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母親節、滴滴打車空姐遇害,說說女子的安全感

「原創」母親節、滴滴打車空姐遇害,說說女子的安全感

母親節到了,對母親的感恩和孝道,在節日裡,形式會變得較為重要。儀式感,也是賦予生活意義的一種心靈形式。對母親的愛,無論是女兒還是兒子,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說,都是一種安全感的傳承。

從出生開始,其實我們就感受了到對未知的恐懼。孩子最早的安全感就來自於父母,特別是母親。只要母親存在,就足以讓我們感到安全和溫暖。有人說: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母親在哪,家就在哪,心也就在哪。

無論男子如何體形高大,肌肉發達,充滿力量,也無論他事業如何輝煌,終究是女性生下來並撫養成人的。他最初的安全感是來自母親,這說來,也是男性尊嚴的致命弱點。

近日,滴滴打車空姐遇害一事,各大媒體均有報道。遇害前,她曾微信致朋友,說司機認為她漂亮,想親她一口。有不安全感的預知,但很快自認為沒事,最終未曾想,司機對她不軌,並將她殺害。

「原創」母親節、滴滴打車空姐遇害,說說女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既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男性與女性不同的現實意義與心理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層次分為五類:從低至高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安全感是其中較低層次的需求,按理男性與女性的差異,應該是不明顯。但現實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易於受傷害,對安全感的敏感,是女性與男性的生存競爭中獲得的,利於自我保護的一種技術,來對抗男性世界的的意外攻擊。

從心理學的立場來看,男女在最初時節對安全感的需求和表述是一致的,以後在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慢慢地男性學會說不害怕,女性學會說害怕。女性的害怕,只要有人,就能自如地表達出來,而男性的害怕,只有孤身一人時,才能被感覺和流露,不會輕易對人言說。

「原創」母親節、滴滴打車空姐遇害,說說女子的安全感

因為女性的不安全感,來自女性心理對危險與傷害的聯想,來自擔心生活情境或情感的變化,來自對外部世界的不確實感和不信任感,這些都和女性在特定時期對現實外界的感覺與期待有關。年輕的女孩,害怕自己的身體被侵犯,失去童貞,這些害怕隨著青春期到來變得明顯。一直持續到婚嫁,等生兒育女後,這種擔心一天天地淡化。

女性不安全感,既是一種現實,又是一種意識,隨著女性年齡、地位、情境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內容和指向。

男性,似乎更具有安全感的優勢,男性尊嚴,在兩性互動的過程中,被慢慢建構。但是有趣的是,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社會不允許男人說害怕,他們的安全感係數,其實,較女人更低。

普遍意義上說,男人在發生危險後才會感到安全感喪失,而女人常常在危險發生之前就擔心不安全。有專家認為這是男女性大腦生理結構決定的。女人的直覺更發達,使得女性更敏感,更會“未雨綢繆”。

「原創」母親節、滴滴打車空姐遇害,說說女子的安全感

有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女性表現出弱勢,更易獲取穩定的生活,因為表現柔弱,給予男人世界虛假尊嚴,以此來抵禦男權的侵犯,可以消磨他們的銳氣和鋒芒。當然,這只是一種觀點。

敢於說自己害怕的,是那些內心勇敢的人;誇耀自己勇敢的人,往往內心充滿著膽怯。由此推斷:如果滴滴打車空姐,對朋友說害怕,而不是“沒事”,她的生存機率會很大。

行文最後,祝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天下母親,節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