑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咆哮怒吼,更有甚者還會動手,但是最後的結果並沒有就此向好的方向發展。

“吼叫”教育下的孩子,最後會出現兩種結果:

第一種,孩子變得拘束,甚至自閉

年齡小的孩子,思想並不成熟,對於家長的很多表達並不能很快的理解和接受,所以需要家長更有耐心的多次重複。

同樣的,孩子並不能完全理解你的吼叫下要表達的教育意義,他可能只是會覺得你生氣了,討厭他,甚至不夠愛他,這種心理狀態下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內向,變得缺乏自信,甚至會引起其他嚴重的心理問題,像自閉等等都有可能。

第二種,孩子也變得暴躁易怒

心理學上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形成,除了有先天因素外,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後天影響。如果你的孩子性格變得越來越易怒衝動、缺乏耐心,那麼家長就很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事實上,大部分習慣衝孩子吼叫的家長,小時候也是這樣被吼叫過來的,所以,想讓孩子不再接著繼承這種不良性格,就停止你的吼叫吧。

孩子作為一個新鮮生命體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本來就是一無所知的,家長理所應當的應該有引導其人生的責任。可是當你衝他們吼叫的時候,其潛在的心態卻是“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但其實很多事情,往往不在他們的理解範疇,這就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指導才可以。

我從沒見過老鷹衝孩子大叫幾聲就能使它們學會飛翔的例子,一個有著良好教養的孩子也不是通過吼叫就可以教育出來的,很多時候教育的失敗,不是因為父母有一個頑劣的孩子,而在父母自身。


決勝網


可以吼!但前提是,你最後想要一個脾氣不好、不聽話、暴躁、叛逆,或攻擊性強,或自卑膽小,懦弱怕事的孩子。

因為家長和孩子吼,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樣,就會吼出這樣的問題孩子。

常常有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不能好好溝通,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由於家長過於強勢,家長不好好和孩子說話,孩子當然也學不會好好和家長溝通。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和孩子吼,孩子學到的,也只能是遇到問題時,也用吼來解決,不會心平氣和溝通,更不會平心靜氣來表達。

再說,“吼”只是家長表達了自己的不開心、不高興,只是宣洩自己的情緒,向孩子倒情緒的垃圾,

比如,孩子功課不好,家長吼,只會讓孩子畏懼父母,害怕,緊張,進而對學習更厭煩,更不喜歡學習,這個結果,顯然不是家長想看的。

因此,如果家長不想看到這個情況發生,千萬不要再對孩子吼,那樣的話,並不是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一點兒好處。



歡迎關注,可以免費諮詢哦!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教育孩子“不能吼”是因為孩子的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差。孩子剛剛開始成長,心理是幼小脆弱的,他們

幼小的心靈需要呵護。如果對孩子吼叫,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有時大聲的吼叫不僅不會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並且他們也知道自己做錯了,這時他們是非常膽怯的,如果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聲吼叫,孩子會更加害怕甚至非常地恐懼,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烙下陰影。如果家長在孩子每次做錯事情就大聲吼叫,長期這樣孩子的心靈會積累很多負面情緒,這樣的情緒積累多了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的不利,像有的孩子自卑心理特別明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有的孩子沒有擔當能力,怕承擔這項任務會出現錯誤;有的孩子一生非常的膽小怕事,聰明的頭腦得不到應有的發揮。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因為孩子所學所見是有限的,即使是做錯了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是做錯了。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地大聲吼叫孩子,這時孩子往往會瞪著驚恐的眼神看著家長,不知所措,不知道家長為什麼會發脾氣。家長非常生氣也很氣憤地吼叫了孩子,可孩子不知是為什麼,孩子還感覺非常地委屈。結果是家長憤怒孩子委屈,根本起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頂多是家長髮洩了一下憤怒的情緒。

