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榮是蔣介石的老師,爲何蔣即將兵敗前黃金榮堅決不去台灣?

任一禾


所謂黃金榮是蔣介石的老師,其實指的是1917年,蔣介石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投機失敗後曾拜入黃金榮門下。也就是說,加入青幫的蔣介石曾經是黃金榮的門生。

1916年,同盟會元老,曾經的滬軍都督陳其美被袁世凱派人暗殺。失去了陳其美這個良師益友和最大的靠山,蔣介石在政治和經濟上都變得落魄起來。蔣介石曾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從事投機活動,可惜輸的一敗塗地,還背了一身債。


被債主追得走投無路的蔣介石,於是求助於當時的商界大佬虞洽卿。在上海商界頗有地位的虞洽卿於是給蔣介石出了個主意。他讓蔣介石去投靠上海青幫大佬黃金榮。如果蔣介石成了黃金榮的門生,這些債主就沒有一個人敢再向他要賬了,他也可從容脫身,順便還可以再借些盤纏。


這個主意很快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可,於是,和黃金榮約好日期後,蔣介石在虞洽卿的陪同下,前往黃金榮處拜帖。不得不說,虞洽卿面子的確很大,按照往常慣例,給黃金榮拜帖,除了帖子,還需要有數百元的壓帖贄敬。

但是。此時一身債的蔣介石自然是出不起的。所以蔣介石不但沒有給黃金榮壓帖贄敬,相反,黃金榮還贈送給蔣介石兩百大洋,作為他前去廣州的旅費。而蔣介石唯一給黃金榮的,就是一張寫著“黃老夫子臺前,受業門生蔣志清”的大紅帖子。也因為這張帖子,還沒有改名的蔣介石成為了青幫大佬黃金榮的門下。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化作龍”,無論是黃金榮還是虞洽卿都完全沒有想到,十年以後,1927年,曾經落魄的蔣介石扮演王者歸來,率領北伐軍飲馬長江,成為了半個中國的統治者。

而頗有眼力的黃金榮也十分明白,此時已經成為民國第一人的蔣介石,如果被人知道他是黃金榮的門生,必然面子上不好看。因此,黃金榮順水推舟,將蔣介石的門生帖子親自送還給了蔣介石。從此,蔣介石與黃金榮的關係也更加密切。包括4·12反革命政變,都有黃金榮的參與。



但是,在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之際,黃金榮卻並沒有離開上海,哪怕蔣介石託人勸黃金榮離開大陸,“以免遭遇種種不測”,黃金榮也沒有聽從。黃金榮為什麼不去臺灣呢?

第一,年事已高。1949年黃金榮已81歲高齡。這麼大的年紀,也根本無法經受長途奔波。黃金榮自己可能也會擔心,如果不但沒有到臺灣,反倒死到半路,豈不是悲慘無比。再加上中國人普遍有的安土重遷的濃重思鄉情結,黃金榮最終也沒有離開上海。

第二,捨不得在上海的龐大資產。經過在上海半個多世紀的積累,黃金榮在上海擁有著龐大的產業和數額驚人的不動產。這些在黃金榮看來都是他的畢生積蓄,必然不捨得一次全部放棄。

第三,黃金榮對蔣介石來說,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即使到了臺灣,不在自己的地界,黃金榮青幫大佬的身份對蔣介石來說已完全無利用價值,也必然不可能在繼續得到蔣介石的禮遇。去了臺灣,相當於寄人籬下,還不如留在家鄉。


鳶飛九天2018




“我已經是快進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屍骨不想拋在外鄉,死在外地。”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春風緩緩吹向上海,杜月笙曾勸黃金榮同去香港,黃金榮沉吟不語。此時,國民黨蔣介石已經決定退守臺灣,曾組織中華共進會為國民黨效力的黃金榮,也許更好的選擇是隨蔣介石去臺灣。但是,黃金榮最終卻選擇留在上海,這在當時不得不說很出乎人的意料,因為留在上海,便意味著他曾經犯下的罪行極可能會遭到清算。

黃金榮對此只是聲音低沉地說:“我已經是快進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屍骨不想拋在外鄉,死在外地。”

