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蓋有多厲害?

正宗歷史味


三八大蓋是日寇的制式武器,列裝於1905年,換裝於1945年,使用時間長達四十年。三八式步槍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中國稱其為三八大蓋。此槍射擊精度高,距離遠,威力大,利於白刃戰,性能可靠,是二戰時期的名槍,數千萬中國軍民死於此槍之下,不少盟軍亦斃命於此槍之下。

三八式步槍在二戰中屬於長步槍,有效射程達460m,最遠可以射600m左右。當時受坦克戰的影響,歐洲列強認為步槍的射程在400m以內就可以配合坦克作戰,因此各國步槍都進行了縮短。日寇深受法國陸軍影響,認為還是長射程槍管用,因此三八式步槍在二戰中成為最長的步槍。此槍精度高,受過良好訓練的日寇可以在300m以內射殺單個目標;在700m以內射殺集團目標。在抗戰中,因為日寇槍法好,所以不少抗日士兵被日寇精準擊殺;特別是機槍手和炮手,最容易成為日寇的射殺目標。

三八大蓋後挫力小,易於訓練新兵,可使新兵快速熟練使用此槍。三八式槍全長1.275米,重3.9kg,配上三零式刺刀,整體長度約為1.7米。三八步槍加上刺刀擁有長度的優勢,在近戰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國軍的中正式步槍加上刺刀後全長約1.6米。 日軍重視刺殺訓練,基層各部隊都有刺殺教官,日本士兵的刺殺技術是很高的。

日寇使用上三八式這個拼刺的利器,在肉搏戰中佔盡優勢,三名日寇可以與十名國軍士兵拼刺刀,且不落不風。不要小看兩軍武器上10公分的差距,在戰鬥中一寸長一寸強,不少中國士兵就死於三八式的刺刀之下。紅纓槍、大刀是不及三八式步槍配刺刀厲害的,只是當時國內工業基礎薄弱,造不出性能可靠的步槍與刺刀,所以才不得不用傳統的紅纓槍跟大刀,有武器總比沒有好。

曾有一個記錄片記載到,日寇用中國軍民作為訓練練槍的靶子,在近距離下三八大蓋可以一槍擊穿3~5人,由此可見三八大蓋的威力是十分巨大的。我軍缺少武器彈藥就經常繳獲日軍的武器裝備使用,在戰場上不少日寇亦死於三八式步槍之下。


大秦鐵鷹劍士


三八式步槍是以有坂三十年式步槍和海軍三十五年式步槍為原型進一步改進而來的一款步槍。針對日俄戰爭中有坂步槍暴露出來了撞針容易斷裂和沙塵進入槍機導致操作不良等問題,南部麒次郎採取加強撞針強度、將槍機重新進行簡化,同時在槍機表面增加了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等方式完成改進。由於改進工作始於日本明治三十八年,故命名為三十八年式步槍,又由於那個巨大的防塵蓋,我們普遍稱之為三八大蓋。


在有坂式步槍研發的時候,確定了六毫米、六點五毫米、七毫米三種步槍口徑方案。經過實驗表明,六毫米威力不夠,七毫米對於當時瘦小的日本士兵來說後坐力又太大,操作起來不太方便。最後便選取了六點五毫米這個威力與後坐力之間的平衡點。

坦克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後,歐洲各國軍方紛紛注意到這款劃時代性質的武器,紛紛展開研究,將坦克作為未來戰爭的主要突擊力量,步兵則成為伴隨坦克作戰的配角。研究結果表明,配合坦克作戰的步兵最佳射擊距離在四百米內,而不是傳統的六百到八百米之間。由此就掀開了新的步槍設計理念,那就是把步槍改短。但唯獨法國這個歐洲步兵強國,卻堅持認為坦克等機械化車輛只是輔助步兵作戰的武器,真正決定戰場進攻勝負的還得依靠類似馬奇諾要塞這樣的戰略支撐體系。偏偏當時的日本就相當贊同這種觀點,基於這種戰略觀點,三八式步槍就必須採取射擊精度高、射程遠和利於肉搏戰的長步槍設計。由此,就誕生了二戰中最長的步槍。


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知道三八式步槍的優點:射程遠、射擊精度高、利於肉搏戰、後座力小,易於操作,方便新兵快速掌握、便於製造。三八式步槍最為厲害的也就是這幾個優點了。