有些事情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狀況下會有不同的結果,有時孩子做事情根據他們的思維、根據他們在做這件事的狀況,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而作為家長不是看到孩子在遇到特殊情況時會有自己的見解並努力完成任務,家長往往是一看孩子做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不問孩子前因後果,一看錯了立即會劈頭蓋臉地衝著孩子大聲地吼叫,弄的孩子感覺非常的委屈。大聲吼叫的結果是,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孩子會向外推脫,不會主動地去做了,即使推脫不了,在做的時候也會縮手縮腳,遇到一點事情就會問大人,沒有自己的主見。長期這樣,以後一旦遇到需要做選擇的時候,對孩子來說就是非常痛苦的事,因為他們沒有自己見解,怕做錯了,怕受到別人的誤解。

家教是循環的,特別是家長的身教言行直接影響孩子。孩子小時,家長吼孩子,等孩子大了,也會吼大人。

我是一名高級教師,關注青少年成長,歡迎大家點擊右上角的關注,關注我,以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謝謝。


平原春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與孩子產生矛盾是難以避免的,有時“壓不住火”和孩子發脾氣,比如:經常和孩子大吼大叫,或是生氣時對孩子冷言相待。

發脾氣雖然是父母對自己的情緒的一種宣洩方式。然而長期如此不僅難以達到管教的目的,可能還會適得其反,甚至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下面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父母吼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圖自shutterstock

1. 安全感缺失

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家長變得易怒,對孩子大吼大叫或冷言冷語,這些行為會使孩子感到緊張和壓力。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缺乏安全感。比如因為害怕家長髮火,做事變得小心翼翼,害怕犯錯。不僅如此,當家長髮脾氣時,孩子還會為自己又讓父母生氣而感到愧疚自責。

這些影響可能會延續到孩子成年,在與他人的相處過程中變得敏感,更需要安全感的確認。

2. 過度焦慮、也可導致抑鬱

隨著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孩子可能會變得更容易焦慮、抑鬱。比如在學校生活中遇到事情更容易過度擔憂,在與同學的相處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問題。

不僅如此,孩子因為害怕又說錯什麼惹得父母發脾氣而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只能將這些負面情緒封閉在心裡,長久如此,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導致心境障礙

3. 更偏激的行為表現

另外一種情況是孩子可能會把家長髮脾氣的表現解讀為家長不夠愛自己,對自己不夠關愛。導致孩子們在與父母冷淡而疏遠的感情關係中長大,

而他們的不滿和焦慮情緒會表現為一些偏激或帶有攻擊性的處事行為。

最後變成,家長越愛發脾氣,孩子越是變本加厲,漠視父母的憤怒。例如:當父母因為孩子做過的某件事而發火時,孩子不但不改正反而以更偏激的行動(比如在家亂砸東西)來宣洩自己的不滿。

4. 改變孩子大腦的發育

除此之外,父母經常以大吼大叫的形式對孩子發脾氣還會影響孩子大腦的發展。這是因為人類在接受消極信息時的反應會比接受積極信息時更為迅速和徹底。研究發現,父母常常發脾氣的孩子負責聲音和語言加工的腦區和其他孩子存在顯著差異,所以孩子可能會更容易接收負面情緒並被其所困擾。

5. 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經常發脾氣會增加孩子的焦慮感,除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被會影響之外,

研究證明這也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所損害。比如會增加孩子感冒的次數,或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包括:關節炎,頭痛,背部和頸部的問題等。


孩童的心智還在發展中,家長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產生無法磨滅的影響。因而家長一定要保持理性,發脾氣無法解決問題,勤於溝通才是避免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合適教育理念。


以上。

歡迎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全網超過400萬用戶信賴,專業的親子育兒心理社區,陪伴你和寶寶幸福成長。

Reference

The Long-Lasting Effects of Yelling at Your Kids. Healthline.

5 Serious Long-Term Effects of Yelling At Your Kids. Healthline.

Parents' Bad Mood Can Affect Children's Emotional Development. You are Mom.