黃金榮沒有與杜月笙去香港,亦沒有跟著國民黨跑到臺灣,真的僅僅是因為不想埋骨異鄉嗎?這方面的原因自然是有,但並不盡然,或者說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黃金榮:首鼠兩端的流氓。

黃金榮生於1868年的蘇州,12歲時便隨父親到上海謀生,自此後始終生活在上海,上海對於黃金榮反倒更有故鄉的味道。黃金榮背靠帝國主義勢力,同時在髮妻林桂生的幫助下,發展自己的幫會勢力,最終成為上海青幫的頭頭,與張嘯林、杜月笙並稱“上海三大亨”。

當國民黨勢力逐漸伸到上海後,黃金榮為保證自己的權勢和利益又急忙向國民黨示忠,與張、杜攜手組織中華共進會,同時配合國民黨發動“清黨”行動,我黨稱為“四·一二事變”。在這次事變中,黃張杜血腥屠殺鎮壓上海工人武裝,杜月笙更是活埋上海工人領袖汪壽華,堪稱罪不可恕。

黃麻皮這邊傍著帝國主義勢力,那邊又捧著蔣介石的臭腳,可謂兩頭吃香,在上海即將解放的風聲吹來的時候,黃麻皮則又將船舵使向了我黨。這位麻皮金榮可真是個善於觀風向的人物。



黃金榮:我是蔣介石在黑社會拜的老頭子,我不敢去臺灣。

我們可能想不到,鼎鼎有名的蔣校長竟然混過黑社會,而且還混得很糟糕,最後不得不向黃金榮投了門生貼,讓黃金榮幫他擺平債主。蔣介石也真是無恥了,竟然藉助黑惡勢力為自己賴賬。

當蔣介石再次出現在上海的時候,已經成為了國民黨的掌舵者,手裡握著北伐軍。黃金榮緊張得直冒汗,這蔣介石會怎麼對待自己呢?黃金榮什麼也沒敢說,只是悄悄將蔣介石的門生貼退還給蔣介石,蔣介石沉靜的目光看著黃金榮,心想,這老小子還挺懂事。最終,蔣介石為了借黃金榮的手清理上海的共產黨並鞏固國民黨在上海的勢力,沒有動黃金榮,反而任命他為國民政府少將參議、行政院參議。

蔣介石雖然沒有對當年的門生事件說什麼,但是那確實是蔣介石的汙點,黃金榮對此始終耿耿於懷,甚至是惴惴難安,只好認認真真為國民黨辦事讓蔣介石放心。自古以來,上位者為掩蓋自己曾經的汙點而殺人滅口的事可不少,當時蔣介石需要藉助黃金榮穩定上海局勢所以沒有動他,可是去臺灣以後呢?黃麻皮不敢冒這個險。



黃金榮:我是即將睡棺材的老頭,心中尚存僥倖,我不想去香港。

為什麼說黃金榮心中還存著僥倖呢?黃金榮留在上海最怕遭到清算的便是“四·一二事變”,但是我們知道,在抗戰爆發以後,黃金榮沒有選擇投靠日本人,拒絕為日本人做事,在這點上黃金榮還是值得肯定的。黃金榮靠著帝國主義的支持發家,在上海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國民黨到上海後要藉助於他,那麼共產黨到上海後又會怎樣?會不會也像國民黨那樣選擇與他合作?誰執政不需要代理人?同時,黃金榮手裡仍然掌控著黑幫勢力,他相信共產黨為了維護上海秩序,亦不會輕易對他動手。這便是黃金榮當時存有的僥倖心理。

此外,在抗戰取得勝利以後,黃金榮立即復出,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維持自己在上海的影響力,這說明什麼?說明黃金榮還不服老,利益心過重。如果他跟著杜月笙去香港,便意味著他要放棄在上海的所有,但是黃金榮捨不得上海的富貴和地位,所以他不想去香港。



