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農村俗語「過了73,過不了84」,對此你怎麼看?

紅叔三農


在咱們農村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俗語,這些俗語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可以說包羅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農夫給大家講一個用數字來說明問題的這麼一句俗語,就是“過了73,過不了84”,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有道理嗎?

其實這句話中的兩個數字代表著人的兩個年齡時期,意思是說老年人到了73歲和84歲就到了生命的終點,這兩個時期也是老年人要經過的一個坎兒!能順利走過這兩個時期,老人就會長命百歲。

還有一個說法是根中國歷史上的兩個聖人有關,分別是孔子和孟子。話說聖人孔子的壽命是73歲,聖人孟子的享年是84歲。所以古人們就認為,這麼厲害並且像神一般存在的兩個人物都只活了73和84歲,我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怎麼能活的比他們更長壽呢?於是,古人們就把73歲和84歲總結為我們生命中的兩道坎,是一般人都難達到的高度。當然這都是民間的說法。

有關科學家專門對於這種現象進行了反覆的研究,發現人的生命有一個週期性的規律,大致是7~8年為一個週期,循環往復,每個循環中存在著生命活動的高潮和低潮,一般週期的中間年齡為高潮,而週期的始末為低潮。高潮稱健康穩定年齡,人的免疫能力較強,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稱健康減弱年齡,人的免疫能力較弱,去世的人相對較多!

7年的週期為7、14、21、28直至84歲;8年的週期為8、16、24、32至72歲;而73和84這兩個年齡都超過了古稀之年,人體的免疫能力減弱了,再加上處於生命週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對就會多一些。

綜上所述,農夫認為73和84只是民間的傳言罷了,以現在的生活水平,加上良好的心態,多加鍛鍊,完全可以更加長壽!您說是不是?


農夫愛學習


由於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的限制,很早以前人的壽命相對來說都比較短,能活著七十三、八十四歲的人就更少,把這兩個年齡段當成了生命的兩個“關口”。民間也就有了“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

其實這裡還有其他的意思滲透在裡面:

一是與中國很有影響力的聖人孔子和孟子的壽命有關,人們似乎夾雜了迷信的色彩。孔子去世時依照中國人加一虛歲的習慣正好是73歲(551——479年),孟子活了83歲(372——289年),“聖人”的壽命都是這定數,那我們凡人根本無法躲過這兩個生命坎。

三是從現代科學界的科學說法。人的生命力確實有一定的週期性,一週期大概為7——8年。週期的中間也就是4——5年之間為人類高潮週期。在此年齡段的人生命力、免疫力都比較旺盛,那週期兩邊的年齡肯定比較差了。對於週期為7的人來說,她(他)的微的期年齡為7、14、21——84歲;對於週期為8的人來說,她(他)的微弱期年齡為8、16、24——72歲(這裡不是73歲,是與72歲相比較來說是個危險的年齡)。

三是按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有研究資料顯示,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3歲。有了這個“資料”,人們難免會說活到73已經不錯了,至於能不能活到84歲只能聽天由“命”了。

因此,人們總會懼怕七十三、八十四這兩個生命難關,也就有了活過了73歲,還不一定能活到84的想法。不過,人生命的長短與自己的飲食、習慣、心態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農村裡90多歲的也有啊!即使100多歲也能零星的看過報道。就看你自己了。😊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俗語“過了七十三,過不了八十四”有道理嗎?

其實在農村,關於人們年齡的俗語有很多個。例如有著相同意思的“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和“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等等。可是農村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說法呢?老人真的會在到了這些年紀的時候去世嗎?咱們來說說其中的原因!

“過了七十三,過不了八十四”

農村的人們相信,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遇到一些坎,是人生的一個非常大的麻煩,一旦處理不好,就有可能會因此喪命,所以農村的老人每到這種時候都會想一些辦法來破解這個坎。比如有的地區是吃兩個女兒親自煮的雞蛋,表示骨碌打蛋地過了關口,也有的地區是讓買鯉魚吃,鯉魚買的時候必須是活著的,按照“鯉魚躍龍門”的說法,吃了鯉魚之後能躥過這個坎。

可是為什麼是七十三、八十四這兩個歲數是坎呢?

這其實和兩位聖人也有很大的關係,這兩位聖人就是孔子和孟子二人:孔子享年七十三歲,而孟子享年八十四歲。由於兩位聖人在這個年齡去世,所以人們才把這兩個年齡當作一個坎!可是實際上,在古代,這其實是非常高壽的年紀了。所以農村也認為如果能活到這個年紀也算是和聖人相當了,已經知足,所以就算閻王不叫,也願意離開人世。

不過在現在,“過了七十三,過不了八十四”這種說法完全就是迷信,別說八十四,現在九十歲的老人也有很多。以前之所以活不了那麼長時間,和當時的生活條件、醫療條件有關!

駿景——殷


駿景農業


人生在世有生就有滅,畏懼死亡但是人人都得死亡,關於死亡,在農村有句名言:“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



看官們,這句話怎樣來的呢?我們知道咱們中國有兩個聖人,非常偉大,可是照樣得死亡,這兩個人是孔子,活到七十三,另一個人物是孟子活到八十四。聖人尚且如此,閻王尚且沒有放過,普通人當然也是如此啦!