家有寶寶學心理


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吼。我來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

應該是七年前,我教一年的數學。班上有一個從貴州盤縣那邊農村來的女孩。我們學校是寄宿學校,女孩家長一學期中途才來接孩子回家一次。可能是年紀太小就離開父母,還有她們本地方言和老師上課講的普通話差別太大。女孩不太適應,顯得又蒙又笨的樣子。每次單元測試,多數孩子都能得90分以上,唯有這個女孩只得六、七十分。我心裡著急啊,這可得拉低平均分。於是放學後找到女孩單獨給她補課。我清楚地記得,我讓女孩左手伸出兩根手指頭,右手伸出三根手指頭,問兩隻手合起來一共有幾根手指頭。女孩看著自己的雙手,起碼五分鐘硬是說不出來。我急死了,大聲告訴她,2和3合起來數12345,是5。晚上測驗,女孩競然給我考了二十幾分,我氣炸了,本人教書,從來沒見過二十幾分。第二天,把女孩叫到辦公室,一頓吼。沒想到的是,下一次考試,親們猜猜女孩考多少分?0分,沒錯,0分!試卷上每個空她都填了,可都是亂填的。我一下子警覺起來,這孩子不能吼的,你越吼她越不學,得好好講。從那以後,我改變了方法再沒吼過她,每次和她說話都笑眯眯的,找話題誇她。女孩也再沒考過0分,也就六七十分的樣子,我安慰自己,總比零分。

我經常把這個真實的故事講給新來的同事聽,是的,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吼!


yi老師小學數學


功課不好,家長吼孩子是一種非常不好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會埋下隱患!所以,清華校長說教育孩子“不能吼”!

一,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功課不好,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總是吼孩子,會讓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低;也會讓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越來越低。所以,通過吼叫的方式教育孩子會影響親子關係,長期如此,勢必會造成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

二,影響孩子自信

經常被吼叫或者打擊孩子會嚴重的缺乏自信,造成孩子自卑,內向的性格。孩子在跟別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不能自如的表現自己。缺乏自信會導致孩子在社交中遇到重重困難。

三,使孩子脾氣暴躁

父母經常吼叫孩子,以非常暴躁的方式對待孩子,會無形中影響到孩子,讓孩子覺得對待別人就應該應這樣的方式。所以,經常吼叫孩子勢必會使孩子脾氣暴躁。

四,該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和孩子之間建立信任感,和孩子做朋友。在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平心靜氣的跟孩子溝通。


孩子功課不好,經常吼叫孩子會影響親子關係,同時還會影響孩子的自信,使孩子脾氣暴躁。所以,清華大學校長說教育孩子“不能吼”。教育孩子要跟孩子做朋友,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


睿爸:大學本科雙學位畢業,專注幼兒教育,育有兩個兒子,孩子學業優異,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喜歡睿爸的回答就關注睿爸吧!


睿爸快樂育兒


對小孩子“吼叫”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對你所說的事情都非常無感,而且對孩子性格形成不良影響。

吼叫溝通的不良影響

一般家長在需要孩子做點什麼都喜歡不斷催促,催促不行就開始吼叫,有些情況還會打罵,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溝通、教育方式。

1、父母“吼叫”代表無可奈何,久而久之你說的話再孩子面前都會“失靈”。是不是實操會覺得孩子把自己的話當作耳邊風?這都是由於平常自己催促、發脾氣多造成的。

2、父母“吼叫”代表焦急和憤怒,偶偶一次兩次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經常發生。不僅無法讓孩子聽進自己的話,而且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急躁沒有耐心,另外吼叫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內向。小孩子早期形成的性格大部分都是來自父母的影響。

如何更有效與孩子溝通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首席得形成有效的溝通方式,否則父母說什麼都沒有作用。這就得從小與孩子形成一定的原則。最重要的是兩項原則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和說話算數,可以從日常小事情做起。