黃金榮:繁華落幕後的“掃街人”。

黃金榮不敢去臺灣,又不想去香港,所以他只能選擇留在上海,期待自己的僥倖會成為現實。

事實上,黃金榮的僥倖心理還是有道理的。我黨進入上海後,確實沒有急著動黃金榮,即使當時要求處理黃金榮的呼聲很高,但是為了保證上海社會秩序的穩定,劉少奇同志建議對黃金榮“觀察一段時期再說”。當時的情況是雙方互相觀察,我黨在觀察黃金榮,黃金榮也在觀察我黨的政策。當黃金榮看情局勢後,什麼也不敢說,什麼也不敢做,只是嘆了口氣,然後在家安安靜靜地等著。

當時我黨對他提出警告,要求他老老實實在家待著,服從安排,不許生事,嚴格約束自己手下的門徒,不許破壞上海社會秩序。這時的黃金榮又鬆了口氣,因為他終於確定自己不會死了。同時,上海政府還要求黃金榮公開登報發表悔過書,向人民認罪和悔過,即《黃金榮自白書》。黃金榮在悔過書中表示:

我堅決擁護人民政府和共產黨,對於政府的一切政策法令,我一定切實遵行。現在,正是嚴厲鎮壓反革命的時候,凡是我所能知道的門徒,或和我有關係的人,過去曾經參加反革命活動或做過壞事的,都應當立即向政府自首坦白,痛切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政府和人民饒恕;凡是我的門徒或和我有關係的人,發現你們親友中有反革命分子要立即向政府檢舉,切勿循情。從今以後,我們應當站在人民政府一邊,也就是站在人民一邊,洗清個人歷史上的汙點,重新做人,各務正業,從事生產,不要再過以前遊手好閒,拉臺子,吃講茶乃至魚肉人民的罪惡生活。這樣,政府可能不咎既往,給我們寬大,否則我們自絕於人民,與人民為敵,那受到最嚴厲的懲罰,是應該的了。

後來,黃金榮又為了證明自己認真悔過,積極配合政府進行改造,以83歲高齡象徵性地拿著掃帚掃大街。

黃金榮能得善終,確實很幸運。


吾與吾國


蔣介石與黃金榮都是近現代史上的知名人物,都對歷史進程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影響力。二人曾經在上海的交往經歷充滿八卦氣息,但是細究起來絕對不是那麼回事。

黃金榮收了蔣介石的門生帖,是出於道義。又給他送回去,則是識時務的表現。壓根不能像題主描述的那麼回事。

蔣介石與黃金榮地位有差,二人的關係不復雜

二人在1916年左右有過的交集,於正史或者蔣介石的私人傳記而言,無足輕重。對於街談巷議尤其喜好談論民間秘密社會話題,特別是對黑社會話題情有獨鍾的看客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們相信總有人是靠混社會發跡的,民間秘密幫會之中藏龍臥虎。所以鍾情於這類八卦。

現在不少人還把黃金榮、杜月笙這種流氓頭子當成文化偶像來膜拜,學習其名言警句,並且模仿其行為規範,真是黑白顛倒。

實際上呢,底層江湖的邏輯跟真正成為政治人物的邏輯是完全不相通的,黃金榮在成為總統的蔣介石面前,可能受到禮遇,但是實際上不過是一個有點實力的幫會頭子而已。

至於二人的交集,更多是見於野史和一些回憶文字,所謂後世演義出來的蔣介石投遞門生帖,黃金榮如何仗義相助,幫助蔣介石發跡,則更多像小說家言。

蔣介石拜黃金榮,是為了活命

在美國人布賴恩·克羅澤的《蔣介石傳》和英國人喬納森·芬比《蔣介石傳》裡面,對蔣介石的這段經歷都一筆帶過。具體說來就是蔣介石追隨陳其美反對袁世凱稱帝,陳其美因為誤判,被袁世凱的人槍殺。

這之後,蔣在上海失去根基,從事的股票經紀工作又陷入困頓,日子愈發艱難。為了應付時日,不得不通過關係結交了當時上海灘如日中天的三大亨之一的黃金榮,遞上門生帖,算是找到了保護傘。克洛澤說蔣“他只是一個戰術大師而非戰略家。”投靠黃金榮,就是一次高明的戰術選擇吧。

青紅幫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幫派之一,基本上控制了上海周邊長三角的底層社會,呼風喚雨,各方勢力都對其有所忌憚。吳公雄所做的《青紅幫演義》對其有較深入的介紹,雖然史實方面有不少紕漏。但是其組織嚴密、手段殘忍、頭領謀略都描寫的非常真實生動。