戰歌仰望星空


我姥爺原來參加八路在山西打過鬼子(薄一波的隊伍)。姥爺20年前去世,生前並沒有給我講過太多八路軍時期的故事。但是有幾個故事還是印象挺深的,都和三八大蓋有點關係。

1)姥爺特別反感(甚至有點害怕見到)日本的膏藥旗。那會有合資企業門口有日本國旗,姥爺就說當年對鬼子印象最深的就是長槍刺刀上綁著的膏藥旗。那長槍應該就是三八大蓋了。

2)姥爺讀過書,在學校加入進步組織,參加八路(最初是閻錫山和薄一波合組的隊伍)後當指導員。八路站士對偽軍作戰很有信心,但面對日軍除非有絕對人員優勢,否則會有畏懼心理。主要就是鬼子擲彈筒用的好而且槍法神準,偽軍胡亂放槍我軍傷亡很小,但鬼子兵(40年前尤其明顯)只有跪姿瞄準放槍,我軍就會有人中槍。鬼子拿的就是三八大蓋。

3)姥爺在一次伏擊作戰時本以為對手全部是偽軍。打得正激烈,突然發現有一卡車挑著膏藥旗的鬼子。戰士們打算撤,因為具有地形優勢,我方指揮員決定和鬼子交火。姥爺為了鼓舞士氣,站起來大呼:“同志們,小鬼子也是肉長的.....”話音未落,就被鬼子一槍放倒,子彈從腰進從肩膀出。後來,姥爺被戰友抬走了,神奇的是,子彈在姥爺裡走了半米多竟然一個重要器官都沒碰到,在衛生所吃了不到一個月小灶就回隊伍了。我看過姥爺腰上的彈孔,只有一個不顯眼的小坑。這一槍也是三八大蓋打出的。

不論是國家還是共家的戰士,面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日本鬼子都會有些畏懼,三八大蓋帶給我們祖先的傷害遠比抗日神劇裡那些燒火棍大的多。


陳某某4754


38式步槍的使用時間非常長,從明治三十八年一直到昭和二十年,其實該武器應該算是30式步槍的改進型,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由於戰爭需求緊迫,還是大批量投入了生產,所以該槍很多是基於日俄戰爭時期的經驗改進的。主要裝備的是日本國陸軍,在1939年後出現的99式步槍是其原本預想的替代型號,但是最後因戰爭未能實現。

該型步槍第一特點就是長,不加刺刀80釐米,加了刺刀能到一米三左右,這在當時比起其他國家的制式步槍都要長上一大截,這是因為由於日軍軍人普遍偏矮,在日俄戰爭時拼刺刀吃了人高馬大的俄國人的虧,所以有這麼一番考慮。由於日軍普遍重視拼刺訓練,該槍在戰場上刺傷刺死的人不在少數;第二個特點是其巨大的防塵蓋,這也是其得名三八大蓋的原因;第三個特點是另外使用的6.5mm友阪彈,和現在普遍的認知不同的是,二戰全威力的步槍彈比起現在大部分步槍使用的彈藥威力並不會弱到哪裡去,不過拉到二戰時來說,確實遜色於7.7,再加上其出膛彈速只有762米每秒左右,子彈的長徑比也較長,自旋穩定,口徑也小,在交戰距離200米以外一槍一個眼是沒辦法的事。不過根據美軍的醫療服務隊《創傷彈道》上所述,其使用的彈頭為了減輕磨損,在前三分之二披甲加厚,後三分之一披甲減薄的情況下,會在彈頭速度超過730米每秒的時候彈尾碎裂造成巨大殺傷,所以該書舉出的叢林戰中日軍近距離造成的殺傷較為嚴重。其槍機也是二戰中強度最高,結構最簡單的,精度也較好,綜上三八式步槍是一把優秀的二戰步槍。


軍情解析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的開場就是虞孝卿團長,和殘兵們展示他要組建的新的團的裝備!

他拿出的捷克式機槍的彈匣是56式衝鋒槍的彈匣!

他使用的亞馬遜1928A1衝鋒槍是遠征軍在印度蘭姆伽整訓時才裝備的,虞嘯卿團座把他提前亮相了!


虞座還簡單的將79步槍和38步槍進行了對比!今天就說說這個對比對麼?