1、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

這點對於養成孩子好習慣非常重要。比如到了晚上九點十點鐘必須睡覺,那麼到點了就得關掉燈光躺下睡覺,開始可能會這一樣那樣鬧,但是隻要你堅持,最終孩子還是會接受這種習慣的。

另外就是吃飯問題,一般大家的早餐、中餐、晚餐都是差不多固定一個時間段。那麼到了吃飯時間,就得讓孩子上桌吃飯,如果過了時間就收掉飯菜,只能等到下一餐。

2、說話算數

小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對於父母說出的話特別是許諾的事情還是特別能記住的。因此,對於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得兌現,平時如果要答應什麼也得慎重,如果答應了因為很難兌現而食言,孩子是能記住的。食言次數增多,就會導致你說的話,在孩子那裡沒有什麼分量,他不會怎麼在乎。

在我孩子4歲的時候,我們試著要她做點小事情,要她每天把家裡大家的鞋子及時擺放到鞋架,放整齊。當時跟她說,如果能堅持一週,可以獲得一份獎勵,她說要去吃肯德基。我答應了。

結果過了差不多有10來天,估計是她想起來了,就要求我帶她去肯德基吃薯條。那天剛好也下大雨,她奶奶就跟她說換一天再去,孩子就是怎麼都不答應。

我想了下,決定帶她去。可想而知,孩子有多開心。在家裡孩子比較願意聽我說的話,跟我經常兌現所答應的事情不無關係。

3、只提醒不催促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催促孩子做某些事情,這容易導致孩子形成拖延的習慣。我覺得要早點讓孩子明白很多事情是她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作為父母我們只提醒她。不催促她。如果拖延,就按照第一條原則處理。最開始的時候,我家孩子吃飯喜歡拖拖拉拉,餓了幾次肚子之後每次吃飯都自覺了。

這幾個原則性的方法是我參考了早教中心還有一位做教師朋友的做法,然後自己慢慢實踐總結下來的,至少對待我自己兩個小孩效果都不錯。希望對你有借鑑意義。


哪吒說教育


我們很多家長都有吼孩子的經歷,有時候真是生氣,但吼完了呢,效果怎麼樣?你會發現,只不過是發洩我們自己的負面情緒罷了。

但這種負面情緒,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害。已經有研究表明,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大多數要麼膽小封閉,要麼脾氣暴躁

而且,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很弱,父母總是吼孩子,孩子只會認為父母不愛他,理解不了父母為什會發火。



在父母的潛意識中,去吼孩子,是認為孩子不該做錯的。可是,事實卻是,孩子的認知能力怎麼能和成人相比?成人都會常犯錯,更何況孩子?

我們父母要承擔的是教育引導的責任,而不是吼幾聲孩子了事。沒有父母的辛苦付出,就不要期待有一個懂事孩子。為了孩子成長,我們要學會控制我們的情緒。

我頭條上發了一些教育孩子的視頻,感興趣的我們可以一起交流討論。



名師育兒


“我真是忍無可忍,無法再忍了!”剛上班,就聽到同事張姐吐槽。


張姐的女兒今年剛上一年級,但是據她說,卻有著各種各樣的毛病,比如做事情、做作業拖拖拉拉,叫吃飯、叫起床磨磨蹭蹭。


每次都能把張姐氣得奔潰,一天不吼幾回就過不下來。


可是這樣情緒爆發的結果是什麼呢?孩子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有時候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鬧,或者乾脆捂著耳朵不聽。


後來找心理師求助,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錯了,吼叫帶給孩子無形有質的傷害,對她的成長卻沒什麼裨益。這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方法。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習慣吼叫的方式,其中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是源於說話習慣,平時說話就是大嗓門;



二是追求即時的效果,感覺自己大聲說,孩子才能聽到,才會去做,否則就達不到教育效果;


三是感覺孩子做什麼都不好,看不慣,不自覺就用上大嗓門。


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後,孩子可能會發生哪些改變呢?