既然是嚴密的幫會組織,那就有一套詳細的禮儀章程。如平山周的《中國秘密社會史》所記載的哥老會入會儀式,新人入會需要“先寫入會願書一張,交於介紹人”。《水滸傳》裡林沖上山,也要殺一個人拿人頭做“投名狀”。遞個帖子,叫個老師,不算什麼,現在理髮店的還都叫老師呢。

如此一來,蔣介石給黃金榮的門生帖更像是一個入會儀式,承認我是你的門人,為你和幫會效命,需要你的保護。後來蔣介石飛黃騰達以後,做了大總統,聰明的黃金榮肯定要把這個送回去,不然說起來總統是幫會的人,給大人物臉上抹黑,下場是非常慘的。這種事兒,《史記》裡面就詳細記載了陳勝吳廣發達以後怎麼誅殺前來投奔的工友們的,因為他們說了不少他們沒成功時候的糗事。

蔣介石的飛黃騰達,最終還靠孫中山的賞識,加上個人的鑽營。上海灘的諸位大亨們,起到的作用沒那麼大。

不出上海,是聰明的選擇

至於黃金榮在蔣介石撤退臺灣以後,為什麼沒跟著去?也沒像杜月笙一樣跑到香港躲起來。原因為何?如他自己所述,“我已經是快進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屍骨不想拋在外鄉,死在外地。”

當時已經八十歲的他,經歷了晚清、民國,親眼見到了天下劇變,也參與過風雲際會,滄桑滿眼,肯定是已經見怪不怪了。可能當時在他看來,不過是新的一次變化而已。只是沒想到這次變化更為巨大。

更主要的是,已經退隱多年的他,習慣了紛爭,在上海老地方待下去,可能還能安度晚年,保全性命,如果到了一個陌生環境,想起當年的往事,免不了有仇人或者好事之徒來找事,風燭殘年的他,沒有什麼勢力了,只能是引頸就戮了。所以,這也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他向人民政府坦白罪行,做了一名環衛工人安度晚年,穩定了社會,也保全了性命,一舉兩得。


何殊我


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被稱為上海“三大亨”,而以黃金榮資歷最老。

三人性格不同、出身不同,最終命運各異,但民國時期組成了上海灘實力最強、影響力最大的新式流氓幫集團。

建國後,80歲的上海青幫大佬黃金榮在上海掃大街,轟動一時,蔣介石把黃金榮、杜月笙比作一對夜壺,此比喻恰到好處。

世人誰能離開夜壺,但夜壺畢竟是汙穢之物,豈能登大雅之堂。想當年黃金榮、杜月笙二大青幫大佬為蔣介石的上位立下汗馬功勞,確實“功不可沒”的黃金榮為何沒有逃往香港、臺灣,要說起這個事,不得不從一件事情說起。

1946年春,黃金榮的大弟子據說得到了已長了700多年的吉林野生人參,此奇物黃金榮沒捨得自己享用,於是借花獻佛給了蔣介石。

誰知送人參的人是暗殺大王王亞樵的舊日心腹趙九高,王亞樵因行刺蔣不成,已被蔣派戴笠暗殺。

趙九高一心想為恩師報仇,於是有此機會,焉能錯過,便用注射器往人參當中注射了無色無味的劇毒藥物。按理來說,蔣介石的人參多的是,但為了表示對黃的恩寵,便特意讓醫師陳雲龍切製成參片,以備服用。

但這個醫師在切的過程中發現有異樣,便進行檢驗,發現該參竟含劇毒藥劑,立即呈報蔣介石,蔣介石大怒,黃金榮為何要暗算我?立馬讓毛人鳳嚴加監視,必要時可對黃採取“特別手段”。黃金榮得知後,又驚又怕,忐忑不安,便忙命人將趙九高五花大綁,押至南京,交蔣介石發落 。

