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三朝鄭燮爲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板橋像

鄭燮(xiè 音同“謝”)1693-1765,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在蘇州。鄭燮乃“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所作行楷自稱為“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能將四體書融會貫通。《國朝隸品》說:“鄭板橋如洲夫醉酒罵座,目無卿相。”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行書五絕扇面》

鄭燮的祖上三代都是讀書人,曾祖新萬,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廩(lin)生。鄭燮出身貧寒的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喪母,賴後母撫養。少年時從學於鄉先輩陸震,20餘歲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鄉試中舉,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七年出任山東範縣知縣,一年後調任濰縣。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東巡至泰山,他為書畫史。十八年因請賑得罪大吏而罷官,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他書畫上常用的印章印文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乾隆東封書畫史”,“七品官耳”等,可說是其生平的紀實寫照。後客居在揚州,以賣畫為生。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 《行書自作唐多令詞扇》上海博物館藏

鄭燮為政做官很有才幹,為人剛直,特別痛恨官場腐敗作風,同情底層的百姓群眾。在山東濰縣任上的頭兩年,適逢山東大災荒,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痛景象,鄭燮採取應急措施,不及申報上司批准,動用官倉糧食借貸給饑民,秋後災情仍然嚴重,他又焚燒了所有貸券,採取以工代賑辦法,修城鑿池,招徠遠近災民赴工就食;責令邑中大戶開廠煮粥和積粟之家平糶囤糧,使饑民得以度過災荒。但這些救民措施,卻觸犯了豪紳大戶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誣告罷官職。他離濰縣時,囊橐蕭然,僅有圖書數卷,百姓痛惜挽留,甚至為其立生祠。鄭燮性格曠達,不拘小節,喜高談闊論,臧否人物。當時即被人稱為“狂”和“怪”。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自書詩四首中堂》紙本行書 136.5×74.6cm 1741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鄭板橋的書法特色就是“六分半書”,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介於楷、隸、草之間,而將傳統中國繪畫方法融人其中的書法。據鄭燮自述,他學詩不成功,轉而學書法,書法沒學好又去學作畫。字學漢魏,崔蔡鍾繇,古碑斷碣,刻意追求。

鄭板橋書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矩。看似隨筆揮灑,整體觀之卻產生跳躍靈動的節奏感。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楷書節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頁》紙本楷書 31.5×21cm 1735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玉《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卷三這樣說鄭板橋的書法:“模仿《瘞鶴銘》,又有黃魯直,合其意為分書,用在繪畫方面就是畫竹蘭。”隸書就是所說“分書”,又稱“八分書”,隸多於楷,而又分書糅人楷法,所以稱為“六分半書”。具有濃濃畫意是“六分半書”的特色。鄭板橋自己曾說,畫竹要與書法一樣要有行款,而且竹更應講究濃淡以及疏密。要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故而其“六分半書”中多有畫意。清人蔣士銓在其《忠雅堂詩集》中雲:“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資致。下筆別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頹唐偃仰各有態,常人盡笑板橋怪。”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行書懷素自敘帖語軸》紙本 104.9×19.5cm 1740年 揚州博物館藏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 《行書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詩軸》紙本行書 266×99.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行書七言聯》 1763年 115X28.5cmX2 紙本 重慶博物館藏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東坡煙江疊嶂詩卷》紙本 縱23.5釐米,橫82釐米 常州博物館藏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行書橫幅《難得糊塗》

難得糊塗,指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傳世的名言,乃是他為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嘲。後人感慨這“難得糊塗”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橫幅的形式掛於家中,作為每每處世的警言。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行書橫幅《吃虧是福》

《吃虧是福》有個典故:據說鄭板橋的弟弟鄭墨在家務農,忽然有一天,鄭板橋收到了弟弟一封來信。弟兄倆經常通信,然而這一次非同尋常,原來,鄭家與鄰居的房屋共用一牆,鄭家想翻修老屋,鄰居干預,說那牆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不是鄭家的,鄭家無權拆牆。其實,這契約上寫得明明白白,那堵牆是鄭家的,鄰居借光蓋了房子。為了這堵牆,官司打到縣裡,尚無結果,鄭墨越想越難過,感覺太受人欺負了,心裡的怨恨實在咽不下去。於是自然想到了在外做官的哥哥,自覺得有契約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說情,這官司就必贏無疑了。鄭板橋知道此事後覺得很不自在,考慮再三,給弟弟寫了一封勸他息事寧人的信,同時寄去了一個條幅,上面寫著“吃虧是福”四個大字。

鄭板橋不只在書法藝術上給後人留下了重重一筆,在為人做事的人生哲理上也留下了寶貴財富,不愧是一代宗師。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 《行書墨蘭苦茗七言聯》紙本行書 165×31cm×2 1738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行書四言聯》 73X24cmX2 紙本 湖北省博物館藏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行書妙墨雄才五言聯》紙本 93×20cm×2 廣州美術館藏

經歷三朝鄭燮為官清正,寫絕六分半書,自創“板橋體”

鄭燮《行書七言聯》 124.8X28.4cmX2 揚州博物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