第一、受到驚嚇,不知所措,頭腦發矇,感覺自己做錯了事,爸爸媽媽很生氣;


第二、很難過,感覺自己怎麼都做不好,又讓爸爸媽媽生氣了,自己真的很沒用,自信心越來越缺乏;


第三、轉為憤怒,我已經努力了,為什麼他們還要這樣說,還要這樣生氣?那我努力有什麼用?


第四、破罐子破摔,無所謂啦,反正不管我怎麼做,都得不到他們的認可和稱讚。


慢慢的,這個孩子從恐懼到麻木,再從無所謂到叛逆,變得離經叛道,脾氣暴躁,身心扭曲,看什麼都不順眼。


程度輕的厭惡學習、智力降低,麻木不仁,程度重的可能導致強迫症抑鬱症,甚至厭世。


所以,有著深厚教育理論指導思想以及育人無數的清華校長會說,教育孩子不能吼!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最重要是掌握有效的方法,哲人說: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寫人生,教育改善人格,反思啟迪智慧。


漫漫育兒路上,我們應該努力汲取更多好用的知識和方法,學習、實踐,然後堅持,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教育孩子的失敗。


具體的方法有很多,但有幾個方向一定要把握:


  • 1、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身為寶媽,我們都知道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有多重要,可是總缺少方法,或者有的即使知道方法,卻沒有堅持下來,導致事倍功半。


一件事情,從告知孩子讓其有個基礎概念做好心理準備,到目標的制定和實施,再到結果的認同,提升孩子的價值感。


這件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參與。

只要參與了,無論結果如何都是雙贏。而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引導孩子積極參與。


  • 2、幫助孩子對這個世界產生強烈的興趣。


說到特長和興趣,尤其值得家長們注意,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首先應該從興趣入手,再培養特長,這樣更容易事半功倍。


你要看到孩子的長處,要用發展的眼睛觀察自己的孩子,一定有Ta擅長的閃光點,抓住閃光點,放大它,體現它的價值。


那麼孩子的閃光點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亮,最後終於一躍成為璀璨的新星。


  • 3、培養孩子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力。


試問爸爸媽媽陪伴孩子最大的恐懼是什麼?不就是做事拖拖拉拉(不會合理安排時間),不想學習,不願寫作業這些小事嗎?


可偏偏是這些小事折磨得人慾哭無淚。那些折磨人的事其實很好處理,關鍵看你是否掌握了方法。


比如管理時間的四象限法,遊戲學習法,學霸們的撒手鐧等種種辦法,平時要善於總結和實踐。


  • 4、關鍵是爸爸媽媽也應該參與學習成長。


比如對儀式感的重視,法國童話《小王子》中說:儀式感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為什麼要培養有儀式感呢?因為儀式感就是用心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而認真對待的態度,能讓人感受到內心的富足。


當孩子慢慢累積了這種富足,就會完成從行為到習慣的提升。窺一斑可知全貌,所有技巧都需要爸爸媽媽主動學習和掌握。


其實教育的真諦無非就是榜樣,就像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從,雖令不從。”



(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


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


生活中,很多家長一邊玩著手機一邊督促孩子學習,這實在是一件可笑的事。


你自己都做不到,怎麼可以要求寶寶去做?


把家培養成興趣的土壤,就是說讓全家總動員,朝著興趣一起努力,這樣做的效果是事半功倍,寶寶也能最快進入學習狀態。


喜歡吼叫的寶爸寶媽適可而止吧!孩子的價值觀在沒形成之前,都是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獲得,尤其是小的孩子,對於好壞沒有明確的觀念,理所當然會認為家長的所作所為是合理的,可以學習。


假設你長時間面對孩子露出一副猙獰的面孔,不要責怪孩子以後對你對世界抱著不友好的態度。


所以每個家長都要明白: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必須要成為那樣的人。


愛孩子,從不吼不叫開始;懂孩子,從給予力量開始。寶爸寶媽們,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