虞座在鼓舞軍心

第一、虞嘯卿真的說錯了

1、他說七九步槍比三八大蓋準,這就是錯誤!眾所周知的一個常識性問題,三八大蓋要比七九步槍精準度高!

2、七九步槍比三八步槍在中近距離上射殺威力大,這是事實!

3、七九步槍的產量沒有三八步槍大,46萬支:600萬支! 繳獲頗豐的八路軍戰士


第二、三八式步兵銃的身世

1、三八式步槍的前身是日本三零式步槍,人們俗稱的“金鉤步槍”,三零式步槍是仿製德國1888式步槍研製開發的。就這一點來說日本的步槍和中國早期步槍都是同門一派的衍生品,我國的早期“漢陽造”步槍也是仿製德國1888式步槍的。 1900年裝備30式步槍的日軍(八國聯軍)

2、日本的三零式步槍在裝備後招致日本官兵的一致譴責,因為三零步槍的故障頻發,增加了很多的傷亡,(好事)尤其是在日俄戰爭中,日軍付出88000人陣亡的人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因為未能及時開槍被對方射殺的。 3、在三零式基礎上,日本人升級改造出了三八式步槍,最主要的改變就是在槍機上加裝了一個很大的防塵蓋,這個防塵蓋能有效的解決開膛射擊時沙塵的進入,這個工藝改革在當時步槍製造中屬於革新的發明。 “三八大蓋”也由此得名。


4、日本人之所以選擇6.5mm作為標準口徑,主要是考慮到了日本人的體質問題,日本之所以被稱為“倭寇”就是因為他們普遍的個頭很矮!1878年日本成年人平均身高是155cm。二戰期間日本徵兵時身高超過150cm的士兵只要是足夠健康,就可以入選甲種師團! 這個鬼子個頭算大得了 在當初日本人確定槍支口徑時,有三個備選的型號:6.0mm、6.5mm、7mm。由於6mm的彈藥加工難度大沒有選擇。7mm口徑造成的後坐力太大,不合適日軍體質。所以最後選擇了6.5mm!

5、三八式步槍裸槍全長1275mm,加裝500mm刺刀後可以到1700mm左右(刺刀長度因為製作年代和廠家不同造成長度不一)。這樣的一支長槍和日軍很高一比,很是有意思,絕大部分的日軍不如槍高。 總是以武士道精神著稱的日軍,他們對於拼刺技是很重視的,這樣一支長槍正好有利於拼刺格鬥!

6、三八式步槍最大的優點就是結構簡單,當時裝備各國的栓動步槍中,槍機結構組件最少的就是他,只有5個組件,以前的三零式是8個!最好的毛瑟98K也是8個!對於槍支來講結構越簡單就意味著越牢固可靠! 極強的適應能力使得三八式能在遠東嚴寒和熱帶的東南亞地區正常使用!

7、後來為了適應騎兵、工兵、炮兵、輜重運輸部隊、通信、航空隊的使用,日軍開發了短槍管的“三八式騎槍”! 38騎槍 為了適應狙擊作戰還開發了九七式狙擊步槍,九七式狙擊步槍裝備的數量很少,外形很難與那些配尼康2.5倍鏡的三八式步槍區分,但是隻要是裝了單腳架的基本就是九七式了。還有就是看看槍機上的刻印區分! 九七式狙擊步槍 九七式步槍 還有在1939年開發研製的九九式步槍,九九式的整體結構沿用了三八式的,但是口徑變成7.7mm了!產量估計有40-50萬支左右! 8、三八步槍的製造簡單,射程遠,彈藥製造成本低,這些特性是極其符合資源匱乏的日本的!所以三八式步槍在日本服役了40年。

9、三八式步槍的射程始終是個優點,日軍向來要求的就是遠距離精確打擊,這樣既能先敵出手,更能節約彈藥。三八步槍的標尺居然最大是2400米。2400米距離上彈頭應該還能飛出去,但是殺傷效果很小了! 標尺最大2400米 24*100 看到過答題中說《亮劍》中政委