這個趙九高也是講義氣,覺得改頭換面到黃金榮門下後,黃待他不薄,便坦率的承認了此事與黃金榮無關,把事件的來龍去脈和盤托出。

誤會雖然已經解決,但是蔣介石與黃金榮二人從此心生芥蒂,有了這麼一段瓜葛,黃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所以老蔣兵敗大陸時,黃金榮沒有隨之去臺灣,也因為當時國民黨在香港還有勢力,也不敢貿然赴港。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黃金榮何許人也?你可不要小看他,他是上海青幫的頭頭,曾經與張嘯林、杜月笙並稱”上海三大亨”。


黃金榮1868年生於蘇州,12歲隨父母來到上海謀生。他背靠帝國主義勢力,又有髮妻的鼎力相助,文化不高,做事卻左右逢源,最終成為了”上海三大亨”的老大。


題主說,黃金榮是蔣介石的老師,他沒什麼文化,當的是哪門子老師呢?


原來,大名鼎鼎的蔣介石當年竟然混過黑社會,並且混的不咋地,欠下了很多債,不得不向黃金榮投”門生帖”。拜黃金榮為師,為的是讓黃金榮幫他擺平債主,藉助黑惡勢力為自己賴賬。


後來,蔣介石為表示謝意,還在1930年題字”文行忠信”給黃金榮。這字碑現在上海桂林公園,遊園時可以留意一下。


這就是所謂的黃金榮是蔣介石的老師的由來。



你是不是也想問:為何在蔣即將兵敗前,黃金榮堅決不去臺灣呢?


因為,此時的黃金榮雖然80出頭了,但他一點也不糊塗,他斟酌再三,覺得就留在上海,才是上策。


一、堅決不去臺灣,是怕遭到殺人滅口。


前面講過,蔣介石為逃債主的追殺,遞上了”門生帖”,擇日行了跪拜禮。黃金榮擺了鴻門宴,招待債主們,並聲言所欠債款向他討要。這樣,再沒人敢向蔣介石討債了,黃金榮就這樣輕鬆地擺平了此事。


後來,蔣介石成了國民黨的掌舵者,手握北伐軍權。這可嚇壞了黃金榮,識相地退回了蔣介石的”門生帖”。蔣介石為了鞏固自己在上海的勢力,清理上海的共產黨,不僅沒動黃金榮,反而任命他為國民政府的少將參議、行政院參議,為其忠實效力。


蔣介石雖然沒動黃金榮,但黃金榮心裡明白得很。整日裡惴惴難安,只有認真做事,討蔣歡心,讓蔣放心。他深知蔣介石當年的汙點,一直是塊心頭病,現在是用得著自己穩定上海的局勢,當真要是去了臺灣,還不被殺人滅口呀?哼!我還是避而遠之吧!否則身首異地都不知咋死的。


所以,黃金榮是吃了定心丸,鐵了心要留在上海的。



二、也不去香港,是不願放棄上海的所有。


隨著解放上海的槍炮聲臨近,杜月笙匆匆逃往香港,走前曾經勸說過黃金榮同去香港,可他一意孤行,他要留在上海。


1927年的”4·12事變”,他曾參與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但他認為自己只是參與,並不是直接殺害領導人物的主要罪人。再者,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並沒有投靠日本人,並且拒絕為日本人做任何事。所以他心存僥倖,想躲過一劫。黃金榮就是這樣一個做事圓滑、留有後路的人。


其實,黃金榮有他的小九九。因為他手裡仍然掌控著黑幫勢力,他相信共產黨為了維護上海秩序,也不會輕易對他動手。這樣他仍然可以繼續經營自己在上海的產業。


如果跟著杜月笙去了香港,意味著自己放棄了上海的富貴與地位。他不甘心,他不想失去上海的所有。你看,他都80多了,還這麼愛財!