從自然規律來講,人的壽命也就是那麼長 ,七十多歲已經不易,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十更是不容易,熬過來七十三,八十四就難過啦!所以這句話在古代也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現在時代變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醫療條件也先進啦!人的平均壽命也有很大的提高。世界衛生組織說四十歲人是年輕人,五十到六十才是是中年人,大家看看現在社會百歲老人多了去。


所以,現在社會,六七十歲的人,精力還比較旺盛啊!沒必要老提這兩句話。我們還要知道:齊白石五十六才出名,九十二歲還當著新郎,娶得還是貌美的小姑娘,姜子牙七十二才遇到文王……

所以嗎!年紀大的同志們,攤上好時代啦!未來的路還很長,你們的成功還在路上啊!

以上來自雪的回答,希望大家能夠滿意!

謝謝!


雪6198


生活在農村經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其中關於人類生老病死的“七十三、八十四”就常被人們所關注。那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過了73,過不了84

其實這句話準確來說不是這樣,意思就是說73歲和84歲對於我們一生當中,是一道很難跨越的一道坎。

在我們這邊都是這麼認為,73歲和84歲也是老人的生命坎,只要能跨過73歲和84歲,那就能健康的活下去,即使沒有任何依據,農村老人也會信以為真,所以我們這邊73歲和84歲的老人,很少有人選擇在這兩年齡過生日的,據他們說是怕被閻王知道。也就有了"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一說。



"七十三,八十四"來歷

據說,73歲和84歲在民間流傳下來,也是有來歷的,這與我國古代的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有關係,其中,孔子去世於73歲,孟子去世於84歲,所以受兩位聖人的影響,所以這種說法也就被世人流傳下來了。


我覺得這句俗語沒有太大的科學依據,但是農村老人對這兩年齡段真的很敏感。我認為老來只要心情愉悅,不要胡思亂想,注意飲食,適當鍛鍊等方便,把身體養好,就能延年益壽。

現在的醫學水平及生活條件,都在不斷地改善和加強,再加上自己的防護等,即使有坎,我們也能跨過去。


肥仔農經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73、84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你在農村生活,而且經常和老人一起聊天的話,你就會經常能聽到老人說這樣一句話“73,84,閻王不叫自己去”。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老人一旦接近73歲或者84歲的時候,離世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而且在農村很多老人都是在73、84歲前後去世。所以山裡的老人非常信奉這句話。

古人常說“七十古稀”,意思就是,在以前,老人能活到七十歲的非常稀少,大多數老人都是在70歲以前就去世了。那麼農村俗語“過了73,過不了84”,這句話有道理嗎?

在這裡我先說一個我們家的實例給大家聽聽:我爺爺奶奶都還健在,奶奶駝背,今年已經86歲了,爺爺比奶奶小1歲。他們二老在30年前就讓我父親和姑父把他們的壽材做好了,這兩副壽材一直放在我們家土房子的閣樓上,這兩副壽材的年齡比我還長。我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我奶奶就經常說自己快要不行了,尤其是在73歲以前,每次陪她說話,她總是說自己的大限要來了,讓我們記住她的生日,還把她死後穿的衣服都做好了,每年都拿出來曬曬。然而73歲這個坎過了,80歲以後她又經常說自己快不行了,結果直到今天已經86歲了每頓還能吃一碗大米飯,做了白內障手術以後眼睛也看得見了。除了因為駝揹走動不方便,身體非常好。

而我爺爺呢今年也已經85歲了,說句實話,在我爺爺84歲的時候確實得了重病,好在他挺過來了,如今恢復的也還好,但是他也經常說73、84是人生的兩道坎,能過去都是幸運的。

其實我之所以舉這個例子就是為了說明,73-84這個年齡段,並不是每個人的坎,的確在以前,包括現在,很多老人在73歲或者73歲和84歲之間去世,但是不是針對每個人的,就像我爺爺奶奶一樣,他們過了84歲身體仍然還很健朗。

其實農村人之所以經常說這句話,也是根據農村地區老人壽命的統計而總結出來的,在農村,有很多老人都是在70-90歲之間去世的。而73、84這兩個點去世的人相對較多(考慮到虛歲、實歲實際上也就是72、73,82、83這幾個點去世的人比較多),所以也就有了這樣一個俗語。就像在古代很少有老人能活到70歲以上,所以就有了“七十古稀,八十稀奇”這樣的俗語一樣。

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對提高,醫療條件也比古時候有很大提高,所以人的壽命也相對提高很多,在農村有很多老人都活到了80多歲,像我們老家今年還有一位老奶奶整整100歲。但是因為是俗語,所以在農村就比較流行。不過這樣的俗語在今天的生活水平、醫療條件下就更加不準確了。


民俗那些事


俗語歸俗語,這人老了無論什麼事都無法從頭再來了,沒有了其他的奢求夢想了,要想也無法做到了,這是人一生的消極階段,造成了身理與心理的障礙,因而容易患上不同程度身體病變,對生命的終結。但也不一定是金口玉言,事在人為,只要心情開放樂觀,胸懷豁達,俗語就失失去效應,對生命不會產生影響,絕對不準確的。放心吧,好好活著,才是晚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