800米殺敵是不是真的,很多人說不可能,但是就三八步槍來說這個是可以的! 作死的演員少將飯冢國五郎 一個真實例子:1938年9月3日,日本的一個著名記者小悞行男,到廬山前線採訪日本陸軍101師團101聯隊聯隊長少將飯冢國五郎,為了裝的更像,飯冢國五郎站到一個比較符合戰場氣氛的高地,飯冢拔出指揮刀,又吼又叫,又躥又跳的作死~!距離他們表演的地方遠處是國軍160師的防地,有一個哨所,哨所中哨兵遠遠的看到了這個“劇組”,尤其是飯冢國五郎帶著的頭盔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哨兵想打但是打不了,應為他手裡用的是老“漢陽造”,正好有巡邏的老兵經過,用的是三八步槍。老兵觀察距離和風向後調整標尺,800米外抓住機會一槍擊斃了這個拙笨的演員飯冢國五郎。 趙剛確實能打到800米的敵人,但是標尺調的不對,他調的是1200的標尺 通過這個例子說明趙剛800米外射殺鬼子機槍手是很真實的表現!一個老兵的素質所致!



第三、三八式的真實戰場表現

1、很多年了,很多的專家都在表示三八槍的穿透傷是他的最大弊病,還流行著“三八槍打鬼子,打不死,鬼子過幾天還回來”的順口溜,其實這是個誤解,在華北地區的抗日軍民的也許經常遇到這樣的事,可是在南方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卻不是這樣的!

2、三八式的6.5mm彈藥是個很另類的彈藥,首先說他是開始了小口徑的先河的一款彈藥,這是後期對槍體和彈藥尺寸再升級沒有做好罷了! 大家老說的“前面一個眼,後面一個眼”的現象確實存在,不過只是存在於200米以內。這是因為三八槍的口徑小,彈丸長,槍膛纏距短造成的。低轉速的、細長的、飛行穩定的6.5mm彈丸在200米內穿透人體時如果不遇到骨骼肯定會穿透身體,而且穿透後還會有動能存在繼續造成二次傷害! 就就就兩個例子吧! 老電影《地道戰》中民兵在地道里一槍打死兩個日本鬼子!所以這個穿透效果對於我們奉行的“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的原則是契合的! 很多時候那些神劇和正劇都有拼刺刀的橋段,拼刺其實對於各個國家來說都是要極力避免的,太殘忍了!但是極端條件下拼刺是最後手段了!在拼刺前所有鏡頭都會演繹一個鏡頭,



就是日軍退出槍膛內的子彈,在挺槍上前送死!之所以退彈這是按照日軍陸軍操典中的要求做的,因為近距離格鬥中很有可能臨危開槍或走火,開槍有可能造成穿透傷,傷及己方!廝打在一起的兩個人,你打一槍把上面的打死了,穿透的彈丸也會打死打傷下面那個!在拼刺時我們的軍隊也是極力避免這種情況的! 日軍陸軍單兵操典

第四、三八步槍的6.5mm彈藥的改制,

1、在1905年時6.5mm有板彈是圓頭彈,這種圓頭彈一直服役到二戰開始後,它的圓頭結構的飛行特性造成了上面說的那些穿透的情況。所以二戰開始時尖頭彈代替了圓頭彈! 但是大量的庫存圓頭彈還是要使用的,在華北地區的丙種師團就配給這種老彈藥。這也正好符合上面說的地道戰的事! 圓頭和尖頭的6.5mm彈藥




2、新開發的尖頭彈大量的配給了南方和太平洋海島的甲、乙師團,所以虞孝卿當時面對的日軍使用的應該是尖頭彈,不會像虞孝卿說的那麼輕鬆。這種尖頭彈不但準而且打的遠! 1941年的5月在中條山戰役中,日軍的三八步槍和發射的6.5mm尖頭彈就大顯威力!當時國民黨軍18萬對陣日軍10萬,在不到40天的戰鬥中,日軍以不到陣亡800人,傷2300人的代價,使得國軍直接陣亡4.2萬人,被俘3.5萬人,失蹤若干(潰散未歸隊的),總計10萬人! 枉死的戰士 為什麼造成這樣打的損失?除了國軍指揮失誤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單兵作戰能力的差別,日軍在遠距離精確瞄準開火射殺國軍士兵,反之在這個距離上國軍士兵的槍支卻不能實現有效的反擊。在火炮數量基本持平的基礎上,單兵作戰能力的差異決定了戰爭的結局。

3、老是提到的“空腔”、“翻滾”這些彈頭進入人體後的專屬名詞,很多時候這些詞語遠離的三八槍的槍彈了! 其實在400米以後6.5mm彈丸的空腔效應不比7.62mm和7.92mm的差,甚至更好!細長的6.5mm彈頭在進入人身體後,由於是尖頭容易失衡,翻滾會立即出現。因為彈頭長,所以翻滾的空間更大,因為彈頭輕還會容易偏離進入部位,四處亂竄,並且產生很大的形變,甚至有的會彎曲成近似O型。在南京找到的遇難者體內就有大量的這種彈頭殘骸! 倖存者在手術時經常會在胸腔大範圍內尋找彈頭!