三、留在上海,可以保全性命。


上海解放後,我黨接管了上海,當時要求處理黃金榮的呼聲很高。


但是我黨為了保證上海社會秩序的穩定,建議對黃金榮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期間,黃金榮不說不做,他在暗暗觀察著我黨的政策和局勢。


我黨後來對黃金榮提出警告,要他老老實實待在家中,服從安排,還要約束自己手下的門徒,不許生事,不許破壞上海的社會秩序。


此時的黃金榮言聽計從,他按照上海政府的要求登報悔過,即《黃金榮自白書》,書中,黃金榮保證遵守人民政府和共產黨的政策法律,坦白承認以前所犯的錯誤,承諾要與人民站在一邊,重新做人,否則甘願接受人民的制裁、最嚴厲的懲罰。


”自白書”曾經轟動一時,對穩定社會秩序,震懾幫會殘餘勢力起了不少作用。隨後,黃金榮響應政府的改造號召,開始掃大街。


以上三點,分析了黃金榮堅決不去臺灣的原因。


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上海解放時,黃金榮已經80出頭了。他不想去香港,也不敢去臺灣,是因為”人老戀土”。他”寧可橫死故里,不願半路棄骨”。


黃金榮為了保全性命,認真悔過,積極改造,情願留下來掃大街,也不願客死他鄉。最後他老死家中,終年85歲,也算得善始善終,結局比那些逃出去的要好。


如果您有補充意見,留言區歡迎您!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黃金榮是一代上海灘大佬,在上海呼風喚雨幾十年。他這一輩子基本上都在上海,上海是他發家致富的地方,有著許多回憶。國民黨敗逃臺灣後,他作為蔣介石當年的老師並沒有和蔣介石一起前往臺灣,並不是因為他不能去,而是他不想離開上海。

黃金榮自幼不喜歡讀書便輟學了,輟學之後的黃金榮在上海灘當了一名小混混,這在當時上海是一個非常流行的職業。黃金榮憑藉優秀的察言觀色能力,成功抱上法國人的大腿,成為法租界的一名巡捕。他利用這層關係,在上海開賭場妓院,為他後來的發展奠定了資本。



當時還未出名的蔣介石因為炒股生意失利欠了一屁股債務,他為了躲避追債,通過人介紹拜黃金榮為師。因為黃金榮的照顧,蔣介石奪過了追債。在上海的這段日子裡,黃金榮對蔣介石十分照顧,這讓蔣介石十分感激。


國民黨敗逃臺灣,蔣介石曾經邀請黃金榮一同前往,出乎意料的是黃金榮選擇留在香港。黃金榮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年老體衰,經不起折騰。再加上黃金榮在上海生活了幾十年,他對這有深深的情感。他也清楚自己也活不了幾年了,他不希望自己去世後被埋葬在一個陌生的地方。


麥地傳奇


黃金榮何許人也?民國時期叱吒風雲的上海灘黑幫大佬,此人混混出身,大字不識幾個,又怎麼會成為蔣介石的老師呢?內戰後期大部分的政界乃至黑幫大佬紛紛撤離上海,為何他沒有選擇去臺灣而繼續留在上海呢?

我們一起來說說此事的來龍去脈。


黃金榮自幼家境一般,對讀書也不是很有興趣,於是便早早輟學在上海灘給別人打打雜工。直到他22歲之際,一場法租界張貼的招聘巡捕告示徹底改變了他的未來命運,黃金榮被法國人看上了,任命他在法租界擔任巡捕。入職後黃金榮非常賣命工作,替法國人收租,還能擺平各種突發狀況,深得法國長官賞識,於是他在法租界的權利也漸漸扶搖直上。

有了帝國勢力的扶持,黃金榮再憑藉自身高湛的黑白通吃的交際能力,在上海灘組建了一支為他所用的黑幫團隊,他開堵場,開妓院,賣大煙,走私販運違禁品等等,為他迅速積攢了大筆錢財,有錢有勢的黃金榮可謂在民國上海灘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當年年輕的蔣介石因炒股失敗而欠下大額債款被人追捕,幸好在好友的引薦下,蔣介石親自拜黃金榮為師,黃金榮當場就收下了蔣介石為徒,這讓蔣介石開心得連連磕了好幾個響頭。

蔣介石掛上了黃金榮徒弟這個名號,追債人自然不敢拿他怎麼樣,只能不了了之。蔣介石後來擔任民國大總統之職,依舊不忘這份恩情,對黃金榮尊敬有加。

內戰後期,蔣介石兵敗如山倒,大部分主力都撤往臺灣,連他本人也拖家帶口的逃去臺灣。如果黃金榮也一同前往,我想蔣介石依舊會把黃金榮當做座上賓一般對待,可黃金榮為何不去呢?


那個時候的黃金榮已經是80幾歲的高齡了,他一來認為年紀大了,撤往臺灣路途遙遠,這把老骨頭恐怕顛簸到半路就撐不住了。二來他本人對上海非常有感情,也希望自己死後可以安葬在上海,落葉歸根之意。三來自己在上海還有不少存款和房契,足以夠晚年他不愁吃喝。所以黃金榮選擇繼續留在上海。

不過這一切沒有黃金榮想象中的那麼美好,他最終一個人淒涼的死去。


煮酒君


黃金榮(1868~1953),別名黃錦鏞,江蘇蘇州人,民國時期上海灘赫赫有名的人物。與杜月笙,張嘯林並稱為上海灘“青幫三大亨”。


黃金榮早年在上海是一家裱畫店的學徒工,1892年的時候,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招工,黃金榮憑藉著自己強壯的體魄,和三寸不爛之舌被錄用 ,成了一名巡捕,一點一點開始在上海灘暫露頭角,後來黃金榮又靠著這份差事,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拉攏了一批以地痞流氓,小偷,街頭混混等三教九流組成的幫會勢力,成為了上海灘小有名氣的一個黑幫頭目。後來黃金榮又勾結一下政客,官僚為其撐腰,勢力逐漸壯大,黃金榮也成了當時上海灘最大的青幫頭目。


1927年,亦正亦邪的黃金榮參為了討好國民黨政府組織“中華共進會”,參與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開始屠殺共產黨人和愛國人士。就在那一年,黃金榮辭去了在巡捕房的全部職務,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黨政府少將參議,行政院參議。抗日戰爭爆發後,黃金榮拒絕做漢奸走狗,保持了民族氣節,還算有一點中國人的良知。

那麼1949年,國民黨即將敗退的時候,黃金榮為什麼沒有跟隨蔣介石去臺灣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也沒有人們議論的那麼複雜,黃金榮作為民國時期上海灘最大的青幫大佬,很顯然自己在上海的根基還是非常牢固的,雖然說他這個人在國共之間左右逢源,但是名氣還不算太壞,新中國成立後,我黨對於他的態度還是比較寬大的,主要還是基於他在上海灘的影響力,對於穩定上海局勢起到輔助作用,因此沒有對黃金榮愈加制裁。黃金榮也就打消了逃跑的念頭。

留著上海灘是黃金榮的意願,所謂故土難離,誰都有念舊情懷,黃金榮更是如此,況且黃金榮在上海的資產家底那也不是說挪就挪的動的,雖然此時不比往日,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黃金榮再怎麼落魄,那也是一代梟雄。因此黃金榮執意要留著上海。葉落歸根是他的宿願,就算蔣介石多次要求他去臺灣都被他拒絕了。

提到蔣介石不得不說他與黃金榮之間還有過一段插曲,那就是蔣介石在沒發達之前曾經拜過黃金榮為老爺子。也就是蔣介石在混黑社會時候認過黃金榮做師父,這也是後來蔣介石最不願提及的事情,蔣介石不願透露這件事的原因,也是怕給自己打臉,這麼大的國民黨領最高領袖,早年竟然拜過流氓頭子黃金榮傳出去不好聽啊!

因此,介於這層關係,黃金榮也怕蔣介石殺人滅口,對自己不利,因此拒絕了蔣介石去臺灣的要求。

另外1949的時候,黃金榮已經是八十歲高齡的老人啦,有句話說得好,薑還是老的辣,屬於黃金榮的江湖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黃金榮自己心知肚明,所謂江湖險惡,不行就撤。江湖那把殺豬刀再也握不動了,還去什麼香港打拼,去臺灣享樂,能留在上海有碗飯吃就不錯了。據說當時逃到香港的杜月笙,還奉勸黃金榮趕緊離開上海這個是非之地,邀請他去香港生活。


黃金榮算是個明白人,權衡利弊作出決定,最後他即沒有隨杜月笙去香港,也沒有跟蔣介石到臺灣,而是選擇了自己繼續留在上海苟且偷生。

黃金榮的這個絕對是對的,他不僅沒有受到人民的制裁,而且還苟活到善終,1953年6月20日,黃金榮於上海黃公館謝幕人生,享年85歲,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任馳贏天下