4、美國的士兵因為和日軍交手數年,所以戰地軍醫也提供了相應的實際情況和數據,並且總結後在一本戰地搶救的書《彈道殺傷》中,明確的提出了關於三八步槍發射的6.5mm槍彈造成的傷害的處理方法。 《彈道殺傷》 其中著重的說明了6.5mm彈頭的殺傷效果。在近距離上,圓頭彈在鑽出人體後留下的空洞較小,但是尖頭彈會留下更大的空洞

5、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直接影響到了6.5mm彈頭的殺傷效果! 別的國家的彈頭都是銅披甲鋼彈芯。日本可能是因為鋼材的缺少,所以使用了銅合金披甲鉛彈芯。 這種彈頭被做成前厚候薄的形態,進入人體後彈頭前端不容易破裂,但是中不和尾部部的鉛組成的部分卻極易破裂,與彈頭前部分離。這種分離造成了更大的擴張性衝擊,空腔更大!破碎的彈頭很難被完全取出!這個和達姆彈和劈裂彈效果接近! 劈裂彈

6、影視劇中表現和傳說的穿透傷,6.5mm彈頭只是在恰當的距離,擊中適當的部位才會出現穿透傷,和一槍兩眼的現象。別的口徑彈藥也有這樣的事!忻口戰役中,92軍李仙洲軍長被日軍一槍擊中,洞穿胸部,李仙洲受傷後還繼續指揮。這種幸運的事少之又少!



7、再有就是很多士兵會在彈頭上會劃幾刀,這樣彈頭的殺傷力會增加! 刻紋的6.5mm彈藥 第五、所以說虞孝卿不管是說威力還是射程這都是玩笑罷了!鼓舞人心!三八步槍是一支好槍,只是在日寇手中詛咒為虐獲得惡名。但是在我們的手中他也是打擊敵人的利器! 在1943年的時候,膠東軍區的一名戰士宋春嶺,他就利用三八步槍將日寇的戰機直接擊落!當時宋春嶺只有18歲!


杜口無言


三八式步槍是鬼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制式步槍。小編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這把槍。

三八式步槍

口徑: 6.5毫米

全槍長:1275毫米

槍管長度: 797毫米

加裝刺刀總長 :接近1700毫米

全槍重 :4.1千克

彈匣容彈量 :5發

有效射程 :460米

彈藥 :6.5×50mm 有坂步槍彈

初速 :765米/秒

(以上數據來自環球軍事)


三八式步槍,於1907年列裝部隊,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槍上的防塵蓋而得名“三八大蓋”。

題主說的是三八大蓋有多厲害,其實小編給出的答案是中規中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很垃圾

優勢:

6.5mm的子彈,口徑較小,耗費資源減少。尖銳的彈頭讓它穿透性爆表,甚至穿透兩棵樹仍具有殺傷力,公認的二戰穿透性最好的步槍。槍械精度高,子彈初速高,可靠性好,操作簡單,自帶機械瞄具。全長1.275米,加裝30式刺刀後有170釐米長,比小鬼子自己還高,也就是一把長矛,拼刺時佔盡了優勢。

辣雞方面:

有著超高的穿透力也就代表著傷害太低。不擊中知命部位很難一槍斃命,前後兩個洞對穿啥事沒有。而且還容易打到隊友。所以太平洋戰場中才換上了7.7mm的九九式步槍。(換完也沒咋地,全讓美軍當柴火燒了)


射速不如李·恩菲爾德,射程不如毛瑟98K,精度不如莫辛納甘,沒有M1903的高倍鏡......他唯一的優勢就是拼刺刀了,而近戰有衝鋒槍和手槍......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說到這,感謝大家閱讀,我是南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