黃金榮的確是蔣介石的師父。

那時候,蔣介石尚未發跡,在上海灘做事。而黃金榮已是威震上海灘的大亨。蔣介石為了抱黃金榮的大腿,就投了門生帖,拜在了黃金榮門下。

青幫的人都有輩份,比如“大、通、悟、學”。杜月笙是較低的“悟”字輩,跟孫悟空算是師兄弟。而黃金榮自稱“天”字輩,比“大”字輩還要大。

事實上,黃金榮並未正式拜過師。嚴格來說,他不算青幫的人,行話叫“空子”。不過,他是法租界的華人總探長,門下糾集了眾多青幫子弟,勢力很大,因此青幫內部也就沒人敢追究此事。

後來,蔣介石發跡了。趁著黃金榮大壽時,他派人送去厚禮祝壽。黃金榮就識趣地封好了蔣介石的門生帖,派人還給了他,算是替蔣介石抹去了這段不光彩的經歷。

此後,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上海灘大亨緊跟蔣介石,替他做了很多壞事。蔣介石也給以回報,封了他們很多虛職。

事實上,蔣介石對於青幫的人是心懷戒備的。包括為他立功最多的杜月笙,也一直深受蔣介石猜忌。

杜月笙晚年時,曾經說過一句話:老蔣把我們當尿壺,有用了就拿出來,沒用了就塞到床底下。

所以,上海灘三大亨,除了張嘯林被刺殺後,黃金榮和杜月笙都沒有跟隨蔣介石去臺灣。杜月笙選擇去了香港,而黃金榮選擇留在了上海。

按照黃金榮自己的說法,他之所以留在上海,是因為年紀太大了,不想離開故土。


趣談秘史


黃金榮當時已經81歲,風燭殘年,垂垂老矣,故土難離,去了臺灣未必比留下更好。


黃金榮與杜月笙、張嘯林並稱上海灘“青幫三大亨”,他成名最早、資格最老、勢力最大,就連年輕的蔣介石都曾拜在門下給他當徒弟。

1921年,蔣介石與人合夥在上海開辦證券交易所,後來生意倒了,血本無歸,還欠下鉅額外債,債主派人武力催逼,蔣介石無權無勢,無依無靠,只得來到法租界尋求黃金榮保護,代價是拜黃金榮為師,也就是給他當小弟。

5年後,鹹魚翻身的蔣介石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身份回到上海,老謀深算的黃金榮不敢以“老師”自居,還特意將拜師帖送回蔣介石,但師生之誼還在。

解放前夕,有權有勢之人紛紛外逃,就連杜月笙也攜家帶口跑到了香港,很多人奉勸黃金榮跟著蔣介石跑去臺灣,但他卻選擇了留下,似乎不怕打擊,其中原因有三點:

一是故土難離,鄉情難斷。

黃金榮生於蘇州,在上海灘摸爬滾打、生活居住了將近60年,上海以外的地方都很少去,就像一棵枝繁葉茂、根系龐大的樹木,深深紮根在這片土地上,讓他離開生活一輩子的地方,就好像把一棵古樹挪走,等於要他的命!

二是風燭殘年,不經摺騰。

黃金榮解放前夕已經81歲,黃土都埋到脖子了,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無論跑到哪兒也沒幾年活頭,所以黃金榮看的很開,與其客死異鄉,還不如死在故土。

三是老奸巨猾,眼光犀利。

解放軍曾做過黃金榮的工作,相比蔣介石的國民黨,他更相信解放軍,留在大陸比跑去臺灣更安全。無獨有偶的是,青幫三大亨中,除張嘯林當了漢奸被擊斃,杜月笙也沒跟著蔣介石去臺灣,可見他們對蔣介石並不信任。

解放後,黃金榮他雖然失去了往日風光,但也沒有遭遇大規模的秋後算賬,最大的懲罰就是象徵性地掃掃大街,整體生活還算平靜。1953年,黃金榮在上海黃公館去世,終年85歲。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